首页> 报告> 文稿> 党建> 正文

邱耕田: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把握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

邱耕田讲课图片

邱耕田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点此查看完整报告

点此查看视频专辑

点此查看课件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树立正确世界观的重要性。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才能正确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才能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的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

今天,我们着重谈一谈“深入把握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话题。我们要交流的具体问题是: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马克思主义联系观与刺激应变原理;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与中国发展的三大任务。

一、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

人生在世,几乎所有人都会产生关于宇宙万物、社会人生等问题的看法和认识。初唐诗人陈子昂登幽州台时发出“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的感慨,犹如一道闪电划破长空,照亮苍穹。

人们对世界的观察和认识,常常通过发问的方式表现出来。伟大爱国诗人屈原在《天问》中对天地、自然、社会、人世等一切事物进行了170余次发问。唐朝诗人张若虚在月夜春江边抒发了“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的感慨。法国画家保罗·高更创作油画《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到哪里去?》。

2017年1月18日,习近平主席在日内瓦万国宫发表历史性演讲《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出三个“哪里”,即“我们从哪里来、现在在哪里、将到哪里去”,表达了当今中国对人类命运的关心。

什么是世界观?世界观是人们对于所处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问题的根本观点、根本看法。世界观人人都有,但大部分人的世界观都是零散的、自发的。“人是什么”“人活着是为了什么”,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思考,这是两个非常深刻且极具哲学意味的问题。也就是说,当我们在思宇宙之宏大、发人生之感慨时,可能是在关注重大的哲学命题。对于这类问题,一些人试图给出自己的答案。文天祥说:“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有人说,人生实苦,但请足够相信还有诗和远方。古人说:“自古人生最忌满,半贫半富半自安。”

只有科学的世界观才能为我们提供关于世界的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指出:“马克思给我们留下的最有价值、最具影响力的精神财富,就是以他名字命名的科学理论——马克思主义。这一理论犹如壮丽的日出,照亮了人类探索历史规律和寻求自身解放的道路。”卡尔·马克思,生于1818年5月5日,逝于1883年3月14日。马克思去世的第二天,一家英国资产阶级报纸就迫不及待地刊文说:“红色博士杜撰共产主义社会学说的创始人马克思逝世了,在他逝世之后,他的追随者剩下不足三百。但愿他幻想的学说会随着马克思之死而死亡。”历史事实与这一愿望恰好相反,马克思成为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思想家之一。时至今日,他的思想依然深刻而强烈地影响着全世界。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指出:“《共产党宣言》发表170年来,马克思主义在世界上得到广泛传播。在人类思想史上,没有一种思想理论像马克思主义那样对人类产生了如此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中文版《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共50卷,53册,约3200万字,收入马克思、恩格斯的2000多篇著作和4000多封书信以及400多件文献资料。

责任编辑:范璧萱校对:赵苇最后修改:
0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