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政治> 正文

赵大兴 | 中国式现代化:历史演进、特征本质和面临问题(3)

4.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必须聚焦人民群众感受最直接、要求最迫切的突出环境问题,积极回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突出了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系统的可持续性特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把良好的生态环境作为人和社会持续发展的根本基础。战略定位上,确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制度配套和行动实践上,确立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制定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方案等纲领。国际层面上,积极参与全球气候框架协议和行动,履行环境治理的责任担当,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从国家行动上升到全球化意识和行动。

人类的现代化始于18世纪中叶英国第一次工业革命,至今全球只有不到30个国家约10亿人口实现现代化,不到全球人口1/7。欧美少数国家的现代化,尽管客观上推动了人类社会的整体发展,但同时也带来困境。而这一困境早在50年前就被西方国家的有识之士所认识。1972年罗马俱乐部发表《增长的极限》一书给出了震惊世界的结论:人类生态足迹的影响因子已经大于生态系统的消纳能力,若继续维持当时的资源消耗速度和人口增长率,人类经济与人口增长只需百年或更短时间就将达到极限。通俗地讲,就是目前的人类社会发展模式不可持续。当时,有人认为这一观点杞人忧天。然而50余年过去了,地球状况却并不乐观。2021年,联合国环境署发表的报告《与自然和谐相处》指出:当前全球正面临气候变化、环境污染和生物多样性丧失的三重危机,其中气候变化危机已经成为人类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最严峻挑战。这对我们的现代化发展是一个警示。中国不能再走西方那样依靠大量消耗地球资源、大规模污染生态环境的现代化之路,而是要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模式。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类历史自觉的现代化,是突破人类困境的现代化。过去的现代化是科技和市场驱动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有关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文明的“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尤其是关于生态文明的现代化特征,是在总结人类现代化经验与教训基础上对人类现代化模式的自觉探索。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思想基础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基本原则,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致力于实现生态化和现代化的共融共赢。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有着实践基础和制度优势。无论是应对气候危机,还是消除环境污染和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危机,单靠市场行为不能矫正问题,而这方面中国政府的战略规划性、行动有力性是经过实践检验的。过去10年,中国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取得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根据美国媒体报道,2013年到2020年中国空气质量改善幅度相当于美国《清洁空气法案》实施以来30多年的改善幅度。也就是说,中国是全球治理大气污染速度最快的国家。这些成绩也说明中国在改进人与自然关系上的行动是有效的。

总而言之,中国式现代化探索,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实践,将为人类走出自身困境提供非常宝贵的方案

5.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

“建设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如何建设这个世界”是人类社会永恒的命题。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相互叠加,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构成了中国式现代化进程鲜明的时代背景。一个有着5000多年文明史、拥有占世界近20%人口的大国阔步迈向现代化,不仅将极大推进世界现代化进程,也将为人类和平与发展事业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将继续奏响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强音,同世界各国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同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

西方现代化是以对外扩张掠夺为手段的现代化。而从苦难中走过来的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深知和平的珍贵、发展的价值,把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视为自己的神圣职责。过去数十年,中国牢牢把握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所指出的,“我们坚定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文明进步的一边,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旗帜,在坚定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中谋求自身发展,又以自身发展更好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

中国是世界上唯一一个将“坚持和平发展道路”写入宪法的国家,任何人、任何事、任何理由都不能动摇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决心和意志。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不是传统大国崛起的翻版,更不是“国强必霸”的再版,而是造福中国、利好世界的正道。怎么理解?中国式现代化体现了一种大国担当,一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坚持和平发展道路的理念,彻底颠覆西方“零和博弈”思维和“国强必霸”逻辑,以巨大的人口规模优势,发挥人口大国在维护和平及促进稳定方面的积极作用,以发展促进和平,以和平营造发展,坚定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世界发展。

总的来说,中国是唯一未发动侵略战争、通过和平方式实现崛起的大国,打破了“国强必霸”的历史规律,开启了“多元现代化”的人类历史新篇章。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发展赤字和治理难题,中国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绘就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同心圆。

中国式现代化,打破了现代化就是西方化的迷思,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英国政治评论员卡洛斯·马丁内斯表示,中国正开展“和平、可持续、公正的”现代化,这是对人类集体认识的宝贵贡献。中国式现代化“向世界展示了现代化的道路不止一条”。

(二)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既是一个理论课题,更是一个实践命题,其实质与核心,就是人们从传统农业社会的知识体系、价值观念、思考方式、行为方式转化到工业社会、信息社会,以及未来智能社会人类所共享的知识体系、价值观念、思考方式和行为方式上来。

但是在此过程中,我们对现代化的认识,也就是理论和实践,存在着一个双重脱节。第一重脱节,就是西方的现代化理论与其真实的现代化历程脱节。西方现代化理论,既是对西方现代化实践的总结,也是对这段真实历史的粉饰和伪装。其目的很大程度上就是为了掩盖西方现代化所带来的剥削、压迫和环境污染问题,其一个重要功能就是让非西方世界陷入对西方的依附。第二重脱节,就是国内学术界一部分人的观念与中国实践脱节。比如,有的学者盲目跟着西方的现代化理论跑,导致学术研究陷入无效的寻章摘句,完全无法反映中国的实践。这两重脱节对我们认识和探索现代化产生了不少消极影响,我们也为此付出过不少代价。没有一种基于中国实践且具有世界普遍意义的现代化理论,不仅不利于我们正确认识自己,而且不利于全世界正确地理解中国。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中国式现代化的阐述,不仅在理论和实践上回应了这两重脱节,而且深化了对中国式现代化本质的认识。报告指出:“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长期探索和实践基础上,经过十八大以来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我们党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历史上,西方国家的现代化是建立在对他国剥削、压迫和殖民的基础上,而中国式现代化是通过推动自身发展来实现,同时帮助他国发展;西方现代化是少数国家、少数人享有的,而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全体人民共享的现代化;西方现代化带来的是阶级分化和贫富分化,中国式现代化则追求的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西方现代化重物轻人,中国式现代化注重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协调;西方现代化导致人与自然的对立,中国式现代化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西方现代化与战争相伴,中国式现代化走的是和平发展道路。

一个国家的长远发展需要明晰的愿景,要想提出恰切的愿景,就需要在文明传承、历史纵深和世界格局中准确把握本国定位。首先,中国式现代化彰显了一种文明自信。永续发展的世界应该承载多彩的文明,人类的现代化应当兼容多样的道路,各国都有自主选择发展道路的权利。其次,中国式现代化是一种历史进程,建立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长期探索和实践基础上,体现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再次,中国式现代化是应对世界变局的中国方略。中国坚持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同时也愿意与各国开展互利互惠合作,为中国发展创造有利的外部环境。

责任编辑:赵苇校对:刘宇同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