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法治保障的主要任务
(一)积极维护首都政治安全
政治中心建设首要的是政治安全,因为政治安全是总体国家安全观中的根本,包括政权、政治制度、主流意识形态、党的执政地位等方面。对此,我们要运用法律做好多方面的工作。
1.健全国家安全体系
关于健全国家安全体系,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了很多方面,包括法治体系、战略体系、政策体系、风险监测预警体系、国家应急管理体系等。维护首都的政治安全,我们也要从上述体系着手,特别是以法治体系为保障。从整体上说,法治体系是党的十八大之后提出的原创性概念,是习近平法治思想原创性贡献,构成了全面依法治国的一个重要方面,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其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居于总抓手地位,包括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
从首都政治安全的角度出发,我们也要从这五个方面来着手推进工作,如推动构建完备的涉及首都政治安全建设的法律规范体系、相应的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推进严密的监督工作、法治保障工作以及完善党内法规体系。这一体系是综合性的,而不是单一的某个方面,我们对此要有更深入的认识,形成正确的法治规律观念。这一体系是动静结合的,既包括静态的法律规范制度,也非常强调其实施、保障与运行等方面,所以我们对政治安全的法治保障的认识不能拘泥于静态的法律,也要重视过程当中的实施、监督、运行。这一体系为我们的政治中心建设工作提供了切实途径与抓手,所以我们要对标上述五个子体系,不断进行完善,不断深化认识。比如,在法律规范体系方面,国家层面在党的十八大之后通过了很多法律,包括《国家安全法》《反恐怖主义法》《网络安全法》《生物安全法》《反外国制裁法》等,为国家安全、政治安全提供了坚实的保障。在党内法规体系方面,党中央通过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国家安全工作条例》,对党统揽全局、协调各方作出了明确规定。此外,党和政府在高效实施、严密监督、有力保障方面也提出了更高、更细化的要求,也值得我们立足于北京、结合实际,作出更多更有针对性、更具有效性的规划与工作。
2.严厉打击破坏首都国家安全的活动
针对在北京可能出现的敌对势力的渗透、破坏、颠覆、分裂活动,我们要进行严厉打击制裁,这也是法治保障当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近年来,我们在这一方面针对性地采取了很多有力、有效的措施。但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一些新的现象、新的问题不断涌现,我们必须进一步坚决打击上述可能出现的违法犯罪行为:一是依法严厉打击危害国家安全和政治安全的犯罪,因为此类行为的危害性极大;二是依法妥善办理涉外案件,特别是北京作为国际交流中心,我们会面临很多涉外案件;三是积极推动构建维护国家安全司法保障机制;四是健全办理国家安全案件配套机制。
3.注重预防性工作
打击与惩治固然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能够发挥法律的震慑作用。但是,我们同样要把在保障政治中心建设过程当中预防和避免出现各种问题放在重中之重的地位,即防患于未然,注重发现危害首都国家安全的苗头性、根源性问题,从源头上防范敌对势力的渗透、破坏、颠覆、分裂活动。
4.做好法治教育工作
我们要根据案件,做好分析研判、预防调查、警示教育和法治宣传工作。其中,法治的宣传教育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其内容既包括有关国家安全、政治安全的法律规范,还包括领导干部对党内法规的学习领会、公众对相关法律规范与义务的学习认识等。对此,我们灵活利用典型案例事件来进行警示教育,发挥其联系性与直观性。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