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文化> 正文

杨利慧:社区驱动的非遗开发与乡村振兴(2)

——北京高碑店的故事

三、高碑店村的变迁

高碑店属于北京市朝阳区高碑店乡,在东长安街的延长线上,距天安门8公里,村域面积2.7平方公里。一出高碑店地铁,我们就一眼看见波光粼粼的通惠河,以及在村口高高树立的石雕、石牌,上面就写着全国绿色小康村、北京最美乡村。高碑店的确有很多荣誉,还被评为中国东部小康建设十佳村。

据研究,高碑店村在辽代时就已经有了,在历史上曾经有不同的名字,如郊亭村或高米店等,是通惠河边的一个漕运码头。通惠河是大运河上的一个重要河道,是南粮北运的重要码头。古人把南来的货物运到这里集散,而后从这里运到北京城,所以,自元代以来这里就是商贾云集、非常繁华的货物集散地。从1949年到1976年,高碑店村也和全国很多其他农业生产村一样,先后成立了合作社。高碑店村的农业是比较发达的,分为大田和园田,大田种植小麦、玉米、稻子,园田种植蔬菜,后期主要以园田为主,还种植过葡萄。因为靠近通惠河,高碑店村的一些生计方式也和运河有着密切的关系,如卖小金鱼等。上世纪50年代,高碑店公社还获得过周恩来总理颁发的农业社会主义建设先进单位称号,在社会主义农村建设中有着非常突出的成绩。但是,上世纪80年代后,受城市化影响,高碑店村变成了一个“三无村”,面临着很大的困境与挑战,如在1983年后受一些大型公共工程影响,村子的耕地逐渐消失。

四、高碑店的非遗开发与乡村振兴

当面临这样一个巨大困境的时候,高碑店村社区内部的一种强大的求生存、求改变的内驱力被激发出来,成为其积极寻求发展之路的根本动机,那就是我们要摆脱这一现实困境,寻求一种新的生计方式。于是,高碑店开始了一条探索生存和振兴的道路。

这时,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高碑店村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资源。我们注意到,在这一过程中,高跷、腰鼓、威风锣鼓以及传统节日、饮食习俗等都纷纷得到复兴或新建,成为高碑店人塑造地方性、发展国际民俗旅游的主要手段。对此,高碑店人提出了文化兴村的策略,即通过文化来振兴农村,依靠传统文化塑造地方特色、开发特色文化产业。高碑店虽然没有农业、工业,但是有深厚的文化传统,所以村委会形成了一个共识,那就是要通过文化兴村走出一条重新振兴的道路。于是,他们开始落实这样一个策略,一开始做的是古典家具一条街,还是非常有名的。其实,我们依然可以看到,他们的实践与古人利用商贾云集的特点、利用通惠河这样一条运输枢纽发展是一脉相承的。后来,他们又启动了国际民俗旅游项目,还引进了科举匾额博物馆以及华声天桥等文化产业,为村里注入一些新的文化活力。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后,村里有了很多的乡村民俗旅游接待户,宣传标语是千年古村高碑店是老北京民俗文化的窗口。他们非常注重运用民俗文化,使自己的村子成为展示老北京民俗文化的重要窗口,后来又修了民俗文化街。

高碑店人重点利用的资源主要有三类:第一类是民间艺术表演,如高跷。高跷是高碑店人的骄傲,很多高碑店人一说起高跷就是“头一份”、“我们的高跷”,可见,高跷作为非遗为高碑店人提供了持续性的文化认同感。据考,高碑店的高跷源于光绪年间,在历史上经过了数次起落:第一次衰落是1966年到1978年,一直到1979年才重新恢复;第二次衰落是1992年到2002年,而后在2003年重振。高碑店村决定文化兴村以后,高跷就成为高碑店人重新寻求文化认同的重要资源。从2003年开始,村里的传统文化开始全面复兴,高跷队也重新凝聚起来,再一次开始表演。后来,高碑店的高跷被列入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除了高跷之外,高碑店还有很多其他非遗资源,这些当地的本质遗产有着丰富多彩的表演形态,如小车会、秧歌、腰鼓、威风锣鼓等。

第二类是传统节日。传统节日是非常重要的资源,是一个很重要的集中展示传统文化的契机,其中主要是端午节和中元节。由于高碑店村靠近运河,春节倒不见得是村里最重要的节日,因为很多高碑店人那时在外面做生意,可能不见得能够回到村里,而高碑店人反倒特别注重端午节,相关的仪式、活动也非常多。于是,端午节成为在文化兴村策略中被特别重视的传统节日。村民们在端午节那天会举办包粽子比赛,评比哪一组包得快,以及表演威风锣鼓、举办端午知识竞赛等,这一系列活动藉由新闻媒体的关注得以传播出去。我们知道,传统上中元节有“七月半放河灯”的说法,高碑店靠近运河,沿河的习俗也是比较丰富的。放河灯,追念自己的祖先,是高碑店村过去的习俗,后来慢慢停止了。直到2005年,村委会重新疏通淤塞的河道,让河水变得清澈,恢复了通惠河的灌渠。然后在灌渠上,中元节放河灯的习俗也得以恢复,人们也会站到桥头上观看河灯。

第三类是饮食民俗。饮食民俗在高碑店的国际民俗旅游当中是非常重要的,因为面向的是外国游客,他们来到高碑店体验老北京人的日常生活,高碑店通过这样的方式展示我们北方农村的风土民情。所以,国际民俗旅游是非常注重饮食民俗的,高碑店也积极利用这些资源,展示北方的饮食民俗,如拉面、饺子等,同时注重互动性与参与感,很受外国游客喜欢。

责任编辑:王瑱校对:张一博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