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报告 > 专辑 > 文化

纵横家的策谋——《战国策》简介

报告人:何晋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
简 介:《战国策》又称《国策》,是西汉文学家刘向编订的一部国别体史书,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纵横家(游说之士)的政治主张和策略,展示了战国时代的历史特点和社会风貌,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资料之一。北京大学历史学系何晋教授深入浅出地介绍了《战国策》中纵横家的思想与策谋,让大家领略纵横智慧之魅力,并启发大家去认识《战国策》的历史价值和现代意义。
总播放:1998
发布时间:2024-01-09 12:45
  • 合纵连横,简称纵横。其中,“合纵”就是南北纵列的国家联合起来,共同对付强国,阻止齐、秦两国兼并弱国;“连横”就是以秦或齐拉拢一些国家,共同进攻另外一些国家。这是战国时期纵横家宣扬并推行的外交和军事政策。[文稿]

     

    何晋-完整

    何晋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

    点此查看完整报告

    点此查看精彩观点

    一、何为《战国策》

    (一)刘向编订《战国策》

    《战国策》是西汉刘向编纂的一部汇集了战国时期纵横家策谋的典籍。刘向在《战国策》序言中说:“臣向以为,战国时游士辅所用之国,为之策谋,宜为《战国策》。”可见,《战国策》的书名很好地反映了书中的内容。从三个关键词来看,就是战国时期、游士和策谋。所以,刘向定了《战国策》这个名字。当然,在此之前,这类史料也有其他名字,比如,有的叫《国策》,有的叫《国事》,有的叫《短长》,有的叫《事语》,有的叫《长书》,还有的叫《修书》。书名虽多,但基本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与国家政治、军事等相关,就叫《国策》《国事》《事语》,另一类是与纵横术相关,就叫《短长》《长书》《修书》。这里,“长短”是纵横术的一个代名词,“修”也有长的意思。《汉书·主父偃传》记载:“主父偃,齐国临菑人也。学长短从横术”。《汉书》张晏注曰:“苏秦、张仪之谋,趣彼为短,归此为长,《战国策》名长短术也。”尽管有这么多记载,但只有刘向编纂的《战国策》一直流传到今天。由于《战国策》在史学和文学上的重要价值,现已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经典著作之一。

    (二)《战国策》的作者

    讨论先秦、两汉古书的作者其实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我们知道,先秦古籍的编撰可能会经历很长时间,作者也会有很多人。著名历史学家杨宽先生在其著作《战国史》中说:“战国中期以后,在齐、秦两大国东西对峙的斗争形势下,合纵、连横的计谋策略很是重要,因而有讲究合纵、连横的纵横家产生。纵横家着重讲究游说。因为讲究游说,就有人按照当时政治斗争的需要,把历史上的权变故事和游说故事,以及说客游说君主的书信和游说辞汇编起来,编成各种册子以供学习模仿。”这段内容说明了《战国策》中内容的来源及作者。概括地说,主要是教授和学习、揣摩游说辞令和技巧的人。从中可以看出,最初的作者实际上不止一位,虽然大部分已无从考证,但也有有迹可循的。比如,《史记·张仪列传》记载:“张仪者,魏人也。始尝与苏秦俱事鬼谷先生,学术,苏秦自以不及张仪。”张仪是战国时期非常有名的纵横家,最初与苏秦一块跟鬼谷子学习纵横术。扬雄在《法言·渊骞卷》中说:“仪、秦学乎鬼谷术,而习乎纵横言”。这里也说,张仪、苏秦跟鬼谷子学习的纵横术。他们两个人后来成为纵横术的主要代表人物。此外,《史记·苏秦列传》中也说,苏秦“东事师于齐,而习之于鬼谷先生”。谁是鬼谷子?裴骃引《风俗通义》曰,“鬼谷先生,六国时纵横家”。

    《战国策》中记载的内容,有老师教的,也有学生揣摩、学习的。这些内容说明游说辞令与技巧在战国时期非常重要,诸子百家都非常重视,甚至是一项必须掌握的技巧。我们来看《论衡·答佞篇》中的一段内容。问曰:“佞人直以高才洪知考上世人乎?将有师学检也?”曰:人自有知以诈人,及其说人主,须术以动上,犹上人自有勇威人,及其战斗,须兵法以进众,术则从横,师则鬼谷也。传曰:“苏秦、张仪从横习之鬼谷先生,掘地为坑,曰:‘下,说令我泣出,则耐分人君之地。’苏秦下,说鬼谷先生泣下沾襟,张仪不若。”这里“佞人”指的是那些口才很好的人。有人问,他们是以才能游说世人吗?这项才能是向老师学的吗?回答说,他们当然是用智慧,当他们游说人主时,还需要讲究一定的技巧,就好像一个很勇猛的人在战斗时须用兵法才能取胜,而这种技巧指的就是纵横术,跟鬼谷子学来的。据记载,鬼谷子教苏秦、张仪纵横术时在地上挖一个坑,对他们说,谁能站在坑里把我说哭了,谁就有今后得到君主封地的能耐了。后来,苏秦下到坑里把鬼谷子说哭,而“张仪不若”说明技巧稍差一些。

    《战国策》中的大部分篇章记载的都是与纵横家游说策谋相关的内容。比如在学习方面,我们来看《齐策·楚王死》中的记载:楚王死,太子在齐质。苏秦谓薛公曰:“君何不留楚太子,以市其下东国。”薛公曰:“不可。我留太子,郢中立王,然则是我抱空质而行不义于天下也。”苏秦曰:“不然。郢中立王,君因谓其新王曰:‘与我下东国,吾为王杀太子。不然,吾将与三国共立之。’然则下东国必可得也。”关于楚王死后太子在齐国作人质的问题,苏秦对齐国薛公,也就是孟尝君说,正好就此扣留楚国太子,向楚国要下东国,然后再把太子放回去。薛公说,不行,如果扣留楚国太子,逼楚国另立君主,我这就白白扣留了一个人质,还在天下落下不义之名。接着,苏秦又说,如果楚国另立君主,那您就对楚国新王说,给我下东国,我就为您杀掉楚国太子,不然,就把太子送回楚国,与您争夺王位。这样的话,下东国也是唾手可得的。

    在这一背景下,《齐策·楚王死》中还列出十种可能性:苏秦之事,可以请行;可以令楚王亟入下东国;可以益割于楚;可以忠太子而使楚益入地;可以为楚王走太子;可以忠太子使之亟去;可以恶苏秦于薛公;可以为苏秦请封于楚;可以使说薛公以善苏子;可以使苏子自解于薛公。比如:可以用苏秦扣留出国太子之策;可以要楚王马上献出下东国;可以从楚国获得更多土地;可以假借忠于楚国太子之名,使楚国献出更多土地;可以为楚王赶跑太子;可以假借忠于楚国太子之名把太子赶走;可以在薛公面前说苏秦的坏话;可以为苏秦在楚王那里请得加封;可以派人游说薛公让他善待苏秦;可以让苏秦从薛公那里逃脱。这十种可能性中每一种都可以用来加以练习。总的来说,《战国策》的作者都是教授、学习纵横术的人。

    (三)《战国策》的内容

    《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书,全书共33卷,分12国的“策”论。这12个国家分别是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这些国家中,有的留下的史料较多,如齐、楚,有的留下的史料相对较少,如卫、中山。当然,主要内容还是与纵横家的策谋有关。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