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新型工业化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的要求

推进新型工业化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的要求

[中图分类号] D61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29-1445(2024)01-0024-04

新时代新征程,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实现新型工业化是关键任务。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就推进新型工业化作出重要指示:“把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贯穿新型工业化全过程,把建设制造强国同发展数字经济、产业信息化等有机结合,为中国式现代化构筑强大物质技术基础。”推进新型工业化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本支撑,必须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的要求。

新型工业化高质量发展的特征

推进新型工业化贯彻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应遵循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新型工业化的高质量突出反映在作为物质技术承载的产业体系上,具体表现为科技水平高、生产效率优、经济效益好、产业韧性强、生态负面影响小五个方面。

科技水平高。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发展水平不仅决定着生产资料特别是生产工具的发展水平,还决定着人对世界的认识水平和劳动对象的范围,从而决定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产业技术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产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产业技术水平高的国家或地区,产业国际竞争力强,在全球产业链价值链中的地位高。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推进,不断有颠覆性的科技创新成果涌现。随着其中一些技术的成熟和产业转化,更多的新产品被开发出来,催生新的产业,从而形成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核心组成部分,也是科技创新最活跃、研发投入最大、创新产品最多的产业领域。制造业在商业企业研发支出中的占比,中国、日本、德国均在85%以上,美国也超过60%。因此,高质量推进新型工业化要将提高制造业的技术水平作为重点。

生产效率优。生产效率是指用同样的投入生产出更多的产品,或者生产同样多的产出投入更少。衡量生产效率的指标,不仅包括产品或服务的产出规模,也包括产品或服务的功能和质量。衡量质量的具体指标又包括产品的技术性能、稳定性、可靠性、使用寿命等。生产效率是企业生产绩效的重要指标,也是企业市场竞争力的重要决定因素。高质量的新型工业化一定是效率高的工业化。生产效率的高低取决于要素价格、基础设施、创新能力、产业配套等多方面因素。过去我国工业的效率主要来自劳动力、土地等初级生产要素的价格优势,新征程上要加快从要素驱动、投资规模驱动发展为主向以创新驱动发展为主转变。

经济效益好。经济效益是价值创造的表现形式。从生产活动的微观主体看,作为主要生产活动参与者的企业将利润最大化作为经营目标。在错综复杂的市场环境中,利润率高的企业可将更大比例的资金用于积累,从而具有更强的资金实力开拓新的发展机会,并有能力承担投资失败的风险。在创新活跃的产业领域,利润率高的企业有实力投入技术研发、培育和开拓市场,从而形成相对于竞争者的优势。从产业层面看,较高的利润率往往反映了一国产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利润率高意味着产业的增加值率高。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需要产业部门提供充足的就业机会,并创造出更多可用于分配的财富,由此筑牢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

产业韧性强。全球价值链分工按照效率优先的原则,追求价值链各环节所需要素投入与全球各地区的要素供给最优匹配,从而生产出质量最优、成本最低的产品。这种全球价值链分工具有供应链运输距离长、涉及国家多、某些产品的生产国或企业集中的特点。新冠疫情给全球供应链造成巨大冲击,推动全球分工由效率优先向效率与安全并重转变。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推动供应链的分散化、本土化、近岸化发展,以降低供应链过长、过于集中的风险。近年来,逆全球化、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思潮暗流涌动,个别国家为了保护本国产业,动用国家力量打压他国竞争企业,采取违反世界贸易组织规则的做法进行“脱钩断链”、实施“卡脖子”遏制,给世界产业链供应链带来安全风险。产业韧性是指产业面对冲击时能够保持稳定运行或者能够快速恢复到正常状态的能力。产业具有韧性,不因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出现严重的减产、停工或转移到其他国家等情况,新型工业化才能持续推进,建设制造强国的目标才能实现。

生态负面影响小。西方国家的工业化大都经历了先污染后治理的过程。工业化过程中对化石能源的消耗还导致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造成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构成严重威胁。为应对全球气候变暖,全世界178个缔约方共同签署《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巴黎协定》,致力于尽早实现碳达峰碳中和。2023年10月1日,欧盟开始试运行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产品生产和使用全生命周期的碳排放水平会直接影响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同时,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和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有了更强烈的需求。在此背景下,新型工业化要以绿色发展理念为指导,将生态环境保护、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置于优先地位,走降低资源消耗、保护环境的绿色工业化道路,把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最小化,真正将绿水青山变成具有经济价值的金山银山。

高质量在新型工业化中的表现

新型工业化的高质量,体现为工业化全过程的高质量、产业体系全领域的高质量和生产活动全周期的高质量。

全过程的高质量。工业化是一种过程,更确切地说是结构转变的过程,突出表现为工业增加值占比、工业就业占比、城镇人口占比的变化。目前,我国总体已进入工业化后期的后半段,北京、上海、天津、江苏、广东、浙江等已实现工业化。正如实现工业化有一个过程,实现新型工业化同样有一个过程。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到2035年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此后仍需继续向全面实现新型工业化推进。要从现在起就把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贯穿新型工业化全过程,而不是在接近实现新型工业化阶段才开始重视新型工业化高质量发展的问题。

全领域的高质量。随着工业化的推进,产业结构持续发生变化,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经济社会不断进步。工业化不仅是工业部门的发展,而且包括多个产业部门的发展。因为各产业部门之间存在紧密的投入—产出关系,生产活动所需的原材料、零部件、生产设备等直接决定产出的质量,影响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反过来又会对上游的投入部门产生影响。因此,高质量的新型工业化不仅是指工业部门和工业生产活动的高质量,实际上也包含着对国民经济各个部门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如果没有工业的高质量发展,工业对专业化服务的需求比较低,高附加值的生产性服务业就没有发展的空间,服务业的结构就难以优化升级;反之,如果没有服务业的高质量发展,工业由于无法获得高质量的专业性服务,生产效率、产品质量等方面也会受到严重制约。

全周期的高质量。工业化的过程及其最终实现必然要反映到生产企业具体的微观活动上,高质量推进新型工业化必然要求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高质量。企业的价值链包括内部后勤、生产经营、外部后勤、市场营销等一系列基本活动和财务、物流、人力资源等辅助活动。高质量推进新型工业化需要企业价值链各项活动不断向高端、高效、高竞争力方向迈进。由于现代工业产品及其生产活动的高度复杂性,几乎没有企业能够独自完成产品从设计到消费后处理全过程,高度专业化的分工决定了企业之间高度的相互依赖关系,由此构成以某一企业生产的具体产品为核心、连接上游供应商和下游分销商的供应链关系。各个供应链由于彼此之间的投入—产出关系交织在一起,形成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产业生态网络。因此,高质量的新型工业化要求一个国家产业链和产业体系整体高质量发展。需要注意的是,无论是产业链或产业体系的高质量,并不意味着产业链各环节或各参与主体要齐头并进地发展。一个国家的技术发展水平以及资源禀赋和产业能力的差异决定了该国即使实现了新型工业化,在不同价值链、价值链各环节或参与主体方面也存在发展质量上的差异。

高质量推进新型工业化的着力点

高质量推进新型工业化,需要从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与增强高质量发展的动能两个方面同时发力。

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现代化产业体系是新型工业化在产业层面的依托和物质技术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指出:“推进产业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建设具有完整性、先进性、安全性的现代化产业体系。”高质量推进新型工业化,需要现代化产业体系各构成产业领域的高质量发展。一是加快传统产业升级。针对我国传统产业成本优势降低、资源消耗大、废物排放多等突出问题,可以通过开发性能和质量更好的中高端产品、升级工艺和设备提高生产效率、塑造品牌拓展市场等方式,抵消成本上涨的影响,降低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二是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速度快、市场潜力大,其发展过程伴随着主导技术的颠覆性创新、产业链价值链的重构。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后发国家实现换道超车的重要领域。目前,我国已经在风电、光伏、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进入世界前列。要发挥我国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产业配套完善、国内市场规模大等优势,做大做强更多细分领域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三是前瞻布局未来产业。未来产业是处于发展早期阶段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尽管未来技术路线未确定、行业规模很小,但未来产业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前瞻布局未来产业的关键技术及其工程化、商业化,及早实现技术突破、完善产业配套、建立产业生态,才有可能在未来产业进入大规模产业化阶段时抢得先机。

增强高质量发展的动能。高质量推进新型工业化,需要抓住关系新型工业化发展的关键因素。一是全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创新包括科技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二者相互促进,对推进新型工业化高质量发展都必不可少。在科技创新方面,既要加大基础研究的投入,为新兴产业的发展筑牢基础,又要加强各产业领域的技术创新,推动产品、工艺和产业的升级;既要提高相对成熟产业的技术水平,又要加强前沿科技和颠覆性技术的突破。在当前阶段,要针对世界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带来的产业链供应链风险,增强我国工业基础能力,尽快实现产业链供应链卡点、断点环节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二是推进数智化转型。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最活跃的领域是数字科技和数字产业。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的突破和成熟应用,不但形成了高速增长的新产业,而且与实体经济的融合不断深化,成为推动各个产业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的重要力量。要在加快数字科技创新的基础上,完善数字基础设施、建立产业互联网平台、畅通数据流通、开发和共享各种应用。以大企业数字化转型、数字原生企业培育为抓手,带动各产业的全面数智化转型。三是深化开放合作。世界各国拥有不同的要素禀赋,在不同产业具有各自的技术和产品优势。因此,只有充分利用全球资源要素、参与全球产业链价值链分工合作,才能使生产更有效率、产品更有国际竞争力。同时,充分开发利用国际市场,让具有竞争力的企业占有更大的市场份额,带动整个产业更快速地增长。要通过深化开放合作,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吸引和利用外资,维护多边贸易体制,支持国内企业更好地走出去。

(本文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数字经济推动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提升的机制研究”〈项目编号:22AZD124〉、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项目“全球先进制造业竞争与中国制造强国建设研究”〈项目编号:2022GJS02〉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一卷)(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3.

[2]习近平.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把握未来发展主动权[J].求是,2023(8).

[3]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2023年版)[M].北京:学习出版社,2023.

(作者简介:李晓华,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

责任编辑:王梓辰校对:张弛最后修改:
0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