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协同发展十周年|“数”说协同发展十年路

京津冀协同发展十周年|“数”说协同发展十年路

 一条高铁 跑出京津冀协同发展新速度

京滨城际铁路起自北京城市副中心站,全长约169公里。京滨城际铁路的开通运营,对于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带动沿线经济社会发展,提升区域整体经济竞争力都具有重要意义。

记者:邓浩然

 摄像:胡震泽 

  新华社音视频部制作

2024年是京津冀协同发展实施十周年的重要节点。十年来,三地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立足自身资源禀赋与产业定位,互通有无、转移承接、错位发展,共同奏响了携手向前、共同迈进的高质量发展新乐章。

发展好不好,数据来说话;成效实不实,群众来发声。2021年以来,京津冀三地政务服务部门在自贸试验区联合推出179项“无差别受理、同标准办理”的“同事同标”事项,方便三地企业群众。北京城市副中心设在廊坊“北三县”的政务服务大厅里,“跨省通办”窗口2022年让办事人少跑腿3万多公里,节省700余小时。协同发展,关键是协同,根本要发展,这在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政务服务上体现最直接。“过去办事得跑北京,现在在家门口就把北京的事办成了。”群众的话很朴素,但却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成效的生动注脚。

协同发展提升百姓幸福感体现在方方面面。2022年,从公共服务看, 区域人均重点民生领域财政支出7790.9元/人,同比增长7.3%,京津冀三地分别为13801.7元/人、8818.3元/人和5822.8元/人;每千常住人口卫生技术人员数为9.4人,增长3.7%,三地分别增长1.5%、3.0%和5.2%。从社会保障看,区域城乡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8464万人,比2021年增加149.4万人,京津冀三地分别为2056.1万、971.7万和5436.2万人,分别增加36.9万、34.6万和77.9万人。一系列数据勾勒出协同发展给三地百姓带来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也充分证明京津冀协同发展方向对路、前途光明。

十年间,在习近平总书记的指引下,三地聚焦制度型开放、区域市场一体化、提升民生福祉,勠力同心下好高水平区域协调发展这盘棋,久久为功打造新增长极。2014年以来,北京疏解一般制造业企业约3000家、疏解提升区域性批发市场和物流中心近1000个;2023年12月18日,随着津兴城际铁路开通,从天津西站抵达大兴机场站,最快仅需41分钟,京津冀高铁总里程增至2576公里;在津冀两地,中关村企业累计设立分支机构9000多家,北京流向津冀技术合同成交额累计超2100亿元,产业合作迈出新气象。“数”说协同发展十年路,此间正书写奋斗方能出彩的故事。

十年不是松劲歇脚时,而是新起点新征程。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京津冀协同发展期待新跃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京津冀作为引领全国高质量发展的三大重要动力源之一,拥有数量众多的一流院校和高端研究人才,创新基础扎实、实力雄厚,要强化协同创新和产业协作,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中发挥示范带动作用”。继2023年11月24日三地联合发布《关于推进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的决定》后,2024年1月9日,京津冀智能制造装备产业联盟宣告成立。创新赋能产业、引领发展,京津冀协同发展必将一往无前。(来源:宣讲家网)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仅供参考。本文系宣讲家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视频转载自新华社,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责任编辑:吴成玲校对:张慕琪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