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文化> 正文

谢琰:诗词中的冬去春来(2)

三、迎春

苦寒虽在,但春风不远。二十四节气准确反映了自然节律变化,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是指导农耕生产的时间体系,更是包含丰富民俗事象的民俗系统。二十四节气蕴含着悠久的文化内涵和历史积淀,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际气象界,二十四节气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2016年,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除了二十四节气外,我们还有一套时间系统叫节日。节气和节日有时是重合的,比如,清明既是一个节气也是一个节日。但是大部分的节气是节气,节日是节日。这些节气和节日,可以让我们知道,到什么时间要干什么事情,让我们的生产、生活变得非常有规律。中国人具有强烈的时间意识,在这些时间点,我们的诗人也写出了许多美好的诗篇。

除夕、元日、立春是我国古人最重视的时间点。除夕是告别旧岁,也就是告别刚刚经历的苦寒;大年初一是元日。元日就是元旦,只不过我们现在常把公历的1月1日说成元旦。

先看有关除夕的诗。唐代诗人戴叔伦的《除夜宿石头驿》中有一句诗是:“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这句的意思是,戴叔伦在除夕之夜,一个人在驿站里,陪伴他的只有一盏寒灯,此时他的心情非常寂寥,感觉都奔波一年了,却不能回家陪伴亲人。“寥落悲前事,支离笑此身”的意思是,孤独的诗人只有苦笑与酸辛。“愁颜与衰鬓,明日又逢春”的意思是,愁苦使诗人容颜变老,白发爬满双鬓,在一片叹息声中又迎来了一个新春。这时,诗人想到明天就是大年初一了,他心里生出了些许温暖。因为大年初一那一缕朝阳永远能带给人们力量,是新的开始。

南宋诗人陆游在《除夜雪二首》其二的自注中写了一句话:“戊申元日卯初立春”。这句的意思是,这一年的元日和立春是同一天。所以,陆游有一种双喜临门的感觉。“嘉瑞天教及岁除”的意思是,瑞雪正好在除夕之夜到来,兆示着来年的丰收。“半盏屠苏犹未举,灯前小草写桃符”的意思是,盛了半盏屠苏酒的酒杯还没来得及举起庆贺新年,我便就着灯光用草字体赶写着迎春的桃符。这里的桃符与春联类似。屠苏酒是古人在除夕、元日喝的一种药酒,这种酒让人们觉得能驱邪、裨益,祈愿在新的一年能吉祥如意、身体健康。

再看王安石的《元日》,这首诗就像一幅风俗画。“爆竹声中一岁除”,这句的意思是在爆竹声中,人们又进入了新的一年。这里的“除”本意是台阶的意思,用现在话来说就是在元日这一天,人们希望能上一个新的台阶。“春风送暖入屠苏”这句里又出现了屠苏酒,从这首诗也可以看出,古人在元日要喝屠苏酒。“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的意思是,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大家都把旧的桃符取下换上新的桃符。

《元日》这首诗为什么让大家觉得喜庆?因为爆竹、屠苏酒、桃符三大要素都备齐了。新年的第一天红日照窗多么美好,真是喜庆到了极致。虽然元日这天的温度还很低,但是这首诗的气氛、光线、风俗都让人感到了温暖,甚至屠苏酒都是春风吹暖的。

元日之后就该立春了。张栻是南宋学者、理学家、哲学家,他在当时可与朱熹并称。张栻作为理学家、哲学家,对天地变化很敏感。在《立春偶成》这首诗里,张栻描写了立春的景象,“律回岁晚冰霜少”中的“律回”是大地回春的意思。所以“律回岁晚冰霜少”的意思就是年终,春回大地,冰霜渐渐减少。“春到人间草木知”的意思是春天到来草木是最先知晓的。这句诗同苏轼的“春江水暖鸭先知”有异曲同工之处,可以看到,草木、动物对自然的变化非常敏感。“便觉眼前生意满,东风吹水绿参差”的意思是,诗人只觉得眼前已是一片生机盎然,东风吹来水面绿波荡摇。其实这一天到底有没有草木葱茏的景象呢?大概率是没有的,尤其是北方地区。所以,诗人在这里是想表达人们对春天的渴盼。大家注意,诗句里的“生意”不是做买卖那个生意,而是生机、生气

在中国古代没有0这个概念,因为0意味着静止。“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出自老子的《道德经》第四十二章,是老子的宇宙生成论。这里老子说的“一”、“二”、“三”,是指“道”创生万物的过程。比如,我们的四季变化是周而复始的,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中国人相信在四季的轮转中,会不断有新事物和新气象产生,让人充满希望。所以,每到春天的时候,为什么大家会觉得心里欢喜,因为虽然过去了一年,但新的一年又迅速地连接上了,旧岁和新年之间并没有割裂。

还要注意一点,“海日生残夜”和“海上生明月”里面的“生”与“便觉眼前生意满”的“生”是一样的,千万不要写成“升”,那样就没有生生不息的味道了。在中华文化中,我们经常强调永恒,强调在逆境中看到希望,在顺境中看到忧患,这就是中国人的哲学思想,它会让我们始终保持着一种运动的眼光,一种理性的姿态。

四、元宵

正月十五这一天是元宵节,很多地方的天气开始变暖了。在北方有个说法叫“正月十五雪打灯”。也就是说,正月十五这一天还会下一场雪,但是这时的雪很容易融化,留不住。对古人来说,元宵节是非常热闹的节日,从一首《正月十五夜》就能看出为什么这个节日那么珍贵、那么热闹。

《正月十五夜》为唐代诗人苏味道所作。全诗的第一句是“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这句的意思是灿烂绚丽的灯光和焰火在园林深处映射出璀璨的光芒,犹如娇艳的花朵一般。在正月十五这天,唐朝的都城取消了宵禁,连接洛水南岸的里坊区与洛北禁苑的天津桥、星津桥、黄道桥上的铁锁打开,任由老百姓通行。

这里有一个知识点,唐代的城市管理很严格,到了晚上,像长安、洛阳这些大都市都要关城门,也没有什么夜市。直到宋代,夜市才变得比较常见。历史记载,北宋的汴京城、南宋的临安城的夜生活非常丰富。《清明上河图》里有一个“外卖小哥”。这个“外卖小哥”是经过许多学者考证的,他背着一个箱子去给外面吃饭的人送饭。在一些古籍中,还有这种记载,在汴京的一些小河边,有一些铺子,人们在河边钓鱼,钓上来之后,就可以拿到这种铺子里炸鱼,炸完了以后拿盐一蘸,就可以吃了,这与现在的路边摊、烧烤等很相似。在南宋,如果人们去西湖游玩,还能碰到划着小船到处叫卖的小商贩,他们有卖凉菜的、有卖热菜的,总之,食品的种类非常多。

但是在唐朝,除了重大节日外,城市在晚间是实行宵禁的。所以,到了正月十五这一天,人们就会放开玩耍,尽情享受元宵节的美好。在古代,元宵节这天不只有灯会,还有表演戏法、戏剧、杂技、唱歌、快板等,真可谓全民的狂欢节。

回到苏味道的《正月十五夜》这首诗。“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的意思是,人潮汹涌,马蹄下尘土飞扬,月光洒遍每个角落,人们在何处都能看到明月当头。“游伎皆秾李,行歌尽落梅”的意思是,月光灯影下唱歌表演的女子们浓妆艳抹,一面走,一面高唱曲调名为落梅的歌。“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的意思是,京城取消了宵禁,计时的玉漏不要着急滴漏,莫让这一年只有一次的元宵之夜匆匆流逝。这就是唐代诗人苏味道写的《正月十五夜》,这一天所有人都心情大好。

《青玉案·元夕》是宋代词人辛弃疾创作的描写元宵之夜盛况的一首词。“东风夜放花千树”,这里的“花”不是自然界中的花,因为元宵节天气还比较冷,不可能有那么多盛开的花朵。所以,这里的“花”指的是花灯。这句话的意思是,东风拂过,数不清的花灯晃动着,仿佛催开了树上的花朵。“更吹落,星如雨”这句里的“星如雨”也不是流星雨,而是灯光。“宝马雕车香满路”的意思是,华丽的香车宝马在路上来来往往,各式各样的醉人香气弥漫在街道上。“凤箫声动”的意思是,凤萧那悦耳的音乐之声四处回荡,这里的“凤箫”是一种乐器。“玉壶光转”的意思是,月亮在空中发出明亮的荧光,光华流转,这里的玉壶指明月。“一夜鱼龙舞”的意思是,热闹的夜晚里,鱼、龙形的彩灯在翻腾,这句里的“鱼龙”有不同的说法,有人说“鱼龙”是一种表演,但是我觉得“鱼龙”应该是一种灯。辛弃疾在这首词的上阕写了“花”、“星”、“玉壶”、“鱼龙”,它们其实都是灯。

再看词的下阕。在一片明亮的灯火里,突然出现了一位佳人。“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的意思是,头戴亮丽饰物的佳人,在人群中出现,她笑语盈盈并带着淡淡的香气从人前经过。这句中的“娥儿”、“雪柳”、“黄金缕”是三种头饰。我认为,这一句非常有镜头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意思是,我千百次寻找她,都没看见,不经意间一回头,却看见了她立在灯火暗淡的地方。“阑珊”是暗淡的意思。

责任编辑:李天翼校对:范璧萱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