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文化> 正文

谢琰:诗词中的冬去春来

QQ截图20240117133513

谢琰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

点此查看完整报告

点此查看精彩观点

点此查看学习课件

中国古典诗词中,有许多描写冬天和春天的作品,让我们一起从古诗词中感受冬去春来。

一、暗香

牡丹花的气质是国色天香,“云想衣裳花想容”;白莲花的气质是“月晓风清欲堕时”,就像徐志摩说的“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梅花的气质是什么?在古诗词中,暗香一词与梅花的联系最为紧密,因为只有梅花才配得上暗香的气质。

北宋隐逸诗人林逋有一首咏梅诗叫《山园小梅二首》。在《山园小梅二首》其一中有一句流芳千古的名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这句写出了梅花的气质。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有诗句:“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这几句诗也体现了梅花的气质。

世上有千百种花,各有各的香气,但是梅花的香气永远是悠悠淡淡的。“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前半句写了梅花的疏影,后半句写了梅花的暗香,可谓把梅花的形和神都准确地抓到了。林逋当时隐居杭州孤山,不娶无子,而植梅放鹤,人称“梅妻鹤子”,被传为千古佳话。

《暗香》和《疏影》两首咏梅词是南宋词人姜夔的代表作。姜夔在文化艺术上的造诣颇高,除了词写得好,还精通音律、书法、绘画等。《暗香》写的是一段和梅花有关的往事,“旧时月色,算几番照我,梅边吹笛”,这句的意思是不知今夕何夕,皎洁的月色曾经多少次映照着我,在梅花旁边吹笛子。“唤起玉人,不管清寒与攀摘”的意思是笛声唤起了我对美丽佳人的思念,当时佳人与我一道攀折梅花,不顾清冷寒瑟。“何逊而今渐老,都忘却春风词笔”,这句的意思是而今我像何逊已渐渐衰老,往日春风般绚丽的辞采和文笔,全都已经忘却了。姜夔又说,“但怪得竹外疏花,香冷入瑶席”,这句是说,只惊异那竹林外几枝稀疏梅花,将清冷暗香幽幽散入筵席。这既是梅花的气质,也是姜夔词的气质。

接着看这首词的下阕,“江国,正寂寂。叹寄与路遥,夜雪初积”。这几句的意思是,江南水乡,正是一片静寂。想折枝梅花寄托相思情意,可叹路途遥遥,夜晚一场积雪又覆盖了大地。“翠尊易泣,红萼无言耿相忆”的意思是,手捧起翠玉酒杯,禁不住洒下伤心的泪滴,面对着红梅默默无语,昔日折梅的美人便浮上我的记忆。“长记曾携手处,千树压、西湖寒碧”的意思是,总记得曾经携手同游,千树万树的梅花紧靠湖边,湖水一片碧绿澄清。“千树压”的“压”字用得非常传神,写出了千树梅花与湖水相映的美景,同时也表达了词人沉重的情感。“又片片、吹尽也,几时见得”这句的意思是,此刻梅林被风吹得凋落无余,何时才能重见梅花的幽丽?

姜夔的这首词把人的气质、梅花的气质完美地进行了融合。如果说林逋写梅是素描,那么,姜夔写梅就是交响乐。

在南宋诗人杨万里作的诗句“赣江压糖白于玉,好伴梅花聊当肉”中出现了梅花。我提一个问题,这句中的吃食是什么?A.香煎梅花肉、B.梅花蘸白糖、C.糖醋清江鱼。有的朋友可能会选糖醋清江鱼,有的朋友可能会选香煎梅花肉,但是这两个都不是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是梅花蘸白糖。其实宋朝人不仅赏梅、写梅,还吃梅,当时,人们把梅花做成各种各样的菜品,有凉菜、小蜜饯。这个梅花蘸白糖有点像小蜜饯。所以,梅花是闻起来暗香,看上去疏影,吃起来清甜。

二、苦寒

下面我要说的主题相对比较严肃,请大家把棉袄穿好,领口系好,手套戴好,我们一起走进“苦寒”之中。

《江雪》一诗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所作。柳宗元写这首诗的时候正谪居在永州(今湖南永州市)。我认为,这首诗在所有唐诗里,是最冰冷透骨的一首诗,道出了柳宗元的孤独。

我们来看这首诗,“千山鸟飞绝”有个“绝”字,“万径人踪灭”有个“”字,“孤舟蓑笠翁”有个“孤”,“独钓寒江雪”有个“独”字。“绝”“灭”“孤”“独”把诗人当时的心境描写得非常透彻。

柳宗元为什么这么孤独?我们来看一下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江雪》作于柳宗元谪居永州期间(公元805年—815年)。唐顺宗永贞元年(公元805年),柳宗元参加了永贞革新运动,推行内抑宦官、外制藩镇、维护国家统一的政治措施。但由于反动势力的反对,改革最终失败了,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流放十年,实际上过着被管制、软禁的“拘囚”生活。柳宗元刚被贬到永州的时候,处境非常差。当时,他的一位老师去世了,他的好友也去世了,最让他伤心的是,他的母亲也去世了,在接连的打击下,柳宗元也病倒了,这个病不仅在身体上折磨柳宗元,还在精神上消耗着他。可以说,《江雪》中的“蓑笠翁”就是柳宗元心境的缩影。

我们谈一谈杜甫。唐朝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发生了一件大事——“安史之乱”。当年十月初,杜甫由长安往奉先县(今陕西蒲城)探望妻儿,路过华清宫时,正值唐玄宗携杨贵妃在华清宫避寒。于是杜甫根据多年的长安生活和这次途中的见闻写了一首名诗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我们来看杜甫是怎么写的这首诗,他说“岁暮百草零,疾风高冈裂”,这句是说风大得能把山吹裂,“客子中夜发”是说他半夜就出发赶路了,一直走到清晨。这时路上冷到什么程度?“霜严衣带断,指直不得结”,这句是说,系衣服的衣带都冻断了,想系上它,但是手指头却冻得僵硬,不能弯曲。在如此寒冷的日子里,唐玄宗和杨贵妃还在华清宫享乐呢。“煖客貂鼠裘,悲管逐清瑟”的意思是提供给宾客保暖的衣服是貂鼠皮袄,那些朱弦、玉管正演奏美妙的乐章。再看看达官贵人们吃的是什么?“劝客驼蹄羹,霜橙压香橘”,这句的意思是,客人吃的是驼蹄羹汤、香橙、金橘。杜甫当时一定看到了在路边冻死的老百姓,这种画面与皇帝行宫里的景象对比,让杜甫写下了名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再往下看,“北辕就泾渭,官渡又改辙”。杜甫为什么迂回绕道了?有学者研究认为,这时的幽州叛军已然蠢蠢欲动,真的是“山雨欲来风满楼”。杜甫此时非常忧虑着急,叛军都要打过来了,封建王朝的统治阶级还在霓裳羽衣舞。果不其然,几个月后,叛军打下潼关、攻陷长安,唐玄宗仓皇西逃。

再往下看,“老妻寄异县,十口隔风雪”,这句的意思是我的妻子和孩子寄居在奉先,无依无傍,漫天风雪,把一家人隔在两个地方。 “入门闻号啕,幼子饥已卒。吾宁舍一哀,里巷亦呜咽。所愧为人父,无食致夭折”。这几句表达了杜甫心里的痛苦、懊悔、惭愧、自责,他最小的孩子刚刚在冻饿之中夭折了。

杜甫在这首诗中表达的苦寒是叠加的,一是“路有冻死骨”,描写了当时老百姓的悲惨之景;二是国家正值危难之时;三是杜甫的孩子刚刚夭折。杜甫心中越苦楚,他对当时局势和上层社会的批判就越强烈。

写到这里还没有结束,杜甫在痛苦批判之余,还发出感叹“默思失业徒,因念远戍卒”。这句的意思是我是个官员,既不服兵役,又没有交租纳税的负担,但也免不了这种悲惨的遭遇,可见,老百姓的日子就更加艰辛了。在诗的最后,杜甫说,“忧端齐终南,澒洞不可掇”,这句的意思是,忧民忧国的情绪,千重万叠,高过终南,浩茫无际,不可能不表达出来。

在这首诗中,杜甫将忧国忧民、忠君念家、怀才不遇等思想情感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这一博大浩瀚、沉郁顿挫的鸿篇巨制。该诗深刻揭示了当时尖锐的社会矛盾,反映了人民的苦难,揭露了执政集团的荒淫腐败,是杜甫“史诗”中的第一首长篇作品。

柳宗元的《江雪》、杜甫的《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都描写了苦与寒。我们再看另一位大诗人笔下的苦寒。《卖炭翁》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著名诗篇,其中“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是该诗的名句。白居易在这首诗里不但描写了苦寒,还让人感受到了当时社会的荒诞。悲剧到了极致不是让人们流泪,而是让大家觉得哭笑不得,也就是荒诞。诗中,寒冬下的卖炭翁明明身着单衣,还在“心忧炭贱愿天寒”。

白居易还有一首诗叫《新丰折臂翁》,同样写出了当时社会的荒诞。这首诗里写,一个为了躲避战争,不想被抓壮丁的人,把自己的胳膊砸折了,捡了一条命。虽然他在天冷的时候就会胳膊疼,疼得睡不着觉,但是却“且喜老身今独在”。这里的“且喜”和《卖炭翁》中的“愿天寒”,可谓异曲同工。本来是彻夜不眠的痛苦,但是折臂翁认为自己很幸运,不然早就战死了;卖炭翁身着单衣,却想让天气再冷一些,希望他的炭能卖出好价钱。结果,他的炭不但没卖出好价钱,还被皇宫内的太监抢走了。

因为白居易当时是谏官,所以白居易的这两首诗就像新闻采访,或者纪录片,他想让当时的皇帝看到这番景象。我们可以把《卖炭翁》和《新丰折臂翁》看成是用诗的形式写的奏折,所以,白居易把真实场景的细节,写得非常入微。这就是白居易的诗的特点之一。

责任编辑:李天翼校对:范璧萱最后修改:
0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