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

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全面总结2023年经济工作,深刻分析当前经济形势,系统部署2024年经济工作,强调要多出有利于稳预期、稳增长、稳就业的政策,在转方式、调结构、提质量、增效益上积极进取,不断巩固稳中向好的基础,为做好2024年经济工作指明了方向。深刻领会党中央对经济形势的科学判断,准确把握经济工作的政策取向,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对经济工作的部署,对做好2024年经济工作意义重大。

在应对困难挑战中实现经济回升向好

2023年,外部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地缘政治冲突频发、变乱交织,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国际贸易增速放缓。从国内看,经济恢复面临周期性和结构性矛盾交织叠加带来的困难挑战。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国经济顶住外部压力、克服内部困难,在应对挑战中显现出韧性和亮点,呈现增速较高、就业平稳、物价较低、国际收支平衡的态势。

经济实现较高增速。2023年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2%。三季度以来,在政策发力、需求回暖、预期改善的多重作用下,经济运行明显改善,最终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增强,工业企业效益逐步修复,产能利用率提高,民间投资止跌回稳。

就业物价保持稳定。就业形势持续改善。2023年,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为5.2%,比上年回落0.4个百分点,12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1%。价格总体保持稳定。2023年,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比上年上涨0.2%,不包括食品和能源的核心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0.7%。

国际收支保持平衡。货物出口由降转升。2023年,出口额为237726亿元,增长0.6%;进口额179842亿元,下降0.3%。进出口相抵,贸易顺差57884亿元。出口占国际市场的份额稳定在14%左右,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新三样”出口额连续14个季度保持两位数增长。外汇外储稳中有升,年末外汇储备超过3.2万亿美元。

高质量发展取得进展。科技创新实现新的突破。搭载国产先进制程芯片的手机市场发售,国产大飞机投入商业运营,国产大型邮轮交付使用,中国空间站开启长期有人驻留时代。科技创新带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成长,新能源汽车产销量、新能源发电装机量、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国际市场份额稳居世界第一,北斗导航商业化应用规模扩大。绿色转型持续推进。截至2023年底,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达到14.5亿千瓦,占全国发电总装机比重超过50%,历史性超过火电装机;风电光伏发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比重突破15%。

综上所述,2023年中国经济发展取得的成绩可圈可点。在全球经济增长动能减弱的情况下,中国经济增速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位居前列。从国际比较看,中国经济增速不仅领先于发达经济体,在主要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中也居于前列。中国仍是全球经济增长的最大引擎,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30%。

应该看到,进一步推动中国经济回升向好仍面临一些困难挑战,主要是:有效需求不足,居民消费和企业投资意愿不够强;部分新兴行业存在重复建设,一些行业产能过剩;社会预期偏弱,企业存在不愿投、不敢投现象;风险隐患仍然较多,化解多年积累的房地产、地方债务、金融风险需要一个过程。要增强忧患意识,加强底线思维,有效应对困难和挑战。

更要看到,中国拥有世界上最有潜力的超大规模市场,产业体系完备配套能力强;宏观政策空间仍然较足,对经济恢复提供有力支撑;全面深化改革将为发展注入新动力,激发经营主体的活力和创造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创造新的机遇,人工智能、量子科技、生物制造孕育新的产业变革,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更加广阔的空间。总体上看,我国发展面临的有利条件强于不利因素、机遇大于挑战,经济回升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

坚持稳中求进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要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要强化宏观政策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强政策工具创新和协调配合,这为做好2024年经济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稳中求进,就是把“稳”作为大局和基础,多出有利于稳预期、稳增长、稳就业的政策,为更好实现“进”创造条件;以进促稳,就是要把“进”作为方向和动力,在转方式、调结构、提质量、增效益上积极进取,巩固稳中向好的基础;先立后破,就是要统筹“稳”和“进”,把需要“立”的主动“立”起来,在“立”的基础上实现“破”,把握好时度效,避免脱离实际的急于求成。

强化宏观政策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逆周期调节重在对冲经济波动,保持短期经济平稳运行。跨周期调节更多考虑政策的滞后效应,着眼“防患于未然”和中长期发展目标。通过跨周期调节,既可以避免“大水漫灌”造成通胀或资产价格泡沫,也可以引导社会资本投向更有利于中长期增长的重点领域,打开更广阔的增长空间。把逆周期调节和跨周期调节结合起来,才能推动中国经济行稳致远,更好推动高质量发展。

积极的财政政策要适度加力、提质增效。我国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仍有空间,可适度加大财政政策力度,安排适度规模的赤字、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中央预算内投资、中央转移支付,落实好结构性减税降费政策,为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注入“源头活水”。关键是要用好财政政策空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聚焦扩大内需,稳投资、促消费,强化国家重大战略任务的财力保障。着力扩大有效需求,统筹用好新增专项债务限额和中央预算内投资,支持扩大社会有效投资;着力支持科技创新和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支持企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进一步增强发展动能;着力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绿色低碳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

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精准有效。加强货币供应总量和结构双重调节。在总量方面,保持适度货币信贷规模,稳固货币信贷对实体经济的支持,综合采取多种工具,增强信贷增长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并积极盘活被低效占用的金融资源,提高存量贷款的使用效率。在结构方面,要力求精准,持续加大对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发挥好货币信贷的引导效能,优先支持科技创新、乡村振兴、民营小微、先进制造、绿色发展、普惠养老等领域的健康发展。同时,促进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降低全社会利息负担和融资成本。

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强化政策协同,加强财政、货币、就业、产业、区域、科技等政策之间的协调配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把非经济性政策纳入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这具有非常强的现实针对性。一些非经济性政策对经济运行的影响有时不亚于经济政策,把非经济性政策纳入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可以避免政策之间相互抵消,确保同向发力、增强合力。

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扎实做好经济工作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一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突出重点,把握关键,扎实做好经济工作。

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就要积极主动适应和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加快发展人工智能,培育发展智能网联汽车、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航空航天、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前瞻布局人工智能、人形机器人、下一代互联网、量子信息、生物制造等一批未来产业新赛道,运用数智技术、绿色技术等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巩固通信设备、电力装备、船舶、动力电池等优势产业地位。新质生产力是由科技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的先进生产力。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要推动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建设良好的创新生态;完善新型举国体制,形成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强大合力;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完善支持企业增加研发投入的激励机制,支持企业向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领域延伸;鼓励更多社会资本参与创业投资、股权投资和天使投资,满足处于不同生命周期科技企业的资金需求;深化科技成果产权激励制度改革,更好体现知识、技术、人力资本导向。

着力扩大国内需求。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激发有潜能的消费,扩大有效益的投资,形成消费和投资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要努力促进居民消费从疫后恢复转向持续扩大,发展数字消费、绿色消费、健康消费等新型消费,积极培育智能家居、文娱旅游、体育赛事、国货“潮品”等新的消费增长点,带动相关产业和消费场景的投资。以提高技术、能耗、排放等标准为牵引,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发挥好政府投资的带动放大效应,重点支持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基础设施、节能减排降碳等领域,培育发展新动能,加快经济社会薄弱领域补短板和重大项目建设。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谋划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重大举措,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持续注入强大动力。当前,尤为重要的是不断完善落实“两个毫不动摇”的体制机制,在市场准入、要素获取、公平执法、权益保护等方面落实一批标志性举措,充分激发民营企业的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健全民企参与重大项目建设体制机制,破除制约民营企业公平参与市场竞争的制度障碍。加大高端装备、智慧物流、绿色低碳等领域应用场景开放力度,鼓励民营企业参与新场景开发建设。破除各种形式的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加快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重在稳步推进制度型开放,结合高水平经贸协议谈判,主动对标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深化国内相关领域改革。加快培育外贸新动能,积极稳定外贸基本盘,拓展中间品贸易、服务贸易、数字贸易、跨境电商出口。全面取消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扩大电信、医疗等服务业开放,努力破除影响外资准入的隐性壁垒,保障内外资依法平等进入负面清单之外的领域。积极回应外资企业诉求,解决数据跨境流动、平等参与政府采购等问题。持续建设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落实好外资企业国民待遇,支持外资企业继续“在中国、为世界”。进一步便利中外人员往来,提升外籍人员来华经商、学习、旅游的便利化水平,增强外资企业在华发展信心。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还就持续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坚持不懈抓好“三农”工作,推动城乡融合、区域协调发展,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低碳发展,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等重点任务进行了部署。只要我们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把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就一定能够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推动中国经济这艘巨轮在中国式现代化航道上行稳致远。

(作者系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

责任编辑:王梓辰校对:张弛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