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系统性风险与防范(3)

摘要:2023年,我国经济回升向好。在未来的经济恢复周期中,中国经济可能还将面临国内外一些风险和挑战。2023年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和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都对防范系统性风险提出了要求。总的看,2024年我国经济面临的机遇大于挑战,有利条件强于不利因素,支撑高质量发展的要素条件不断集聚增多,我们要增强信心和底气。

四、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建议

2024年,中国宏观经济运行将处于供给和需求双恢复态势,但经济的自然增速仍将低于潜在增速,也将低于政府的目标增速。鉴于此,中国应该采取需求、供给双扩张的政策,并着力推进市场化改革,改善市场环境。

(一)有效市场

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构建良好的营商环境,简化企业生产经营审批和条件,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推进企业开办经营便利化。同时,规范政府行为,加强依法治国,切实保证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

第一,加强依法治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质上是法治经济。实行依法治国对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来说非常重要。

第二,加强产权保护。产权保护,特别是知识产权保护是塑造良好营商环境的重要方面。当前,中国在很多领域已经处于世界科技前沿,因此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就尤为重要。如果一个企业辛苦研发的成果被窃取,那对于这个企业而言,很可能不仅没有赚到钱,还面临亏损。因此,如果知识产权不能得到保护,中国经济发展的动力就会受到影响。

第三,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关系,降低社会治理成本。从中央层面来看,要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从地方政府角度来看,要尊重市场,不要过多干预市场。

第四,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只有满足消费者需要,生产者才能赚钱;如果消费者权益不能得到保护,那么消费者的需求就会萎缩,最终导致经济增长动力下降。因此我们要注重保护消费环境,尤其是做好消费安全保护。

第五,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重大部署,将为各类市场主体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有力有效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通过统一大市场建设,消除经济中存在的堵点,有助于提高经济运行效率,降低交易成本。中国的统一大市场是面向全球、充分开放的统一大市场,也必将为包括外资企业在内的各类市场主体提供更优质的发展环境和更大的发展舞台。

(二)有为政府

在有为政府方面,要做好需求管理和供给管理。

第一,需求管理。需求扩张以货币政策为主,应在“稳”字当头的前提下加大实施力度,保证精准有效。财政政策主要以提质增效为核心,注重风险可控和可持续。

一是扩大消费需求。首先要继续稳定收入预期,尤其是稳定财产性收入。2023年,人民币汇率大幅下滑,以人民币计价资产出现缩水,同时,财产净收入增速放缓,加剧了居民对收入的担忧,抑制消费。其次,提升消费升级。进一步推动汽车消费、智能家居消费、适老养老消费。大力发展智慧交通,推动汽车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加强停车场、充电桩、换电站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智能家装消费。此外,完善保障体系建设。经济恢复不及预期,居民收入增速依然显著低于疫情前水平,抑制了居民消费。改善社会保障体系,减轻居民消费的后顾之忧才能促进消费。

二是稳定投资。首先,加大财政支持力度,支持重点领域的投资建设。适当加量政策性银行信贷、政策性金融工具,支持能源、交通、水利、物流、生态环保、社会民生基础设施建设,加大重点领域补短板力度。其次,加大制造业投资支持力度。一方面,加大对高新技术企业关于科技创新的税前扣除力度,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另一方面,增加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创新完善制造业企业股权、债券融资工具,助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其三,加强对民营企业的支持。减轻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负担,降低民营企业融资门槛。提供稳定的营商环境,保持政策连贯性,清晰政策调整的方向和目标。继续减税降负,降低民营企业的负担。减少审批流程,电子化网络办公,降低企业经营过程中的行政门槛。

三是稳出口。近年来,出口占中国GDP的比例在20%左右。2023年出口的下滑也是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稳出口是目前中国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之一。

第二,供给管理。供给扩张有利于保障中国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促进经济提质增效与结构升级,应进一步推动供给性结构性改革,同时鼓励高新技术的自主研发,扩大对外开放。

一是鼓励高新技术的自主研发,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提升供给结构对有效需求的适配性。首先,建立起促进创新的科技金融体系;其次,制定相关各方在成果转让、股权分配等多种形式下的利益共享和分配机制,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其三,培育人力资本;其四,鼓励高新技术自主研发的同时必须重视基础研究投入。发挥创新第一动力作用,持续推动科技创新、制度创新,以自主可控、优质有效的供给满足和创造需求。

二是促进就业。当前提高就业率的关键是解决招工难、就业难并存的就业结构性矛盾。普工难招、技术工人短缺,同时高校毕业生求职困难。为缓解这一问题,首先,充分发挥政策性岗位吸纳作用,稳定并适度扩大招录高校毕业生规模。鼓励引导基层就业,稳定“三支一扶”计划、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等基层服务项目招募规模。其次,研究鼓励企业扩大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相关政策,对于吸纳应届大学生的企业根据招聘人数,实施社保减免、贷款支持等政策。其三,加大职业技能培训力度,积极推动各类职业院校、职业培训机构开展重点行业、急需紧缺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劳动者技能素质,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

三是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包括企业税费负担、企业融资成本,进一步完善减税降费政策,支持保市场主体、保就业、保民生,确保制造业、餐饮业、建筑业和交通运输业等主要行业税负明显降低,有力推动供给端恢复,促进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

四是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首先,加大稳外贸政策的力度。进一步加大对出口企业的支持力度,在出口退税等方面多给予出口企业优惠政策,增强外贸企业活力。其次,加强深层次的国际贸易合作。面对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增加和贸易摩擦加剧的形势,进一步加强深层次的国际贸易合作,深化“一带一路”建设,推动商签更多高标准自由贸易协定和区域贸易协定,深化中国和周边国家在农业、能源、高新技术等领域的合作。其三,扩大重要产品和服务的进口。拓宽先进技术、关键零部件、优质能源资源等优质产品的进口渠道,持续办好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等,推动进口规模扩大、结构优化、来源多元化。

据宣讲家网站报告录音整理

责任编辑:婧雅

责任编辑:李贤博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