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理论研讨会成功举办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理论研讨会成功举办

8月2日,由北京市社会科学院主办,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研究基地和北京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传播基地联合承办的“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理论研讨会,在北京市社会科学院成功举办。本次研讨会旨在深化对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理解,统一思想与行动,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凝聚起推动首都高质量发展的磅礴力量。

微信图片_20240802175432

研讨会上,来自首都社会科学界的专家学者围绕主题进行演讲,包括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央党史研究室原副主任李忠杰,中央党校党史教研部原主任、教授罗平汉,中央编译局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研究中心原主任、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杨金海,北京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原执行院长、教授孙熙国,中国人民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院长、教授秦宣,北京日报总编辑伍义林,以及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研究员杨奎等。

微信图片_20240802175500

北京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党组成员、副主席许星,北京市委研究室经济处处长赵雪松,以及北京市社会科学院领导班子成员出席研讨会,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全体干部职工参加此次研讨会。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党组书记谢辉教授主持会议。

0谢辉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

党组书记谢辉主持

谢辉表示,《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是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总动员,展现了党中央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完善和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坚定决心。作为北京市委、市政府的综合性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机构,北京市社会科学院近年来在理论研究、智库服务和主题宣传宣讲方面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此次研讨会,旨在进一步深化对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理解,增进改革共识,凝聚力量,推动首都高质量发展。与会专家学者通过深入交流,为全市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贡献力量,奋力谱写首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篇章。

主题发言

1李忠杰

李忠杰

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咨询委员会委员

中央党史研究室原副主任

李忠杰以“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开创中国式现代化新局面”为题发表演讲。他指出,改革开放自始至终都是为了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两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改革开放的成效通过现代化成就得到体现,如解决温饱问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等。要围绕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确保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开创中国式现代化新局面非常重要,改革是提供动力、制度保障的关键。针对当前面临的挑战,北京社会科学界应发挥积极作用,破解制约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的难题,实现高质量发展。

2罗平汉

罗平汉

中央党校党史教研部原主任、教授

罗平汉以“邓小平改革方法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启示”为题发表演讲。他概括了邓小平改革方法论的四个方面:一是解放思想,这是推进改革的前提;二是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体现了改革开放的群众路线;三是胆子要大,步子要稳,强调改革既要勇于探索,又要谨慎行事;四是不进行无谓的争论,以确保改革举措的顺利实施。历史经验表明,没有解放思想就没有包产到户的推行,也没有改革开放的成就,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是改革成功的关键,我们要从群众的实践中汲取智慧。

3杨金海

杨金海

中央编译局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研究中心原主任

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杨金海以“深化对当前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所处历史方位的认识”为题发表演讲。他深入剖析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方位,指出当前正处于一个关键的转折期。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经历了三次重大历史调整,当前所处的“关键时期”既是挑战与机遇并存的时代,也是我国从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过渡的关键阶段。这一时期对国内外发展意义重大,特别是对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影响。理论工作者应充分发挥舆论引导作用,全面深入分析国内外形势,以促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稳步推进。

4孙熙国

孙熙国

北京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常务副院长

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原执行院长、教授

孙熙国以“全面深化改革的原则与依据”为题发表演讲。他指出,改革必须遵循“六个坚持”原则,即党的领导、人民中心、守正创新、制度建设、依法治国和系统观念,这些原则辩证统一于改革进程。改革是政治方向与科学理论的有机统一,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明确政治方向。改革有明确目标,旨在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改革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动力,促进社会和谐与人的解放。全面深化改革与中国式现代化内在统一,相互促进,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5秦宣

秦  宣

中国人民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院长、教授

秦宣以“准确把握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的原则”为题发表演讲。他认为,改革开放是中国发展的活力之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也是决定中国命运和现代化成功的关键。六个坚持原则有其坚实的现实逻辑,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以人民为中心、守正创新、以制度建设为主线、全面依法治国和系统观念,这些原则不仅是经验总结,也是现实改革的要求。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实践要求,以确保原则得以贯彻落实,促进中国式现代化稳步发展。

6伍义林

伍义林

北京日报总编辑

伍义林以“深刻理解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实践要求”为题发表演讲。他强调,党在改革过程中提出的一系列实践要求,如加强党的领导、以人民为中心、理论创新、发挥制度优势等,是改革成功的关键,并使改革成为当代中国的显著特征。二十届三中全会基于改革开放的经验提出了新的实践要求,这些要求不仅总结了过去的成功之道,也为未来提供了指引,体现了党对改革规律的深刻认识。这些实践要求具有政治性、人民性、创新性、法治性和系统性等时代秉性,将为中国的持续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7杨奎

杨  奎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

副院长、研究员

杨奎以“凝聚起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磅礴力量”为题发表演讲。他强调,人民是改革的主体,坚持群众路线是改革开放的重要法宝,依靠人民推动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人民是改革的阅卷人,改革成效需通过发展实效和人民群众的满意度来检验。新时代十年发展成就,展示了以人民为中心工作导向的改革实绩。人民是改革的主角,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确保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制度保障。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在于人的现代化,高质量发展根本在于人的全面发展。人民是改革的主力,筑牢团结奋斗的同心圆,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团结一心,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巨轮定能行稳致远。

谢辉在总结发言中表示,本次理论研讨会的圆满成功,得益于北京市委宣传部、北京市社科联以及各兄弟单位的大力支持,得益于各位专家和朋友们对社科院科研及智库工作的持续支持和全方位指导,得益于与会专家学者们的精彩演讲,以及“北京社科人”的齐心协力。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将以此研讨会为新的起点,不断提高政治站位,采取更为务实的行动措施,整合北京社科资源,打造常态化、持续发展、高质量的理论研究宣传阐释平台,将智慧和力量汇聚到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所确立的目标与任务上来。

责任编辑:张慕琪校对:吴成玲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