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思想 话改革】以钉钉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实

【学思想 话改革】以钉钉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实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决定》60条中的最后一条,特别强调要“以钉钉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实”。“发扬钉钉子精神”是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倡导的一种工作方法。我们要明确改革方向、优化改革方法、务求改革实效,把钉子钉“准”、钉“牢”、钉“实”,用钉钉子精神把党中央全面深化改革的决策部署落到实处。

在“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中明确改革方向,不偏不倚把钉子钉“准”。“钉钉子”首先必须把准方向、精准定位,才能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避免东一榔头西一棒子。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在深化改革中,首先要想好“钉哪里”,找到钉的方向,这样才能敲得准、敲到位、敲到点子上。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总结改革开放积累的宝贵经验,第一条就是“必须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全面深化改革是有方向、有立场、有原则的。只有始终将党的全面领导贯穿改革全过程,才能确保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始终坚持正确方向,否则就会偏离航向、丧失灵魂,甚至犯颠覆性错误。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排在首位的就是“坚持党的全面领导”,要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定不移高举改革开放旗帜,始终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意志为意志、以党的使命为使命,切实扛起在全面深化改革中走在前列的使命担当,一步一个脚印地把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

在“得其法则事半功倍”中优化改革方法,不等不靠把钉子钉“牢”。“钉钉子”要讲究方式方法,不能凭着一股子力气蛮干,只有方法对路才能把钉子钉牢。正所谓“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每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同、气候条件各异,改革面临的困难也不尽相同,在深化改革的过程中,我们既要学习先进地区的改革经验,又不能简单复制粘贴其他地区的先进方法。“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深化改革工作做的好不好,方法对不对,基层人民群众最有发言权。在深化改革的过程中,要用好调查研究这个传家宝,我们要主动深入基层做好调查研究工作,真正做到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摸清楚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遇到的难题,向基层干部群众询问工作思路和改革措施,分析问题症结所在,找到本地区本部门深化改革的对策和办法。要结合《决定》提出的改革举措,因地制宜制定本地区本部门的实施方案,把《决定》的“大写意”转化为“工笔画”“施工图”,确保各项改革措施责任清、任务明。

在“一锤接着一锤敲”中务求改革实效,不折不扣把钉子钉“实”。“钉钉子”不是一榔头就能敲出来,需要对准着力点一锤一锤接着敲,持续用力,才能把钉子钉实,抓改革落实也贵在坚持不懈、久久为功。“掘井九仞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我们要深刻认识到改革越是向纵深推进,触及的利益矛盾越是复杂尖锐,每前进一步都不容易;必须以钉钉子精神来抓好落实。在改革持续推进中,我们要以“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而惟以求真”的实干态度,勇于到改革攻坚的第一线、善于到服务群众的最前沿经风历雨、强筋壮骨,把自己锻炼成堪当重任的“栋梁之材”。永葆“闯”的精神,敢于“过险滩”“涉深水”“啃硬骨头”;鼓足“创”的劲头,敢于创新、善于创新,以改革为发展添活力、增动力;发扬“干”的作风,激发“想干事”的自觉、提升“能干事”的本领、砥砺“干成事”的成效,用真抓实干抓好改革落实,把深化改革的目标任务一件件干好、一茬茬推进、一步步落实,用实干担当开创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局面。

大道至简,实干为要。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吹响了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开辟中国式现代化广阔前景的时代号角。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征程上,让我们拿出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韧劲,以钉钉子精神确保各项改革举措落到实处,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更加壮丽辉煌的新篇章。(来源:宣讲家网)

作者单位:辽宁省锦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仅供参考。本文系宣讲家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

责任编辑:吴成玲校对:张慕琪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