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船驶过位于北京市通州区的运河商务区(资料图)。新华社发(常鸣 摄)
世遗十载映古今,通航千载绘未来。今年是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十周年。近年来,北京持续推进大运河“文化之河”“生态之河”“发展之河”“民生之河”“融合之河”建设,沿线璀璨文化带、绿色生态带、缤纷旅游带不断涌现,在推动这条古老千年运河重焕生机的同时,也见证着北京对大运河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向全世界生动展现着中国式现代化的万千气象。
跨越京津冀,看大运河促区域协同发展。自古以来,大运河京津冀段就是联通京津、燕赵的重要水脉、文脉和人脉,见证着京津冀人民群众的勤劳智慧和伟大创造。随着运河综合生态治理以及京杭大运河京冀段互联互通,游客可以从北运河北京段乘船顺流而下,沿途感受新生态、新文化、水岸经济带来的浓郁烟火气。在北京大运河博物馆里,细品《北京大运河揽胜图卷》,探索多个运河沉浸式体验展;在河北香河中心码头乘船,泛舟揽胜北运河和运河文化公园,体验滨河生态;在天津杨柳青古镇打卡古老街巷、胡同,亲手制作杨柳青年画,感受非遗魅力。大运河正进一步促进着京津冀区域间的交流互融,滋润着千家万户、涵养着生计业态。
沿着中轴线,品大运河千年人文底蕴。大运河上的万宁桥,既是大运河的遗产点位,又是北京中轴线的遗产点位。大运河与北京中轴线在这里相交相会,让游客寻访大运河的同时,也能尽情感受中轴线建筑群的宏伟秀美。在中轴线北端的“钟鼓楼”,聆听“暮鼓晨钟”的声音,发现北京城时间守护者的秘密;漫步在因“运”而生的烟袋斜街,品味朴素典雅的街巷建筑,感受老街的繁荣景象;驻足万宁桥上,遥想历史长河中“舳舻蔽水”繁荣盛景,感受岁月的洗礼与沉淀。通过统筹保护传承利用,“千年运河”正展现着新时代的青春芳华。
徜徉众公园,赏大运河绿色生态长廊。经过多年精细化治理,大运河北京段已焕新为生态河,菖蒲、芦苇、香蒲……水生植物在这里安家,东方白鹳、白天鹅、中华秋沙鸭、大鸨相继而至,碧波荡漾的大运河周边,连绵的公园和绿道形成了一幅蓝绿交织的醉人景象。市民可以在城市绿心森林公园里晨跑,享受运动惬意;可以漫步潮白河畔、顺义新城滨河公园,欣赏两岸风光旖旎。穿城而过的大运河已然成为北京城市副中心的独特风景线,“蓝绿交织底,银河串古今,半城温暖半城清”的运河图景正是北京实践“两山”理论、让大运河重焕新生的生动体现。
串联多景点,览大运河文旅融合魅力。北京精心打造的大运河文化旅游景区,整合众多核心景点,重现了往昔帆樯林立、舳舻蔽水的运河盛景,成为大运河文化带上的一颗璀璨明珠。游客可以游览国家大剧院台湖舞美艺术中心、台湖舞美艺术博物馆,发现真实生动的舞美幕后世界;在北京韵源天地琵琶博物馆,探秘非遗琵琶匠心技艺,“沉浸式”参与制作环节;还可以登高参观稻小蟹艺术农场,游览金福湿地公园,在红砖建筑庆礼堂感受北京曲剧。随着一大批重点文化项目的实施,大运河千年文化“遗珠”以多种方式生动呈现于世人面前,为全世界带来了精彩纷呈的文化盛宴。
作为“宝贵遗产”“流动的文化”,千年大运河承载着京城的历史文化和旖旎风光,驱动着城市的复兴。大运河新貌的展现,不仅是对中国古老智慧的致敬,也是对城市现代化发展的创新。随着大运河主题游精品线路的推出,我们期待大运河能够更好地连接历史与现代、自然与人文,为市民游客提供更加丰富多彩的文旅体验,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欣欣向荣新篇章。(来源:宣讲家网)
作者单位:四川省成都市温江区人民政府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仅供参考。本文系宣讲家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图片转载自新华社,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