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粮食日|丰收节里话丰收,稻香粮满仓

世界粮食日|丰收节里话丰收,稻香粮满仓

XxjpsgC007092_20241016_PEPFN0A001

2024年10月12日,在北大荒集团普阳农场有限公司作业区,种植户驾驶农机进行收割作业(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记者 张涛 摄

今年10月16日是第44个世界粮食日。秋天,正是粮食收获的季节。秋粮的高位增产对保供给、稳预期、增底气具有重要意义,既筑牢经济社会发展基石,也为推进乡村振兴注入磅礴力量。丰收节里话丰收,稻香粮满仓,“粮”策、“粮”心和“粮”方环环紧扣,政策、科技、农民群众的“同频共振”都为粮食的增产提供了不竭动力,为稳住经济大盘提供了坚实基础。

理念引领落实“粮”策悠悠万事,吃饭为大。面对风险挑战的叠加,唯有将惠农举措、土地保护政策和农业防灾减灾措施结合起来,将政策上的红利转化为粮食生产上的优势,方能筑牢粮食安全基础。我们要扎实、高效地贯彻新发展理念,从国家粮食安全的战略全局出发,发挥政策立柱架梁、奠实基础、提质增效的作用,做好顶层设计、坚持绿色生产,在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中释放土地的潜力和空间,集约、高效地利用现有耕地,不断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粮食生产的产能;我们要围绕高质量发展要求,科学分析当前粮食生产形势,加快实施土地治理工程,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改造提升农田质量,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持一抓到底、抓出实效;我们要打通种植、养殖和生产加工的全产业链,同时抓好田间管理与病虫害监测防控,做到主动投入、提前预防“两手抓”“两手硬”,提升粮食的综合生产能力。

聚焦民生坚守“粮”心。民为国基,谷为民命。粮食安全关系着国计民生,联系着千家万户,仓廪实而民心稳。粮食生产必须牢牢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增强为农服务意识,时刻绷紧“安全弦”,守好农民群众的“粮袋子”。粮食供给而言,当着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耕地资源向国土资源扩展,实现从“存量”到“增量”的转变;从传统农作物向更加丰富的生物资源拓展,在粮食供给上实现更高层次的动态平衡。就农民主体而言,要细化服务,做好咨询讲解、开展技术指导、做好收购工作,保障好粮食种植、粮食晾晒、科学储粮、粮食收购全过程的有序开展,千方百计做好统筹和保障工作,多向度、全方位提升粮食保障能力,把农民群众的种粮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一起端稳“金饭碗”,一起挑起“金扁担”,绘就“穗大籽饱好收成,稻穗满仓丰收景”的民生画卷。

科技赋能用好“粮”方。“粮”方在科技,科技引领是解决吃饭问题的根本出路。从远程监控的“电子眼”到无人机喷施农药的“智慧脑”,从人工除草的“老把式”到智能化的“新农机”,从田间浇水的“费时费力”到自动灌溉的“省时省力,土壤的营养情况、土壤的干湿度能够被实时监测,特色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升,全国各地一个个“无人农场”、一方方配套设施完善的高标准农田”迈出了与时俱进的创新步伐。如智慧农机正在源源不断地为江苏的农业一线生产注入新的活力,像3D打印播种、土壤传感器、稻麦自动烘干入库等设备都在不同阶段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再如广东省大力实施“粤强种芯”工程,抓好种业创新园、种质资源库的建设,加快生态育种的产业化步伐。科技创新效率不但提升了种源质量,更带动了土地增产潜力,提升了粮食生产的规模化、机械化水平,实现了水肥一体化、固体式喷射的高效便捷,为粮食产量的稳定筑牢了基础、提供了保障。(来源:宣讲家网)

作者单位:福建省漳平市委组织部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仅供参考。本文系宣讲家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图片转载自新华社,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责任编辑:吴成玲校对:张慕琪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