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数字时代新质生产力不断涌现
马克思在《哲学的贫困》中指出:“生产力的增长、社会关系的破坏、观念的形成都是不断运动的,只有运动的抽象即‘不死的死’才是停滞不动的。”也就是说,生产力、生产关系都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而且生产力的发展必然引起生产关系的变化。因此,发展新质生产力,要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科技体制、人才体制等改革,创新生产要素配置方式,健全要素参与收入分配机制,让各类先进优质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顺畅流动。
当今时代,人类社会正全面迈入数字时代,数字技术正在装备人类认知世界的第四范式。为什么说是第四范式?历史上看,第一范式是在几千年前,人类基于观察和经验描述自然现象;第二范式是在几百年前,人类基于理论和模型解释自然现象;第三范式是在几十年前,人类基于计算技术模拟复杂现象;而第四范式就是当今时代,我们基于大数据触摸、理解逼近复杂系统,其核心要义就是大数据画像。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整个社会也会发生根本性变化,数字经济可能会取代工业经济成为经济的新形态,并呈现出新的规律和模式。
数字技术重构生产要素的逻辑底板。数字技术是由一系列技术束、技术集群组成,包括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3D打印、脑机接口等。它不仅产生了新的生产力,还推动了生产方式变革。可以说,数字技术催生了新质生产力,带来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质的飞跃。比如,工业机器人系统操作员、工业机器人系统运维员、网约配送员、互联网营销师等数字技能人才的重要性显著提升。数字技术推动了生产方式变革,包括生产者的协同方式、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以及政府的治理体系。比如,在生产者协同方面,数字技术打破了之前的信息边界和信息垄断,使企业内部合作以及企业之间的合作更加透明通畅。而且,数字技术无论在横向协同创新方面,还是纵向原始创新方面,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效率。
在这一过程中,数据成为关键生产要素,是引发生产力三要素质变的核心变量。具体来看,在劳动者方面,传统生产力以体力劳动为主;新质生产力以创新性劳动为主。在劳动资料方面,传统生产力依赖传统物质资源和机械工具,生产过程落后、简单;新质生产力的特征是信息化、数字化和智能化,依托科学技术,生产过程自动化,注重数据驱动,比如数字化平台。在劳动对象层面,传统生产力以传统制造业为主,劳动密集型产业比重较大,生产标准化产品,追求规模经济效益;新质生产力的特征是高度个性化、定制化,是一种非物质形态,注重环境保护和资源可持续利用以及社会责任和可持续性,比如创意产品、服务和解决方案或者基于技术创新和知识产权的产物。我们通常认为物质产品能换取财富,现在看来,创意、服务也是产品,也能换取财富。
数字时代政治经济学的新使命。数据要素作为新型生产要素,是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基础,已快速融入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和社会服务管理等各个环节,深刻改变着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社会治理方式,并通过与技术、资本、土地、劳动力等其他生产要素融合,有利于促进新质生产力的形成与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构建以数据为关键要素的数字经济”“做大做强数字经济,拓展经济发展新空间”。为此,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应遵循梅特卡夫法则、摩尔定律、达维多定律这三大定律。其中,梅特卡夫法则可以概括为网络的价值等于其节点数的平方;摩尔定律指的是计算机硅芯片的处理能力每18个月就会翻一番,而其价格将会以减半的速度下降;达维多定律是指进入市场的第一代产品将会获得50%的市场份额。
数字技术集群具有联袂突破、相互赋能效应。一方面,生成式人工智能、区块链、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相互融合、加快发展;另一方面,21世纪的新科技,包括数字技术、纳米技术、生物技术三大技术群和认知科学相互赋能,突破创新。比如,数字技术与生物技术的融合发展,颠覆了生命科学的传统研究范式,提升了人类认识生物、调控生物、改造生物的能力,所研发的新技术在预防重大疾病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可以大大延长我们的寿命。
数字新质生产力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理论架构。我们记住这样一个公式:新质生产力等于科学技术的革命性突破加生产要素的创新性配置再加产业的深度转型升级之和乘以劳动力加劳动资料再加劳动对象的优化组合。2024年2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新质生产力的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近年来,国内人形机器人加速进化,从春晚的“赛博秧歌”到首个机器人半马,研究成果层出不穷,引发了社会各界的探讨。从目前研究来看,人形机器人具有运动控制、环境感知和人机交互这三大核心技术能力。这也决定了人形机器人未来的发展前景。
数字时代,新质生产力不断发展,数字技术迭代叠加、跨界融合、相互包含。比如手机,既有传统的通讯功能,也有创新的社交功能,而且通过社交,使我们形成了不同的关系网络。也就是说,数字时代,生产力的三要素发生了质变,新型劳动者、新型劳动对象和新型劳动资料的优化组合跃升,形成新型基础设施。在这一背景下,生产力本身自然会跃升到新质阶段。这类内在新性质决定了新质生产力具有高创新性、高虚拟性、高流动性、强渗透性、高协同性和高价值性的外在特征。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