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经济> 正文

许正中:抢占数字赛道!新质生产力激活发展新动能

许正中-专家

许正中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副主任、教授

点此查看完整报告

点此查看高端论述

点此查看理论看点

点此浏览课件

2023年7月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川、黑龙江、浙江、广西等地考察调研时创造性地提出“新质生产力”这一重要概念,指出“要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之后,他又在多个重要场合进行了深入论述、作出了重要部署。特别是在2024年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新质生产力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重要创新发展,为推进高质量发展和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科学指引。我们要深刻把握新质生产力理论的创新性,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要深刻把握新质生产力理论的系统性,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要深刻把握新质生产力理论的实践性,充分发挥这一理论对推进高质量发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指导作用。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明确要求“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并作出部署,提出“推动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推动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优化组合和更新跃升,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以高技术、高效能、高质量为特征的生产力”。这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目标要求。同时提出,“加强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加强新领域新赛道制度供给”。这是制度层面的要求。“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完善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航空航天、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生物医药、量子科技等战略性产业发展政策和治理体系,引导新兴产业健康有序发展”。这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决定》强调,“以国家标准提升引领传统产业优化升级,支持企业用数智技术、绿色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强化环保、安全等制度约束”。此外,在生产关系层面,《决定》提出:“健全相关规则和政策,加快形成同新质生产力更相适应的生产关系,促进各类先进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集聚,大幅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在方法论上,《决定》强调,“鼓励和规范发展天使投资、风险投资、私募股权投资,更好发挥政府投资基金作用,发展耐心资本”。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一系列重要论述、一系列重大部署,深刻回答了什么是新质生产力、为什么要发展新质生产力、怎样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

一、精准把握新质生产力的内涵

我们知道,历史唯物论的核心内容就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推动社会历史的发展。因为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生产关系的相应变革,从而推动社会进步。根据亚里士多德提出的第一性原理,本质的本质是什么,本源的本源又是什么?就是生产力。马克思主义认为,人们首先需要满足基本的物质生活需要(如吃、喝、住、穿),然后才能进行政治、科学等活动。因此,历史的第一个活动是生产物质生活本身。此外,马克思主义不仅关注社会的进步,还关注个体的发展,提出关于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学说,主张每个人都应该享有自由而全面发展的权利,这是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

生产力跃迁是人类发展的关键核心力量。人们通过从事物质生产活动获取的生产物质资料的能力被称作生产力,它的变化牵动着社会各个方面,成为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那么,什么是生产力,如何理解生产力?历史上,法国重农学派的创始人和重要代表弗朗斯瓦·魁奈,最早提出了生产力的概念,他在《谷物论》中说:“和庞大的军队却会把田地荒芜相反,大人口和大财富,则可以使生产力得到很好的发挥。”他这里所说的“生产力”,其实就是指“土地生产力”。他把社会生产力等同于土地,认为只有农业生产才能创造新的财富。之后,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提出了“劳动生产力”的概念,认为劳动分工使工人专注于特定的工作任务,提高工作的熟练程度和工作效率,从而提升生产力水平。在此基础上,马克思、恩格斯不断发展和完善了生产力概念,并形成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一是“生产力”概念的演进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二是生产力不仅包括物质生产力的物质性方面,还包括生产关系的方面,也就是“社会生产力”;三是生产力发展具有一种“自我规定”的性质,即生产力的发展必然会突破原有的生产关系,产生新的生产关系,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责任编辑:赵苇校对:王瑱监审:李文鼐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