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守护家园一样守护北京段长城

像守护家园一样守护北京段长城

XxjpsgC007039_20250405_PEPFN0A001

4月5日太阳初升时拍摄的慕田峪长城(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陈晔华 摄

41年前,“爱我中华 修我长城”的活动,开启了社会集资修缮长城的先例,邓小平和习仲勋等领导同志为这一活动题词,激发了众多海内外中华儿女保护长城的热情。近些年来,作为“爱我中华 修我长城”活动策源地的北京,率先提出以建设长城文化带的方式推进长城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工作,像守护家园一样守护北京段长城,书写长城保护发展的北京精彩篇章。

以研究性修缮为先树牢长城保护新理念。从雄伟壮丽的八达岭长城,到险峻雄奇的箭扣长城;从“天下第一雄关”居庸关,到“万里长城独秀”的慕田峪长城……北京段长城承载着历史的厚重,绽放着文明的璀璨,是中国长城最杰出的代表。在岁月的长河中,受自然侵蚀风化、人类生产生活和历史环境变迁等多重因素,长城的“衰老”不可避免。近年来,北京市启动了近百项长城保护工程,成立全国首个长城保护修复实践基地,出台《北京市长城文化带保护发展规划(2018年—2035年)》《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北京段)建设保护规划》《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北京段)建设实施方案(2021年—2023年)》等。北京市实现“从一般性保护向研究性修缮保护转变”“不改变原状”“最小干预”的理念有效维护了长城的自然历史风貌,更加注重抢救性保护与研究性、预防性保护并重,这开启了长城修复保护新篇章。以北京箭扣长城、大庄科长城保护工程和八达岭遗产影响评估为代表的长城保护管理实践,为各国开展线性文化遗产保护贡献了中国经验。

以全民参与为主构建长城保护新格局。静静矗立在八达岭长城脚下的“爱我中华 修我长城”纪念碑,见证着长城保护的点点滴滴。北京市历代长城的长度为520.77千米,包括长城墙体461段、关堡147座、单体建筑1742座、相关设施6处。保护长城要凝聚社会的磅礴力量。近年来,北京着力打造“中国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保护先锋队”“服务首都及国家对外开放文化金名片”,书写新时代长城保护传承利用的“北京答卷”;北京积极倡导“乡亲守护家乡长城”,在长城沿线六区的乡镇设立长城保护员,组建长城保护员队伍,“一人一公里”参与长城遗产监测,实现北京长城重点点段全天巡查、一般点段定期巡查、出险点段快速处置、未开放长城科学管控的全覆盖式长城保护网络。目前,新时代北京市长城保护“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局面已基本形成,“北京长城保护员”成为全国长城保护最具代表性的品牌。

以科技赋能为上开创长城保护新气象。曾经,长城的测量全靠长城保护员等带着干粮,背着水壶,拿着稿纸和铅笔,边走边记,边走边画,回来再进行整理。如今,科技赋能北京长城保护,开创新气象。通过引入无人机技术对长城进行动态体检,有效弥补了人力无法覆盖的空白;首次在国内开展长城碑刻微痕提取和数字化识别工作,高水平精确还原长城文物上的文字史料;借助最先进的数字化技术,对延庆区长城的每一处细节进行精确捕捉,构建成高精度的三维模型;通过为长城保护员提供无人机设备、构建准确识别和分析长城病害的高精度三维模型、建立服务于长城研究与游览的全线实景三维数据库、明长城防御体系GIS数据库、以及研发长城环境振动灾害云监测技术库……数字技术为代表的现代科技,为观察和记录长城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视角、细节和精度,为探索创新长城资源的挖掘和保护提供了更多的可能。

以共同富裕为重打造长城文旅新品牌。长城沿线乡村,因长城而生、依长城而存,长城沿线独特的地理风貌、丰富的自然风光和传承千年的历史文化,为促进长城沿线乡村全面振兴提供了丰富的基础资源。近年来,北京依托长城资源,创新提出“长城文化+”概念,选取长城周边一批高品质、高知名度的景区和资源富集的村落、乡镇,着力打造“长城文化+民俗”“长城文化+生态”“长城文化+时尚”等系列文旅融合片区,整体提升沿线各区长城保护管理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近年来,北京努力探索以长城文化赋能文旅融合、乡村全面振兴发展的新模式,孵化出长城文创品牌,开发“长城国礼”“长城雪糕”等千余种具有长城特色的文创产品;启动八达岭长城特色旅游活动,推出“长城+研学”“夜长城”等旅游项目;积极培育长城沿线“延庆东南山·九沟十八湾”乡村振兴品牌,带动沿线村民共同富裕。

以文化传承为要讲好长城发展新故事。长城是“四万万同胞心一样,新的长城万里长”的众志成城,是“万里长城永不倒”的百折不挠,是“不到长城非好汉”的励志图强……长城是横亘在历史长卷上的铮铮脊梁,是刻进民族血脉里的坚韧不屈,是风沙淘不尽的血脉印记。“长城是中华民族的代表性符号和中华文明的重要象征,凝聚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和众志成城、坚韧不屈的爱国情怀。”2024年5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给北京市延庆区八达岭镇石峡村的乡亲们回信,深刻阐释了长城的独特价值和守护好长城的重大意义,勉励大家“把祖先留下的这份珍贵财富世世代代传下去”。近年来,北京积极推进长城文化资源活化利用,深入发掘长城文化资源,相继出版《长城踞北》《北京长城故事》等研究成果,创作《长城筑梦》《长城颂》等优秀文艺作品,制作《长城考古》《长城巡礼》《长城保护员》等主题短视频,打造国内首部反映长城考古工作的科普动画短视频《你不知道的长城考古故事》。举办北京长城文化节、八达岭长城高峰论坛、“好汉杯”八达岭长城文创大赛,开发“长城礼物”文创产品,充分展现长城文化。

爱我长城,兴我中华!让历史遗产绵延千年,让文化记忆悠久传承,让爱国情怀有所寄托,让民族精神生生不息,是我们坚持保护长城的意义之所在,也是我辈华夏子孙的共同责任。透过北京段长城保护的生动实践,我们清晰地看到,中华民族的文化记忆与爱国情怀,在血脉流淌中代代传承。我们有理由坚信,中华民族的坚强崛起与伟大复兴,也必将在华夏儿女的接续奋斗中得到见证。(宣讲家网 祝中炎)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仅供参考。本文系宣讲家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图片来自新华社,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责任编辑:吴成玲校对:张慕琪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