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必须攻坚克难守正创新破解党建难题
(一)提高党建工作的科学化水平和工作质量
根据党的建设以及党章的要求,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首要任务就是提升党建工作的科学化水平和工作质量。科学化的核心在于遵循规律,对党建工作而言,最基本的就是尊重政党的发展规律。政党的发展规律所揭示的正是得人心者得天下、失人心者失天下的普遍真理。我们必须深刻理解,要想赢得人心就必须回应人民群众的期盼、呼声,解决人民群众的问题。也就是说,党的建设必须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这也是我们执政规律的重要组成部分。“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我们必须牢记,政党的发展始终与群众的命运紧密相连,政党的强大必然源于人民群众的支持。
此外,科学化还代表着我们各级党组织在所属行业、领域、单位中,必须遵循其固有的发展规律和管理规律。党建工作应顺应这些规律,确保与之相协调,同时应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这也是科学化的本质要求。比如,机关党建的核心在于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同时机关党组织也肩负着业务职责,无论是司法部门、政府部门还是事业单位,都应深刻理解各自业务的发展规律。
要提升党建工作的质量,首先是深入学习和领会中央精神,确保其在党组织及其所在单位的各项具体活动中得到准确体现和有效执行。在此过程中,必须着力解决“上下一般粗”、懒汉思想和形式主义等问题,避免机械照搬、层层复制的做法。
其次,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党建工作质量提升的关键在于如何与党组织所在单位的业务工作紧密结合。我们必须确保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同步推进、相互促进,即高质量的党建工作是引领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这也是我们必须认真思考和努力实践的重要课题。
再次,党建工作的核心在于培养人才。我们开展党建工作的关注点一定是人的精神状态、精神面貌以及工作态度是否发生了积极的变化,人的素质是否得到提升,工作能力是否有所增强。我们还应关注单位内部人才的培养,特别是培养那些忠诚于中国共产党、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充满使命感的又红又专的人才。这样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正是我们党建工作的目标所在。
最后,从企业党建工作的微观层面上讲,我们必须确保党建工作充满生机与活力,以增强其对广大党员特别是青年党员的吸引力。党建工作能否赢得年轻人的青睐,能否在执行中让党员感到满意,成为需要我们进一步思考的问题。与此同时,我们还应关注是否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还能够有所创新和彰显特色,使党建工作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这也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的精髓所在。
(二)推进基层党组织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现代化
第一,提高党建工作的系统化水平。何谓系统化水平?党建工作作为众多工作中的一个子系统,其与其他子系统是否协调一致,是至关重要的问题。管理学中的木桶原理告诉我们,一个木桶的容量并非由长板决定,而是由短板决定的。即便其他业务发展得再好,若党建工作出现问题,那么整体工作也将面临严峻挑战。因此,我们必须运用系统化的理论和观念对党建工作进行梳理,确保其与党组织所在单位的其他管理、业务系统相互配套、一体化发展。此外,众多职能部门的工作成效也直接关系到党建工作的整体效能。这些职能部门是否能够形成合力,共同推进工作,避免各自为政、增加基层工作压力,甚至催生形式主义,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对于党建工作的系统化,我们应从两个维度进行考量:一是推进党建工作与党组织所在单位的其他系统相协调;二是推进党建工作实现多模块的协同作战。
第二,提高党建工作的制度化、标准化水平。在现代化进程中,我们强调党建工作必须严格遵守党的纪律,确立制度、规范流程、制定标准,决不可仅有制度而忽视流程。中央已经在这方面树立了典范,从党员管理、支部条例,到基层党组织的各个方面,均制定了相应的规章制度,涵盖宣传、组织、干部管理等各类事务。我们要做的就是进一步细化相关规定,实现标准化管理,同时关注每一项标准、流程是否足够具体,而对于不涉及保密的工作内容,可以考虑利用计算机技术提高工作效率。
第三,提高党建工作的精细化水平。运用精细化管理的思维模式,借鉴质量管理体系的先进理念和方法,对党建工作进行精心策划、实施过程控制,严格落实工作结果的质量管控。
第四,提高党建工作的信息化水平。当前,全人类社会正经历着革命性的变革,信息化、智能化的浪潮席卷一切。特别是在无人技术领域,我们的党建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与机遇。我们要在坚持传统线下活动的同时,积极利用信息化手段进一步提高党建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使之更加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贴近人民群众的实际需要、吸引年轻一代的积极参与。
第五,提高党建工作的长效化、人性化水平。我们要实现党建工作的长效化,一是必须确保党建工作具有实际效用;二是对行之有效的做法,要进行总结提炼,形成标准化、规范化的流程,甚至打造成为具有示范效应的品牌;三是必须建立健全总结改进机制,以及配套相应的激励机制,推动党建工作的长效化。我们党始终把人民群众的福祉放在心上,其中着力构建完善的心理疏导机制,正是体现党建工作人性化的重要内容。
(三)推进基层党建工作创新
1.五个创新重点
第一,积极探索创新受欢迎、有活力的党建工作模式。党建工作的不断深化,不仅能够提升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也能显著提高所在单位的业务水平。在面对重点和难点任务时,我们要积极组织成立党员攻坚队、突击队等先锋岗位,将重点、难点转化为党建工作创新的突破口。
第二,积极运用管理手段推动党建工作创新。管理手段在分析、过程控制以及注重结果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比如实践证明,一些单位采用质量管理体系的方式来加强党建工作是可以取得显著成效的。此外,将党建工作的相关活动视为项目进行管理,以及运用积分制等方式对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党员进行激励,或者考察与发展党员,都是创新实践的例证。也就是说,项目管理、积分管理等多种管理手段,均可以应用于党建工作创新之中。
第三,积极针对党员群众的心理诉求进行党建工作创新。在做好思想武装和思想政治工作的过程中,心理引导和疏导工作至关重要。在党的活动和日常工作中,我们应致力于确保党员群众的身心健康,激发他们的正能量。运用心理学方法开展党建活动,并使之与机关文化、校园文化、企业文化等紧密结合,与工会活动等内容相融合,有利于打造生动活泼、生机勃勃的党建工作氛围。
第四,积极思考并切实推进党建工作的联建共建。联建共建的重点是要实现资源共享、注重优势互补、追求双赢多赢、确保形式和内容能够切实落地。此外,我们更要充分利用党建资源,推动业务工作不断向前发展。
第五,积极开发党员群众的社会价值,增强其光荣感与获得感。通过实践活动,使党员群众能够深刻感悟人生价值并取得一定进步,是我们党一贯倡导的。我们可以通过开展各种活动,以及营造仪式感来实现这一目标,比如通过参观体验红色教育基地,学习老一辈革命家和先烈的崇高精神来开发人的社会价值,或者组织参观各行业、单位的历史展馆,促进党员群众对所从事的工作感到自豪,最终充分调动党员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2.破解党建与业务工作融合的难点
所谓融合,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坚持党建工作和业务工作一起谋划、一起部署、一起落实、一起检查”,具体包括五个方面:一是目标融合,即党建工作目标和业务工作目标一体化;二是制度流程上的融合对接;三是方法载体上的融合,即党建工作方法与业务工作方法的融合;四是阵地平台上的融合,主要是指信息化平台;五是情感素质上的融合,即党建工作者不能脱离业务,业务工作者也不能脱离党建。
此外,融合的内容有四个重点方面:一是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精神文明建设、文化建设等方面与企业、企业文化建设的一体化、系统化;二是组织融合,比如培养发展党员与培养骨干的一体化;三是纪律建设和单位风险管控、政绩以及规章制度的一体化;四是党的建设与群众工作、统战工作的一体化。
3.打造党建工作品牌
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必须与各级党组织、各领域、各层级紧密相连,共同塑造具有时代特征的党建品牌。各级党组织应以品牌建设的标准和要求为导向,全面推进党建工作。
(根据宣讲家网报告整理编辑,
未经许可,不得印刷、出版,转载请注明出处,违者追究法律责任。)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