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党建> 正文

胡敏:新时代新征程——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2)

二、认真把握新时代新征程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

如何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作出了全面部署。《决定》有15个部分,分三大板块。第一部分为第一板块,是总论,主要阐述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意义和总体要求。这部分强调要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确立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提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原则。第二至第十四部分为第二板块,是分论,主要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国家安全、国防和军队等方面部署改革。第十五部分为第三板块,主要讲加强党对改革的领导、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决定》开列60条,提出300多项重要改革举措。

(一)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决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进行了阐释,强调要“继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也就是说,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的基础上,我们取得了很大成绩,但面对新的发展形势,还要进一步深化、推进、完善。

《决定》提出了七个方面的分目标。一是经济层面,聚焦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二是政治层面,聚焦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三是文化层面,聚焦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四是社会层面,聚焦提高人民生活品质;五是生态文明层面,聚焦建设美丽中国;六是国家安全层面,聚焦建设更高水平平安中国;七是党的建设层面,聚焦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长期执政能力。这些方面构成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标体系。

(二)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原则

第一,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实践证明,改革开放40多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最重要的一个经验就是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我们要坚定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把党的领导贯穿改革各方面全过程,确保改革始终沿着正确政治方向前进

第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改革首先是从农村开始的,再逐渐从农村转向城市,开始了各方面的改革。实际上,我国实行改革的很多经验都来自人民群众,要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做到改革为了人民、改革依靠人民、改革成果由人民共享。

第三,坚持守正创新。改革开放也是有方向、有立场、有原则的,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动摇,这是守正。同时也要创新,事物是发展的,时代是进步的,要紧跟时代步伐,顺应实践发展,突出问题导向,在新的起点上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

第四,坚持以制度建设为主线。我们始终强调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加强顶层设计、总体谋划,破立并举、先立后破,筑牢根本制度,完善基本制度,创新重要制度。

第五,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在法治轨道上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做到改革和法治相统一,重大改革于法有据、及时把改革成果上升为法律制度。

第六,坚持系统观念。改革涉及方方面面,而每个时期、阶段面临的矛盾和困难可能有所不同,特别是在这样一个多元化的社会中,面对不同诉求,改革更要立足当前、顾及长远,从系统观念出发,处理好经济和社会、政府和市场、效率和公平、活力和秩序、发展和安全等重大关系,增强改革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

(三)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任务部署

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六大原则的基础上,《决定》从第二至第十四部分对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国家安全、国防和军队等方面进行了全面部署。第十五部分是关于党的建设方面的内容,也是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里我们主要从《决定》的第二至第十四部分来看。

《决定》第二部分是“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指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经过不断探索,我们的认识越来越深刻,提出要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高水平”,体现在服务于高质量发展。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其核心是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关于民营经济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和国家对民营经济发展的基本方针政策,已经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将一以贯之坚持和落实,不能变,也不会变。新时代新征程民营经济发展前景广阔、大有可为,广大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大显身手正当其时。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在着重抓好的十个方面工作中提出“推动标志性改革举措加快落地,更好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包括有效激发各类经营主体活力、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深化财税金融体制改革。《决定》在这部分从坚持和落实“两个毫不动摇”、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完善市场经济基础制度三个层面进行了系统阐述,作出了一系列改革布局。

《决定》第三部分是“健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这部分特别强调要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健全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制度、完善发展服务业体制机制、健全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体制机制、健全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制度。

《决定》第四部分是“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这部分强调了教育、科技、人才的作用。《决定》强调,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必须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健全新型举国体制,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还强调“推动更多资金资源‘投资于人’”,人力资本是促进中国经济发展的潜力所在。

《决定》第五部分是“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科学的宏观调控、有效的政府治理是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决定》从完善国家战略规划体系和政策统筹协调机制、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完善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机制等方面进行阐释。

《决定》第六部分是“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必须统筹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我们现在既要防止返贫,更要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县域发挥着连接城市、带动乡村的重要作用,要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决定》从健全推进新型城镇化体制机制、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支持制度、深化土地制度改革等方面进行阐释。

《决定》第七部分是“完善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面向经济全球化,我们要完善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特别是从输出产品到在国外办厂,这也体现了我们的技术影响力。《决定》从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深化外贸体制改革、深化外商投资和对外投资管理体制改革、优化区域开放布局、完善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机制等方面作出部署,在扩大国际合作中提升开放能力,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决定》的第二至第七部分主要是从经济层面来讲的。经济体制改革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着眼点,这也体现了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硬道理。

《决定》第八部分是“健全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体系”。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决定》从加强人民当家作主制度建设、健全协商民主机制、健全基层民主制度、完善大统战工作格局等方面作了部署。

《决定》第九部分是“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必须全面贯彻实施宪法,维护宪法权威,协同推进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各环节改革,健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保障机制,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全面推进国家各方面工作法治化。

《决定》第十部分是“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必须增强文化自信,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快适应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新形势,培育形成规模宏大的优秀文化人才队伍,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

《决定》第十一部分是“健全保障和改善民生制度体系”。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任务。必须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体系,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要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完善就业优先政策、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健全人口发展支持和服务体系。全面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兜牢民生底线,打破体制机制束缚。

《决定》第十二至第十四部分是“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持续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从生态文明、国家安全、国防和军队等方面进行了部署。

责任编辑:张一博校对:范璧萱监审:赵冠霞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