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党建> 正文

胡敏:新时代新征程——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1748243286311

胡敏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研究员、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社长

点此查看完整报告

点此查看视频专辑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部署了重要的改革任务。十余年来,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成就,也促进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聚焦改革,着眼点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这次全会是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全会最重要的成果是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决定》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个主题擘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战略举措,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动力和制度保障。《决定》是新时代新征程上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向广度和深度进军的总动员、总部署,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历史主动。全会的举行,彰显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改革进行到底的坚强决心和强烈使命担当,是对新时代新征程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再宣示,对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广大党员干部要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对经济社会发展任务的部署,也充分体现了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的各项部署,以改革来推进各项重大任务的落实。

我主要从三个方面和大家进行交流。第一,从新的历史方位深刻认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现实意义。只有把握了这一深刻意义,我们才能站得高、看得远,进一步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改革,将全面深化改革进行到底,为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的改革动力和坚实的制度保障。第二,认真把握新时代新征程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决定》提出了300多项重要改革举措,并指出“到二〇二九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八十周年时,完成本决定提出的改革任务”,可以说时间紧、任务重。第三,以钉钉子精神抓好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各项任务落地落实,《决定》在第十五部分提出要“以钉钉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实”。

一、从新的历史方位深刻认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现实意义

(一)3个“三中全会”备受瞩目、十分重要

1.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从1978年12月我国拉开改革开放的序幕,到现在已经40多年。1978年,我们党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划时代的,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这次会议基于对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深刻把握,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思想大讨论为起步,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征程。经过持续推进改革开放,我国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历史性转变。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前,改革的主要着力点是经济体制改革。

2.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我们党深刻认识到要推进各方面改革,包括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党的建设制度等方方面面。2013年召开的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我们党基于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以更强的思想解放力度、更大的政治勇气、更有为的历史担当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实现改革由局部探索、破冰突围到系统集成、全面深化的转变,各领域基础性制度框架基本确立,许多领域实现历史性变革、系统性重塑、整体性重构,开创了我国改革开放新局面。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系统整体设计推进改革新征程,开创了我国改革开放全新局面,具有划时代意义。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取得了重大实践成果、制度成果、理论成果,是我国改革开放历史进程中最壮丽的篇章之一,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续写“两大奇迹”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制度保障,也为新征程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坚实基础和宝贵经验。

3.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

党的二十大强调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两步走”的战略安排。中国式现代化是我们党从成立以来孜孜以求的奋斗目标,凝聚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毕生心血,是我们必须努力实现的事业。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两步走”的战略安排是: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一任务既光荣,又任重道远,前进道路上还面临各种各样的困难挑战,我们要夯实制度基础,以改革为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的说明》中,从“四个迫切需要”,即“这是凝聚人心、汇聚力量,实现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的迫切需要”、“这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迫切需要”、“这是推动高质量发展、更好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迫切需要”、“这是应对重大风险挑战、推动党和国家事业行稳致远的迫切需要”,阐明党中央作出这一重大决定的深刻考量,贯穿历史和现实,统筹国际和国内,兼顾当前和长远。我们党坚定地以改革为发展动力,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激发和增强社会活力,推动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国家治理和社会发展更好相适应。《决定》用“六个必然要求”阐释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谱写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新篇,必将载入党和人民的史册。

谈到中国式现代化,党的二十大深刻阐释了其五个中国特色和九个本质要求。中国式现代化的五个中国特色: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的九个本质要求: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科学社会主义的先进本质,借鉴吸收一切人类优秀文明成果,代表人类文明进步的发展方向,展现了不同于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新图景,是一种全新的人类文明形态。中国式现代化,打破了“现代化=西方化”的迷思,展现了现代化的另一幅图景,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路径选择,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了中国方案。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独特世界观、价值观、历史观、文明观、民主观、生态观等及其伟大实践,是对世界现代化理论和实践的重大创新。中国式现代化为广大发展中国家独立自主迈向现代化树立了典范,为其提供了全新选择。

(二)为什么要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从世情、国情、党情、民情来看,我们遇到了方方面面的现实挑战,只有通过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才能破局。

1.从世情来看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世界经济发展动能不足,地缘政治冲突加剧,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与此同时,经过40多年改革开放,我国融入经济全球化,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为一些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公共产品。近些年,虽然面临各种矛盾和冲击,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中国经济迎难而上,2024年实现5%的增长,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保持在30%左右,继续成为世界经济重要引擎。我们也要客观地看到,外部环境更加严峻复杂,特别是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明显上升,对我国外贸带来了一些威胁。在这种背景下,我们要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把握历史主动。

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我们坚定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做好自己的事情。同时,要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机遇。通用人工智能等正在改变传统的消费方式、技术方式、企业经营方式,乃至政府的管理方式和人们的思维方式。人工智能的发展一方面给人类带来了便利,另一方面也带来了巨大挑战。对于这些问题我们要高度关注。

2.从国情来看

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我国建成世界最为完整的产业体系,拥有超大规模市场、大量高素质劳动者和企业家的人才,这些都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优势。同时,经过40多年改革开放,我们也有新旧动能转换的压力。也就是说,我国既取得了重大成就,也面临着一些结构性、体制性、周期性问题。现在来看,有效需求不足,部分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面临经营困难。在经济转型过程中,一些经济金融领域还存在经济金融风险隐患,如果处理不好也会产生很大的风险。我国改革发展稳定面临不少深层次矛盾躲不开、绕不过。因此,我国提出要加紧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用好用足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我们必须抢抓机遇,加大创新力度,培育壮大新兴产业,超前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是忽视、放弃传统产业,要防止一哄而上、泡沫化,也不要搞一种模式。

3.从党情来看

经过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我们解决了党内许多突出问题,但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将长期存在,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将长期存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党的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决不能有松劲歇脚、疲劳厌战的情绪,必须持之以恒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我们要通过制度性改革,确保我们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4.从民情来看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的中国式现代化的五个中国特色就包括“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我国有14亿多人口,要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非常不容易。我国社会存在的各种矛盾,包括结构性的、体制性、周期性的等,最重要的就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而要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就必须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因此要以更大力度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责任编辑:张一博校对:范璧萱监审:赵冠霞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