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实践路径与时代使命
(一)中国在国际上的实力定位
当今时代,国际社会如何看待中国?不同看法很多,主流上还是持乐观的积极态度的。我认为,中国在国际上的角色是复杂、多样的。借用“三个世界划分”,可以说,中国一只手已经伸入第一世界,一只脚还落在第三世界,整个身体的绝大部分留在第二世界。所以,中国仍然是发展中国家。
1.经济方面
2008年,中国GDP总量排在美国、日本之后,位居世界第三位。2010年,中国GDP总量超过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2013—2016年,中国经济年均增长7.2%,高于同期世界2.6%和发展中经济体4%的平均增长水平,对世界经济增长平均贡献率达30%左右,超过美国、欧元区和日本贡献率的总和,居世界第一位。2020年,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暴发的背景下,中国成为全球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
2.军事方面
2013年,据英国国际战略研究所统计,美国军事预算高达6004亿美元,位居全球第一。中国位居世界第二位,军费开支为1122亿美元。这个数字仅是美国的五分之一。到2022年,美国的军费支出达到7666亿美元,占到全球总军费的39%,位居第一。中国和俄罗斯分别以2424亿美元和897亿美元排在第二和第三。可以看出,从2013年中国军费仅占美国军费的五分之一,到2022年占比三分之一左右,我国军事实力明显提升。
3.科技方面
近年来,中国科技事业发展取得长足进步,在航空航天、尖端技术、人工智能等方面涌现出大批人才。同时,也存在一定的短板和弱项。比如,严格意义上来说,在我国本土培养的人才中,只有屠呦呦一人获得了诺贝尔奖。我相信,既然有了第一个获奖的人,未来还会有第二个、第三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事业发展迅速,未来这块短板一定会补齐,我国综合国力也会迎来大幅提升。
(二)中国外交经历四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69年,主要特点是“一边倒”,即坚定地站在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一边,与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阵营对抗。
第二个阶段,从1970年到1991年苏联解体,我们提出“联美制苏”,反对霸权主义的“一条线”和“一大片”战略,以及“三个世界划分”的构想。
第三个阶段,从1992年到2017年党的十九大之前,中国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睦邻友好、和平共处的原则,与世界上主要国家保持良好关系。中美之间强调的是战略互动,相向而行;中俄之间着重发展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第四个阶段,从2017年党的十九大召开至今,我们实行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同时,国际局势出现重大变化,中美之间的战略竞争加剧,中俄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取得更大进展。
(三)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指导思想
习近平外交思想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指导思想。这一思想以“十个坚持”为总体框架和核心要义,明确了新时代我国对外工作的历史使命、总目标和必须坚持的一系列方针原则,深刻揭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本质要求、内在规律和前进方向。具体来看。一是坚持以维护党中央权威为统领加强党对对外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这强调了由谁来领导的问题。二是坚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使命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这强调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的与使命。三是坚持以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为宗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强调了坚持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宗旨。四是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根本增强战略自信。这强调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底色。五是坚持以共商共建共享为原则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六是坚持以相互尊重、合作共赢为基础走和平发展道路。七是坚持以深化外交布局为依托打造全球伙伴关系。这强调了三条实现路径。八是坚持以公平正义为理念引领全球治理体系改革。这强调了坚持公平正义的理念。九是坚持以国家核心利益为底线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这强调了坚持国家核心利益的底线。十是坚持以对外工作优良传统和时代特征相结合为方向塑造中国外交独特风范。这强调了塑造中国外交的独特风范。
总的来说,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领导力量是中国共产党,目的与使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宗旨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底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念是坚持公平正义,实现路径是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打造全球伙伴关系、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底线是坚持国家核心利益,独特风范是坚持对外工作优良传统和时代特征相结合。
(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主要内容
第一,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以习近平外交思想为指导思想,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核心理念,以元首外交为引领,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实现从韬光养晦到奋发有为的转变。
第二,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从突出和平发展到强调国家利益,以“一带一路”为抓手,实现互联互通、互利共赢、共同发展。中国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坚决反对一切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第三,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以服务国家战略利益,特别是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目标,由过去更多强调经济因素到现在以综合考量为主,全面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整体推进经济、政治、安全等多方面的外交工作。比如,综合考量高级政治关系和低级政治关系。什么是高级政治关系?国家之间的安全关系、战略关系、政治关系、外交关系。什么是低级政治关系?国家之间的经济关系、社会关系、文化关系。其实,国家关系之间只有领域之分,并没有所谓的高低之分。为了便于研究和教学,才将其划分为高级和低级。
第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建立在国家实力基础之上。我们要苦练内功,打铁必须自身硬,以中国式现代化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以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为中国式现代化保驾护航。
第五,中国特色大国外交重视与周边国家的关系,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坚持睦邻、安邻、富邻,突出体现亲、诚、惠、容的理念,打造周边命运共同体。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展现大国胸襟、大国气度、大国风范,肩负大国担当和大国道义,同时要坚持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
第六,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以发展中国家(全球南方)为基础,秉持真实亲诚理念和正确义利观,从重点向西方转变为东西兼顾打造全球伙伴关系,亚欧平衡,南北并重。比如,我国推动共建“一带一路”,主导设立丝路基金,创立亚洲基础设施开发银行、上合组织开发银行、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努力体现大国担当和国际道义。
第七,中国特色大国外交重视国际机制、国际制度的设计和建设的作用。我们提出“三大全球倡议”,即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推进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比如,中国领导创立了上海合作组织,并与巴西、俄罗斯、印度一同开启了金砖国家的合作。2023年金砖国家再一次扩容,成员由成立之初的4个发展为11个。可见,不仅中国的国际影响力逐步提升,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的国际地位也在提升。
第八,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推动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构建总体稳定均衡发展的大国关系,主张真正的多边主义、平视外交,推进世界多极化和国际关系民主化。也就是说,大国是关键,周边是首要,发展中国家是基础,多边是重要舞台。比如:对于中俄关系,我们要深化中俄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对于中美关系,可以概括为“竞合”,要立足于稳定,既在竞争中合作,又在合作中竞争;对于中国与欧盟的关系,要立足于合作,推动世界多极化。
我们要以确定的中国外交应对不确定的世界,以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应对纷繁复杂的世界局势。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任重道远!最后,我们用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的一段重要讲话来结束今天的内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始终坚持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政策宗旨,致力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我们真诚呼吁,世界各国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促进各国人民相知相亲,共同应对各种全球性挑战。中国人民愿同世界人民携手开创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
(根据宣讲家网报告整理编辑,
未经许可,不得印刷、出版,转载请注明出处,违者追究法律责任。)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