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2日,在长沙国际会展中心,人们参加第四届中国-非洲经贸博览会。 新华社记者 刘琼 摄
千余年前,湘江之畔长沙窑的瓷器乘船出海,在非洲海岸刻下“中国制造”的历史印记;千年之后,长沙这座不靠海不沿边的内陆城市,以中非经贸博览会为支点,谱写了跨越山海的合作新篇章。6月12日至15日,以“中非共行动、逐梦现代化”为主题的第四届中国—非洲经贸博览会在长沙举行。来自53个非洲国家的朋友相聚星城,共同书写了中非“湘”约长沙新篇章。
一个是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一个是发展中国家最集中的大陆,中国和非洲虽然远隔重洋,但始终心心相印。这份心心相印的背后,是中国勒紧裤带帮助非洲兄弟修建了坦赞铁路、非洲兄弟“把中国抬进联合国”、非洲国家在中国汶川地震时纷纷伸出援手、中国医疗队千里奔赴抗击埃博拉和新冠疫情等结成的深厚友谊。中国和非洲兄弟坚持风雨同舟、患难与共,一步一个脚印走出了一份跨越时空、命运与共的友好情谊,一年又一年培育出一棵中非合作共赢的参天大树。
开放合作是人间正道,互利共赢是民心所向。中非始终珍视命运与共的友好情谊,顺应全球化的发展浪潮,依托中非合作论坛、中非经贸博览会等平台,不断深化经贸合作、实现互利共赢。52个非洲国家以及非洲联盟与中国签署了共建“一带一路”合作谅解备忘录,中国已连续16年保持非洲第一大贸易伙伴地位;中国给予包括33个非洲国家在内的所有同中国建交的最不发达国家100%税目产品零关税待遇,为非洲最不发达国家对华出口提供便利;建设、运营中非经贸总部大厦、中非经贸合作促进创新示范园、来华留学生创业创新港等重点项目和平台,为中非创客搭建舞台……从“十大合作计划”“八大行动”“九项工程”,到携手推进“六个现代化”、共同实施“十大伙伴行动”,中非合作持续深化,给中非人民带来了看得见、摸得着的成果和实惠,不断拉紧了双方友好情谊的纽带。
中非关系发展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无论过去还是现在,中非都是构建命运共同体的先行者,也必将携手走在现代化进程的前列。中国和非洲占世界总人口的三分之一,没有中非的现代化,就没有世界的现代化。现代化是一个复杂的征途,每个国家因其历史、文化、社会经济背景不同,会有不同的现代化道路,而相似的历史遭遇、和平的发展理念、共同的历史使命让中国与非洲始终紧密相连、心意相通。中国通过独立自主的发展,成功走出了一条既切合中国实际、也符合世界大势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为非洲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发展的机遇。深化中非合作,共逐现代化之梦,前景广阔、大有可为。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奋进现代化新征程,中非将在百年变局中坚持命运与共、大道同行,持续推进“六个现代化”,深入实施“十大伙伴行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加强绿色产业、电子商务和支付、科技、人工智能等重点领域合作,深化安全、金融、法治等领域合作等,以更多实实在在的成果造福28亿多中非人民,更好引领全球南方现代化事业蓬勃发展,共同推动世界走向和平、安全、繁荣、进步的光明前景。(宣讲家网 李娅)
作者单位:湖北省鄂州市委宣传部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仅供参考。本文系宣讲家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图片来自新华社,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