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数实融合的核心内涵
数实融合的内涵和外延是伴随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而不断深化和拓展的。从早期数字化工具的应用,到如今全要素、全产业链的系统性变革,数实融合已发展成为涵盖技术、业态、价值和组织形态的多维重构过程。
(一)数实融合的发展阶段
1.第一阶段:数字化作为工具手段(21世纪10年代初期)
数实融合的理念雏形可追溯至21世纪10年代初期,当时主要表现为数字技术对传统产业的单点渗透。在这一阶段,数字技术主要被视为提升效率的工具性手段,核心目标是通过信息技术优化已有业务流程。这一时期,技术应用存在局限,要素单向流动,政策初步引导。
第一,互联网、移动通信技术主要在消费端和流通领域发挥作用,例如通过电子商务平台简化线下交易流程,部署企业资源计划系统改善企业管理效率等,数字技术尚未深度介入生产制造等核心环节。
第二,数据作为新兴生产要素开始被认识,但与传统要素(土地、资本、劳动力等)的融合机制尚未建立,实体经济对数字技术的应用呈现被动接受特征,缺乏双向互动。
第三,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首次在顶层设计中明确了技术赋能实体的方向。但此时的融合更多表现为政策引导下的试点探索,尚未形成系统化推进路径。
2.第二阶段:深化发展与多维扩展(21世纪10年代末期至21世纪20年代初期)
随着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成熟,数实融合的内涵开始向多维度、多层次拓展。首先就是从消费端向生产端全链条延伸。数实融合的应用场景从最初的消费环节、流通领域逐渐扩展到工业生产和产业互联。这一时期,数字孪生、工业互联网等技术使得生产系统能够实现虚拟与现实的无缝衔接。融合重点开始从企业内部效率提升转向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制造业的数字化逐步从“生产-消费”贯通转向“产业链供应链打通”,推动形成集群化和网络化产业生态。随着技术应用的深入,数实融合开始触及生产关系和组织形态的变革,内涵扩展到治理体系和制度的创新。此外,数实融合的影响范围开始超越纯经济范畴,向公共服务、社会生活等领域扩展。
3.第三阶段:系统性融合与数智跃迁(21世纪20年代初期至21世纪20年代中后期)
2020年后,特别是党的二十大以来,数实融合的内涵进一步升维,呈现出系统化、生态化特征,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一是强调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双向赋能,而非单向的技术应用,不仅包括实体经济数字化,也涵盖数字技术的实体化;二是融合层次从技术应用深入到生产要素重组和产业体系重塑,不仅强调数据要素与传统要素的重组结合,通过要素融通释放融合潜力,还看重应用新一代数字技术催生“制造+服务”、“产品+数据”等新业态;三是前沿探索呈现科学技术化与技术科学化的双向反馈,如人工智能技术的创新发展为破解科学前沿问题提供新思路,量子计算、类脑计算等前沿科技加快向产业应用落地,推动数实融合向更高层次发展;四是在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下,数实融合被赋予国际竞争和安全保障的新内涵。
党的二十大提出“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将数实融合置于全球竞争语境。在芯片断供、技术受限的国际背景下,数实融合进程更加强调“关键领域核心技术自主可控”,兼顾效率与安全。
(二)数实融合的内涵扩展
第一,技术融合。新一代信息技术(5G、人工智能、区块链等)交互影响,全方位渗透实体经济各环节,技术融合创新直接影响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的融合进程。
第二,产业融合。一方面,数字原生企业逐渐涌现;另一方面,实体企业应用数字技术催生新业态新模式,向新型数实融合企业转化,平台型企业重塑产业组织方式,但也面临反垄断挑战。
第三,价值融合。数字技术不仅优化组织流程,提升效率,更通过“数据透明”实现消费端与生产端的高效互联,价值共创、共享。
第四,制度融合。为适应数实融合的实践要求,构建相匹配的治理体系,包括数据确权、数据流通、数据交易等制度创新。
第五,空间融合。打破物理与虚拟空间界限,形成“原子与比特共生”的新现实。元宇宙等技术推动形成“统一的融合现实”。
(三)数实融合的新时代特征
第一,数实融合是系统性变革。数实融合不是单一技术的简单叠加,而是数字技术集群(AI、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与实体经济各环节、各要素的系统性耦合,引发生产方式、组织形态、商业模式乃至产业生态的全面重塑。
第二,数实融合强调数据驱动。数据已成为新的关键生产要素,通过数据的采集、流通、分析和应用,驱动实体业务流程优化、决策智能和价值创造精准化。
第三,数实融合注重价值网络重构。数实融合打破了传统产业边界,促进产业链上下游、跨行业企业间的协同创新和价值共享,形成新的价值网络和产业生态。供给端和需求端不再是相互隔离,而是密切关联,协同演化。
第四,数实融合是持续迭代演进过程。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场景的持续深化,数实融合是一个动态持续迭代优化的过程,而非一蹴而就的终点。数实融合的目标是要实现人类社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