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者制造了震惊中外的卢沟桥事变。从卢沟桥事变肇始,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面对日本侵略者的野蛮侵略,在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中国各党派、各民族、各阶级、各阶层、各团体以及海外华侨华人团结一心,义无反顾投身到抗击日本侵略者的伟大斗争中。卢沟桥事变成为全民族抗战的开端,由此开辟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伟大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为挽救民族危亡、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为争取世界和平的伟大事业,作出了彪炳史册的贡献。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要牢记由鲜血和生命铸就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历史,牢记中国人民为维护民族独立和自由、捍卫祖国主权和尊严建立的伟大功勋,牢记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的伟大贡献”。我们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就是要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把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不断推向前进。
铭记历史,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落后就要挨打,软弱就会被欺。近代以后中国落后挨打、受人欺辱的历史教训刻骨铭心。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由于西方列强入侵和封建统治腐败,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特别是日本军国主义的野蛮入侵,使中华民族陷入亡国灭种的境地。面对民族存亡的空前危机,中国人民的爱国热情像火山一样迸发出来,汇聚起气势磅礴的团结力量。大家抱定了“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的决心,抱定了血战到底、抗战到底的信念,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爱国主义篇章。
在全民族抗战中,社会动员之广泛,民族觉醒之深刻,战斗意志之顽强,必胜信念之坚定,都达到了空前的高度,充分彰显了中华民族有同侵略者血战到底的气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光复旧物的决心,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华民族从近代以来陷入深重危机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转折点,开辟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历史雄辩证明,爱国主义是把中华民族坚强团结在一起的精神力量,是激励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奋勇前行的不竭动力。无论时代如何发展,我们都要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汇聚起万众一心、勠力同心的民族力量。
缅怀先烈,传承伟大抗战精神
“四万万人齐蹈厉,同心同德一戎衣。”全民族抗战开始后,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到处燃起抗日的烽火。全体同胞以“誓死不当亡国奴”的民族自尊,挺身而出,前仆后继。当时的一篇报纸社评这样写道:“今天南北战场上,是争着死,抢着死,因为大家有绝对的信仰,知道牺牲自己,是换取中华民族子子孙孙万代的独立自由,并且确有把握,一定达到。”中华儿女众志成城、共赴国难,千千万万爱国将士浴血奋战、视死如归,各界民众万众一心、同仇敌忾,以血肉之躯筑起拯救民族危亡、捍卫民族尊严的钢铁长城,用生命和鲜血谱写了中华民族历史上抵御外侮的伟大篇章。
在这场救亡图存的伟大斗争中,千千万万的抗战英雄为中华民族独立和自由抛头颅、洒热血。甚至连日本侵略者也不由惊叹:“其战斗意志相当强,特别是在村庄的防御战斗尤其坚强,战斗到最后一人仍然顽抗到底的例子屡见不鲜。”许多地方还出现了母亲送儿打日寇、妻子送郎上战场、男女老少齐动员的动人场面。“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的壮阔进程中孕育出伟大抗战精神,向世界展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伟大抗战精神是中国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是激励中国人民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强大精神动力。我们要把伟大抗战精神一代代传下去,融入血脉、化为基因,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目标奋勇前进,不断以新的伟大成就告慰我们的先烈。
珍爱和平,共创人类美好未来
中华民族历来爱好和平,也历来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近代以后,中华民族遭到了列强长期侵略和欺凌,但中国人民从中学到的不是弱肉强食的强盗逻辑,而是更加坚定了维护和平的决心和意志。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从一开始就具有拯救人类文明、保卫世界和平的重大意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言,“伟大的中国抗战,不但是中国的事,东方的事,也是世界的事”“我们的敌人是世界性的敌人,中国的抗战是世界性的抗战”“中国的抗战不但为了自救,且在全世界反法西斯阵线中尽了它的伟大责任”。在这场实力悬殊的生死较量中,中国人民付出了伤亡多达3500万人的代价,彻底打败了穷凶极恶的日本军国主义侵略者,捍卫了中华民族5000多年发展的文明成果,捍卫了人类和平事业,以巨大民族牺牲支撑起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重大历史性贡献。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也得到了国际社会广泛支持,爱好和平与正义的人们携手跨进同一条战壕,汇聚起挽狂澜于既倒的强大力量,战胜了有史以来最黑暗的邪恶力量。
鉴往事,知来者。中国人民对战争带来的苦难有着刻骨铭心的记忆,对和平有着孜孜不倦的追求。全民族抗战的伟大胜利给我们留下的最宝贵的启示,就是必须毫不动摇走和平发展道路。中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和民族尊严绝不允许任何势力侵犯,同时任何力量也不能动摇我们坚持和平发展的信念。和平来之不易,和平必须捍卫。以斗争求和平则和平存,以妥协求和平则和平亡。我们要以史为鉴,站在历史正确一边、站在公平正义一边,珍爱和平、维护和平,坚决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同创造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
开创未来,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遥望中原烽火急,狂流一柱在延安。”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关键。近代以后,中国人民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政治统治集团的腐朽无能和民族内部软弱涣散。而日本军国主义之所以敢于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也正是因为中国长期以来呈现各自为政、一盘散沙的乱象。毛泽东同志曾指出:“我们的战争,是在困难环境之中进行的。广大人民群众的民族觉悟、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的不足,大多数民众的无组织,军力的不坚强,经济的落后,政治的不民主,腐败现象和悲观情绪的存在,统一战线内部的不团结、不巩固等等,形成了这种困难环境。因此,共产党员不能不自觉地担负起团结全国人民克服各种不良现象的重大的责任。”中国共产党要求在八路军和新四军中,共产党员要成为英勇作战的模范、执行命令的模范、遵守纪律的模范、政治工作的模范和内部团结统一的模范。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自己的历史使命,捍卫民族独立最坚定,维护民族利益最坚决,反抗外来侵略最勇敢。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率先高举武装抗日的战斗旗帜,领导人民在白山黑水间奋起抵抗。在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积极推动、坚定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坚持全面抗战路线,提出和实施持久战战略总方针和一整套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开辟了广大的敌后战场和抗日根据地,勇敢战斗在抗日战争最前线,支撑起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希望,成为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1945年抗战胜利前夕,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大上宣告:“没有中国共产党的努力,没有中国共产党人做中国人民的中流砥柱,中国的独立和解放是不可能的,中国的工业化和农业近代化也是不可能的。”中国共产党不仅在抗战中成为挽救民族危亡的中流砥柱,而且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强领导核心。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国家和民族兴旺发达的根本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幸福安康的根本所在,必须毫不动摇、始终贯彻。
铭记历史是为了砥砺前行。新时代新征程,我们仍然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风险挑战,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我们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大力弘扬伟大爱国主义精神,弘扬伟大抗战精神,保持锐意进取的奋斗状态和一往无前的昂扬斗志,以压倒一切困难而不为困难所压倒的决心和勇气,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凝心聚力、砥砺前行,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
[作者单位: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