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久前闭幕的第二届中国—中亚峰会上,习近平主席和中亚五国元首共同宣布2025至2026年为“中国中亚合作高质量发展年”,各方决心在已有合作成果的基础上,锚定“高质量发展”这一新目标,在“中国—中亚精神”指引下,携手构建更加紧密的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这为中国中亚合作指明了方向、明确了任务。中亚是古丝绸之路核心地区,也是“一带一路”首倡之地。近年来,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引领下,中国中亚合作突飞猛进、成果丰硕,展现出强劲动力、充沛活力、无限潜力,成为国际合作中熠熠生辉的共赢典范。当今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中国中亚合作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按照第二届中国—中亚峰会达成的共识,六国将进一步扩大合作领域、丰富合作内容、提升合作质效、释放合作潜能,携手推动中国中亚合作进入高质量发展新境界,继续朝着构建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目标砥砺前行,塑造新时代区域合作范式,为全球治理提供中国—中亚方案。
推动政治互信达到新高度,为实现中国中亚合作高质量发展提供航向指引
政治互信是国与国交往的根本,是实现中国中亚合作高质量发展的柱石。中国与中亚五国建交以来,政治关系不断深化,战略互信日益增强,为推进各领域合作提供了坚实政治保障和前瞻战略擘画。第二届中国—中亚峰会期间,六国元首共同签署《阿斯塔纳宣言》,政治互信达至新高度。面对当今世界变局乱局,六国要始终秉持以“互尊、互信、互利、互助,以高质量发展推进共同现代化”为基本内容的“中国—中亚精神”,进一步深化政治互信和战略协作,相互支持彼此核心利益,尊重对方根据本国国情自主选择的发展道路,进一步夯实友好合作的政治基础。全面落实峰会上共同签署的永久睦邻友好合作条约,为六国世代友好提供坚实法律保障,确保中国与中亚关系牢不可破。充分发挥六国外长会晤机制的强力推进作用,及时就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交换意见、协调立场,分享彼此的发展战略与规划,在重大问题上保持信息共享、行动协调。保障部长级会晤机制的高效运转,并逐步实现各主要合作领域协调机制全覆盖,为开展全方位合作搭建广泛平台,用实实在在的合作成果夯实政治互信的根基。
推动经贸合作再上新台阶,为实现中国中亚合作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动力
经贸合作是国与国关系的压舱石,是中国中亚合作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在相互合作中共享发展增进福祉,有利于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行稳致远。近年来,中国与中亚经贸合作生机勃然,中国已成为中亚国家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国和主要投资来源国,双方在能源、基础设施、制造业、农业等领域取得了沉甸甸的合作成果。新形势下,要针对国际经济贸易格局出现的新变化,加强六国间发展战略对接,拓展、深化中国中亚经贸合作广度和深度,构建起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经贸合作体系,增强向周边辐射力,实现由通道型经济向区域综合经济体的转变。聚焦贸易畅通、产业投资、互联互通、绿色矿产、农业现代化、人员往来六大优先方向,集中资源和力量落实《中国同中亚国家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行动计划》。充分利用中国—中亚贸易畅通合作平台,挖掘中国—中亚贸易畅通工作组、数字贸易促进圆桌会及电子商务合作对话机制潜力,扩大贸易规模,简化贸易程序,推动贸易结构从资源型产品为主向高附加值的工业制成品、技术服务贸易转变。加强投资合作,尽快升级中国同中亚国家投资协定,推动更多务实合作项目落地。着力提升产业合作水平,推进资源深加工和产业本土化,充分释放中亚国家的资源潜力和中国制造业优势及超大规模市场空间,实现产业链互补与价值链升级。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加强数字技术、人工智能、绿色矿产、生物医药、现代农业等新质生产力领域合作,共同挖掘创新增长潜力,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进一步推进互联互通,全面拓展交通走廊运能,实现货物运输集装箱化;同步建设跨境光缆、数据中心,实现数字基础设施联通,建设“数字丝绸之路”,将中国—中亚打造成亚欧大陆全方位互联互通核心枢纽。
推动民生改善取得新突破,为实现中国中亚合作高质量发展奠定民意基础
民生改善直接关系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是中国中亚合作高质量发展的依归。千百年来,中国同中亚人民一道推动了丝绸之路的兴起和繁荣,各国人民从这条丝路上获得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这也正是丝路生命力之所在。新形势下推进中国中亚合作,更要顺应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多关注人民福祉和民生改善,切实将合作成果转化为人民生活质量的提升。习近平主席宣布在中国中亚合作框架内建立减贫、教育交流、荒漠化防治三大合作中心,未来两年为中亚国家提供3000个培训名额,采取有力措施确保落实到位。积极开展民生项目合作,注重解决人民在吃穿住行、教育医疗、劳动就业等方面的问题,通过“小而美”项目提升当地人民获得感。在经贸合作中坚持企业员工本地化、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多元化,为区域内各国创造就业机会,促使就业增长与经贸合作协调和谐发展。大力发展跨境电商等直达消费者的新兴产业,催生电商运营、直播带货、物流配送、电商产品再加工等新职业,让人民直观感受到合作带来的红利。加强职业教育合作,发挥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平台作用,针对产业需求联合运作职业技术院校、鲁班工坊,开展多层次技能培训,帮助当地青年掌握一技之长。积极开展医疗技术、公共卫生等方面合作,通过资源共享、技术交流、体系共建等方式,提升区域医疗卫生水平,守护区域人民健康。开展减贫合作,分享减贫经验,结合当地自然环境、经济结构制定减贫策略,形成减贫合力,推动区域共同繁荣。
推动人文交流呈现新热度,为实现中国中亚合作高质量发展搭起心灵桥梁
国与国关系是亿万个体的故事叠加和情感积淀,人民对真、善、美的共同追寻,穿越时空、历经风雨而不变。实现中国中亚合作高质量发展,构建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历久弥新、生生不息的精神联接是文化纽带。要加强人文交流,促进民心相通,让友谊的种子在六国人民心中生根发芽,长成参天大树。古丝绸之路是一条东西方文明交流互鉴之路,体现了中国与中亚国家人民共同的历史记忆和文化基因。新形势下,推动中国中亚合作高质量发展,要用好历史文化纽带,通过开展联合考古、丝绸之路历史和遗产研究、文化遗产保护修复、博物馆交流等合作,挖掘古丝绸之路蕴含的历史人文价值,凸显各国历史文化中的闪光点,焕发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文明互鉴之魅力。习近平主席宣布中方将在中亚开设更多文化中心、高校分校、中医药中心等,在中国高校增设中亚语言专业,用一座座桥梁、一条条纽带将六国人民的心紧紧联系在一起。加强高校间合作,扩大双方互派留学生规模,让更多留学生在相互学习交流中了解对方的文化、播撒友谊的种子。挖掘文化旅游资源,共同开展文化探寻之旅,提升旅游业整体水平,为双方合作注入新的活力。中国和中亚五国已结成上百对友城,继续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交流活动,增进彼此认知,激活内生动力,编织更坚韧的友好合作之网。落实促进人员往来便利化合作倡议,为人员交流创造更好条件,在常来常往、常走常亲中感知对方的善意与友情。
推动安全合作取得新成效,为实现中国中亚合作高质量发展筑牢安全屏障
和平安宁、国泰民安是六国人民的共同心愿。当今世界面临诸多挑战,地缘政治冲突、经济全球化逆流、安全威胁多元化等问题层出不穷。六国地缘相邻、利益交织,面临传统与非传统安全威胁的双重挑战,只有通过深化安全合作、携手应对挑战,才能为区域稳定与发展筑牢屏障。新形势下,六国要积极践行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新安全观,坚持和平友好合作,合力打击“三股势力”,加强在公共卫生安全、网络安全、生态安全、能源安全等领域合作,增强传统与非传统安全威胁应对能力,为打造一个长期稳定、和平的地区环境和普遍安全的外部环境而共同努力。在国际事务中,中国与中亚国家应继续加强协调与配合,积极践行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和全球文明倡议,维护共同利益,相互坚定支持各自选择的发展道路,相互坚定支持各自维护国家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以及采取的各项独立自主内外政策,相互坚定支持为维护地区和平、和睦、安宁付出的努力。
中国有句谚语“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中亚也有句谚语“有朋友的人,像草原一样宽广”。中国与中亚在长期交往中建立了深厚情谊,创造了千年丝路辉煌。如今,中国中亚合作已跨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我们坚信“中国—中亚精神”的光芒必将照亮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建设的壮阔征程,中国与中亚人民必将在广袤的亚欧大陆上共同描绘出一幅新时代合作共赢的壮美画卷。
(作者系中国—中亚机制秘书长)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