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政治> 正文

王冬丽:“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5)

中华文明突出的和平性彰显了中华民族共同体协和万邦的天下情怀。几千年来,中华民族自力更生,与周边国家和睦相处。即便在国力最鼎盛的时候,也从没有向外征服扩张,从没有殖民统治周边国家,从没有对外搞文化霸权。中华民族共同体不搞强求一致的极端同化,更不搞以邻为壑的孤立隔离,而是走出一条在多元性中寻求共同性的中正之道。当今世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世界各国人民前途所在。中华文明的和平性赋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深厚文明内涵,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彰显了中华文明和平性的时代价值。

我举两个例子来进一步说明中华文明突出的和平性。第一个例子:2014年5月,习近平主席在中国国际友好大会暨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成立60周年纪念活动上指出:“600多年前,中国的郑和率领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船队7次远航太平洋和西印度洋,到访了30多个国家和地区,没有占领一寸土地,播撒了和平友谊的种子,留下的是同沿途人民友好交往和文明传播的佳话。”

第二个例子:2021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河北承德,在参观《望长城内外——清盛世民族团结实录》展时,面对一幅土尔扈特部万里东归的示意图,他发出这样的感慨:“土尔扈特部都去了100多年了,最终还是义无反顾要回到祖国,这真正体现了我们中华民族的影响力和向心力。”

我在这里为大家拓展一下土尔扈特部东归的故事。土尔扈特部东归发生在清乾隆三十五年冬至三十六年夏(公元1770年—公元1771年)。土尔扈特部东归是一次重返故土的民族壮举,更是武装反抗压迫、追求民族自由的爱国行动。它不仅在中华民族斗争史和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上谱写辉煌篇章,更为世界各族人民反抗外来民族压迫树立榜样,鼓舞着被压迫民族的斗争意志。

2024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指出:“中华民族是有着五千多年文明史的伟大民族。我国各民族共同开拓了祖国的辽阔疆域,共同缔造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共同书写了辉煌的中国历史,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共同培育了伟大的民族精神。”这“五个共同”为我们树立了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深化了对中华民族历史观的科学认知。

第五,加强和完善党对民族工作的全面领导。把党的领导贯穿民族工作全过程,有助于推动形成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格局。我们要努力建设一支维护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态度特别坚决、明辨大是大非立场特别清醒、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行动特别坚定、热爱各族群众感情特别真挚的民族地区干部队伍。此外,我们还要更加有针对性地加强基层民族工作机构和民族工作力量建设,加强民族地区基层政权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

责任编辑:李天翼校对:赵苇监审:李文鼐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