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中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大宗商品研究室主任、研究员
编者按:“一带一路”作为国际经贸合作的重要倡议,十年来,已深深扎根于各国人民心中,积极推动了互利共赢的国际关系。本文聚焦于当前全球政治经济形势复杂多变的背景,以全球政治经济形势分析为基础,深刻阐释了中国当前经济地位与前景,并就“一带一路”倡议是如何加强与共建国家经贸合作、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新的增长点进行了系统解读。文章全力展现“一带一路”倡议的多种发展方向与目标,以及在合作、贸易和设施联通等多个领域的实施成效,有力论证了这一倡议对国际经贸往来的重要作用。该研究对于探索中国对外经贸合作的新路径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推动国际经济合作的多元化发展。
一、全球政治经济形势的分析与展望
(一)全球政治形势
1.中美关系
在当前国际形势下,中美两国关系的竞争性有所增加,其背后深层次的原因是中国的发展以及中美两国实力差距的逐步缩小。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前,中美经济关系呈现出高度的互补性。美国专注于高科技、服务业以及高端制造业的发展,而中国则集中于劳动密集型产业。这种分工模式使得中国能够向美国提供大量廉价且质量上乘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同时,中国进一步加强了两国经济的联系,美国也从我国进口了大量质优价廉的商品,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美国的通胀水平。因此,中美之间形成了互利共赢的经济关系。
2008年以来,中美之间竞争日益凸显,其根本原因在于两国实力的显著接近。中国通过在干中学,沿着产业链不断延伸,从劳动密集型产业逐步向高科技产业攀升,特别是在5G、新能源等领域取得了与美国并驾甚至超越的成就。同时,在制造业领域,中国已发展成为全球产业链完备的世界工厂,形成了庞大的工程师队伍和丰富的劳动力资源。这些因素使得中国在制造业领域对美国形成了相对优势,成为中美竞争增强的基础性因素。
当前,中美关系呈现出一种被称为“全面竞争”的新特点,这种竞争态势广泛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等多个领域。所以面对美国利用其在市场和全球政治经济领域中的主导地位,给中国塑造了较为不利的国际关系。
在拜登时期,拜登对华实施了“小院高墙”政策,即“Small Yard,High Fence”,将芯片、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关键高科技产业纳入“小院”,并筑起高墙,逐步推进中美技术脱钩,对华实施断供和禁止投资相关领域。此外,拜登政府还联合其盟友推行近岸外包、友岸外包以及制造业回流本土等政策。同时,美国还提出ABC(Anything but China),就是除了中国之外的任何东西;还有“China-plus-one”,称“中国加一”,削弱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中的核心地位。这些策略联合一些国家,对中国外部环境造成了较大负面影响。
在特朗普第二任期,中美关系面临着更大的挑战。2025年4月2日,自特朗普宣布“解放日行动”以来,美国社会经历了“三下”——股票市场大幅下跌、债券市场大幅下跌、外汇市场大幅下跌。由于美国国债作为全球最安全资产,在金融危机或经济危机时通常会吸引大量资金,导致国债价格上涨、利率下跌。从美元的影响来看,在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之际,一般来说,全球市场往往会出现从发展中国家向美国等发达国家的资本流动现象,然而当前形势有所不同,特朗普政府采取了一系列逆市场规律的激进行动,导致了全球投资者对美国经济的信心显著下降,这种变化也使得美国国债市场的吸引力面临挑战,从而导致资本从美国流出,美国国债下跌,利率上涨以及美元贬值,动摇了美国全球霸权特别是金融霸权的基础。因此,特朗普政府不得不采取让步措施,对其他国家暂停部分关税,尤其是过高的关税,并在日内瓦会谈和伦敦会谈中适当放松了管制。同时,美国取消了对中国芯片设计软件(EDA)的出口限制。
2.中欧关系
目前,中欧关系的竞争主要体现在经济领域。特朗普政府对欧洲采取的关税政策以及对欧洲的批评,虽然导致了美国与欧洲之间的裂痕在加深,但同时也为改善中欧关系提供了空间。在当前形势下,中欧双方都认为,加强对话合作十分重要。2025年5月,经双方商定,中方和欧洲议会决定同步全面取消对相互交往的限制。随着中欧全面恢复立法机构交往,双方交流和理解将更加深入,这将为中欧关系持续健康稳定发展注入新动力。
3.中俄关系
当前,中俄两国将依托能源、金融等领域的深入合作,共同应对国际政治经济领域所面临的挑战。
4.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
东盟作为中国重要的经贸合作伙伴,双方经贸联系紧密,合作基础坚实。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华人众多,为双边交流合作提供了天然纽带,并且中国始终秉持务实态度,推动合作向纵深发展,构建多元平衡的合作格局。
中亚地区是“一带一路”建设中陆上丝绸之路经济带连接欧洲的关键枢纽。自中国—中亚峰会实现机制化以来,双方政治互信持续深化,经贸合作加速推进。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等国作为重要的油气资源国家,与中国长期保持着友好合作关系,为区域能源安全和经济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巴西是全球重要的大宗商品供应国,向我国大量出口石油、大豆、铁矿石等资源,2024年中国大豆进口量突破1亿吨,其中从巴西进口大豆7464.73万吨。因此,巴西已成为我国在南美地区最重要的经贸合作伙伴。
关于未来全球地缘政治形势的分析,总体来看,中美关系作为塑造未来全球地缘政治格局的主导力量,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特朗普政府的政策不确定性,也对全球政治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这种不确定性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加剧。为此,我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应运而生的。回顾过去,我国的对外经贸主要集中在发达国家,无论是出口市场还是外国直接投资(FDI)等,均与发达国家紧密相关。随着我国产业的不断升级,与发达国家的竞争性日益增强,这种现象不仅体现在中美之间的竞争,也反映在中欧经贸关系的紧张之中。这些都深刻揭示了政治、经济利益博弈和竞争的现实。因此,我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能够为我国提供重要的缓冲空间。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