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经济> 正文

王大树:描绘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新图景——把握“七个聚焦”与“六个坚持”的重大意义(2)

(二)聚焦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

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全过程人民民主,就是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发挥十四亿多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把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更好地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人民当家作主必须通过一定的制度予以保障。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必须不断坚持和完善包括国家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重要政治制度在内的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体系,构建多样、畅通、有序的民主渠道,把人民当家作主具体地、现实地体现到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各方面。《决定》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对健全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体系作出部署。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要充分发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实现全过程人民民主中的重要制度载体作用,巩固和发展生动活泼、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健全人大对行政机关、监察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监督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基础,要健全协商民主机制,发挥人民政协作为专门协商机构作用,健全深度协商互动、意见充分表达、广泛凝聚共识的机制,完善协商民主体系,丰富协商方式。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

(三)聚焦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文化强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需要日益广泛,对精神文化生活更加看重。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既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要求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建设好,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都增强,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改善。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

意识形态决定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决定》强调,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培育形成规模宏大的优秀文化人才队伍,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增强文化自信,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健全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发展体制机制,推动文化繁荣,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

(四)聚焦提高人民生活品质

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提高人民生活品质是现代化的目的。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成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们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想人民之所想,行人民之所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体系,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

要建立健全生产要素由市场评价贡献、按贡献决定报酬的机制,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制度体系,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坚持多劳多得,鼓励勤劳致富,促进机会公平,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完善劳动者工资决定、合理增长、支付保障机制,健全按要素分配政策制度。完善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等再分配调节机制,社会政策要兜住兜牢民生底线,让广大群众在高质量发展中享受更多红利。要在2035年的时候让4亿中等收入群体人数翻一番,达到8亿,让6亿低收入群体人数减半。健全增进社会公正的第三次分配制度,鼓励先富带后富,支持发展公益慈善事业,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决定》指出,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断努力。另外,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加强困难群体就业兜底帮扶。

(五)聚焦建设美丽中国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认识从“只想金山银山忘了绿水青山”到“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再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水青山是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绿色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不仅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还能够积聚新的发展动能。要处理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牢记“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

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法律法规,完善资源价格形成机制;探索政府主导、企业和社会各界参与、市场化运作、可持续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建立生态环境保护者受益、使用者付费、破坏者赔偿的利益导向机制。

鼓励绿色生产方式。企业要综合考虑政策要求和企业发展方向,努力建立低碳生产体系,不断强化环境责任意识,主动适应绿色低碳发展要求,制定可持续发展战略,将实现低碳经济的目标与企业发展战略整合。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空间格局,构建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产业结构。加快发展绿色产业,推动自然生态优势转化成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生态休闲、生态养生等产业更好发展的优势。当前,绿色科技成为科技为社会服务的大方向,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抓手,要发展低能耗、低排放、高效利用的绿色产业,用绿色科技保护生态环境,走经济发展和生态优良并行不悖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践行绿色生活方式。提高消费者对碳减排的认知水平,加强低碳意识教育和低碳生活方式宣传,增强消费者对低碳商品的支付意愿,推动消费领域实现全面低碳化。提高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反对奢侈浪费和不合理消费,把建设美丽中国转化为全体人民的自觉行动,通过生活方式的绿色革命,倒逼生产方式的绿色转型。城乡建设过程中注重提升绿色发展水平,加快推进超低能耗、近零能耗、低碳建筑的规模化发展。

(六)聚焦建设更高水平平安中国

国家安全是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的重要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平安是老百姓解决温饱后的第一需求,是极重要的民生,也是最基本的发展环境。”新时代新征程,必须聚焦建设更高水平平安中国,健全国家安全体系,强化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增强维护国家安全能力,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机制和手段,有效构建新安全格局。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坚定不移护航改革发展稳定,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营造更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决定》把维护国家安全放在重要位置,从多方面对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进行部署。强化国家安全工作协调机制,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战略体系、政策体系、风险监测预警体系,完善重点领域安全保障体系和重要专项协调指挥体系。构建联动高效的国家安全防护体系,推进国家安全科技赋能。

(七)聚焦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长期执政能力

党的领导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保证。党和国家事业越发展,对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的要求就越高。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广大党员干部既要政治过硬,也要本领高强;既要有敢担当的宽肩膀,也要有能成事的真本领。必须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长期执政能力,创新和改进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确保党在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中提高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不断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不断走好新时代的赶考之路。

责任编辑:范璧萱校对:王瑱监审:彭亚南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