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党建> 正文

李蓉 | 历久弥新:伟大抗美援朝精神的传承与弘扬(2)

(二)始终发扬英勇顽强、舍生忘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志愿军将士面对强大而凶狠的作战对手,身处恶劣而残酷的战场环境,始终发扬英勇顽强、舍生忘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抛头颅、洒热血,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雄壮史诗。英雄们说:我们的身后就是祖国,为了祖国人民的和平,我们不能后退一步!这种血性令敌人胆寒,让天地动容!

志愿军将士冒着枪林弹雨勇敢冲锋,顶着狂轰滥炸坚守阵地,用胸膛堵枪眼,以身躯作人梯,抱起炸药包、手握爆破筒冲入敌群,忍饥受冻绝不退缩,烈火烧身岿然不动,敢于“空中拼刺刀”。在他们中涌现出杨根思、黄继光、邱少云等30多万名英雄功臣和近6000个功臣集体。

杨根思是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一位特等功臣和特级战斗英雄,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一位“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在军旅生涯中,杨根思历任新四军副班长、班长、副排长、排长,解放军副连长、连长等职,先后参加淮海战役等大小数十次战役战斗,擅长爆破,多次荣立战功。1950年9月,杨根思出席了在北京召开的全国战斗英雄代表会议,见到了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同志。10月,他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11月29日,在朝鲜战场阻击美军南逃任务战斗中牺牲,时年28岁。彭德怀为他题词:中国人民的优秀儿子,国际主义的伟大战士,志愿军的模范指挥员。2009年9月14日,杨根思被评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一;2019年9月25日,被评选为“最美奋斗者”。

黄继光,牺牲时为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5军45师135团2营通信员。1951年3月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1952年7月加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1957年5月,改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52年10月,在上甘岭战役中,他挺身而出,用自己的胸膛死死地堵住了敌人正在喷射火舌的枪眼,壮烈捐躯,年仅21岁。战后,部队党委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党员称号。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给他追记特等功,并追授“特级英雄”称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授予黄继光“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和一级国旗勋章、金星奖章。1982年纪念黄继光英勇牺牲30周年时,邓小平为黄继光纪念馆的黄继光塑像座下的山岩石墙上题字:“特级英雄黄继光”。2019年9月25日,黄继光被评选为“最美奋斗者”。

孙占元,1946年2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48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1年3月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历任班长、排长。他作战勇敢,机智顽强,屡立战功。1952年10月14日,在上甘岭战役中,他率领突击排对597.9高地2号阵地实施反击,接近2号阵地时,他的双腿被敌炮弹炸断。他以坚强的意志,来回爬行指挥,接连打退敌人两次冲击,毙伤敌80余人。在战友相继伤亡、弹药告罄的情况下,他忍着巨大伤痛,艰难爬行,从敌人尸体上解下手雷继续战斗。当敌军拥上阵地时,他拉响了最后一颗手雷,与敌人同归于尽,英勇捐躯,年仅27岁。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为他追记特等功,追授“一级英雄”称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追授他“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和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

邱少云,1949年12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1年3月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1952年10月12日,在执行潜伏任务时,他不幸被敌人打来的燃烧弹击中。在这生死紧要关头,他为了整体安全,为了胜利,忍受着烈火烧身的剧痛,一动不动地献出了年轻的生命,年仅26岁。他的牺牲保证了全连队潜伏任务的胜利完成。1952年11月6日,中国人民志愿军总部给他追记特等功。1953年6月1日,志愿军总部追授他“一级英雄”称号。同年6月25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追授他“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和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2019年9月25日,邱少云被评选为“最美奋斗者”。

在长津湖战役中,担任阻击美军任务的志愿军,有连队全员冻死在阵地上,他们以战斗队形散开,卧倒在雪地中,人人都是手执武器的姿态,怒目注视前方,没有一个人向后,坚持到最后一刻,成为人民军队历史上最为悲壮的“冰雕连”。后来,战友们在一位名叫宋阿毛的士兵身上发现了一页绝笔信:“我爱亲人和祖国,更爱我的荣誉。我是一名光荣的志愿军战士。冰雪啊,我决不屈服于你,哪怕是冻死,我也要高傲的(地)耸立在我的阵地上。”

国家博物馆曾展出过来自上甘岭战场的一铲泥土。这铲泥土里,土和弹片的比例几乎是一比一。上甘岭所在的五圣山,是中朝军队中部防线的战略要冲,也是美军攻击的重点区域。美军在一个半月里,调集兵力6万余人,大炮300余门,坦克170多辆,出动飞机3000多架次,对志愿军约3.7平方公里的阵地,倾泻炮弹190余万发,炸弹5000余枚。在四十三天时间里,志愿军将士依托坑道工事,绝不后退半步,打退对方900多次冲击,歼敌25000多人,阵地屹立不动,生动诠释了英勇顽强、舍生忘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三)始终发扬不畏艰难困苦、始终保持高昂士气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志愿军将士在朝鲜进行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始终发扬不畏艰难困苦、始终保持高昂士气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刚入朝时,有的来自南方的部队,身上的棉衣只有一斤半,北方部队的棉衣是三斤。由于紧急入朝,有的士兵连过冬的服装都未换上,大部分士兵穿着华东地区的薄棉服,充饥的是冻成冰疙瘩的土豆和漫山遍野的冰雪。1950年10月底,长津湖遭遇50年不遇的严寒,最低气温甚至降到-40℃。战争期间,面对武装了飞机、坦克,供应着牛肉和咖啡的侵略军,志愿军将士“一把炒面一把雪,枕着石头盖着天”,不畏艰难困苦、始终保持高昂士气,以饱满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笑对战场上的极端困苦。

(四)始终发扬为完成祖国和人民赋予的使命、慷慨奉献自己一切的革命忠诚精神

志愿军在两年零九个月的抗美援朝战争中,共毙、伤、俘敌71万余人,自身作战减员36.6万余人,其中对敌作战牺牲19万7千多人。

平壤的中朝友谊塔内,展陈着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名册,第一页写着“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永垂不朽”。中朝友谊塔敬辞:“本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名单是于1959年值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参战9周年修建友谊塔时,由中国人民志愿军政治部提供给本塔的。为了安然无损保存其名单原本,于1984年值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参战34周年扩建本塔时,由平壤市人民委员会根据其原本备制了此翻印本,谨供拜塔者览名缅怀故人。现名单原本珍藏在本塔内,以使英烈名垂青史,朝中友谊代代相传,流芳万古!”

(五)始终发扬为了人类和平与正义事业而奋斗的国际主义精神

从中共中央决定克服自身困难出兵,到志愿军将士的浴血奋战,再到全国人民的支持,都体现了为了人类和平与正义事业而奋斗的国际主义精神。

罗盛教,原名罗雨成,1931年出生在湖南省新化县松山乡桐梓村马龙坳一个普通农民家庭。1946年入湖南省立九师附小就读,1947年免试升入湖南省立九师简师班学习,毕业后考入省立十三中(高中部),改名罗盛教。1951年4月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担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47军第141师侦察队文书。1952年1月2日,罗盛教在平安南道成川郡石田里为抢救朝鲜落水儿童崔莹而英勇献身,年仅21岁。罗盛教牺牲后,朝鲜政府为他修建了纪念碑和墓,并授予罗盛教一级战士荣誉勋章和一级国旗勋章,志愿军政治部授予罗盛教“中国人民志愿军爱民模范”称号,朝鲜最高领导人、朝鲜国家主席金日成为罗盛教题词“罗盛教烈士的国际主义精神与朝鲜人民永远共存”。2019年9月25日,罗盛教被评选为“最美奋斗者”。

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抵御了帝国主义侵略扩张,捍卫了新中国安全,保卫了中国人民和平生活,稳定了朝鲜半岛局势,维护了亚洲和世界和平。抗美援朝战争伟大胜利,将永远铭刻在中华民族的史册上!永远铭刻在人类和平、发展、进步的史册上!

责任编辑:范璧萱校对:李天翼监审:李文鼐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