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党建> 正文

任进: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3)

4.必须坚持守正创新

全面深化改革,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前途命运,关系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必须坚持正确方向,沿着正确道路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我们的方向就是不断推动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而不是对社会主义制度改弦易张。这部专题文集选收的《深化改革开放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在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的几个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等重要文稿,对这一问题作了深刻阐述。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改革开放是一场深刻革命,必须坚持正确方向,沿着正确道路推进。在方向问题上,我们头脑必须十分清醒,不断推动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中指出:“改革开放到了一个新的重要关头。我们在改革开放上决不能有丝毫动摇,改革开放的旗帜必须继续高高举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方向必须牢牢坚持。”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大会上指出,要牢牢把握改革开放的前进方向,“改什么、怎么改必须以是否符合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目标为根本尺度,该改的、能改的我们坚决改,不该改的、不能改的坚决不改。”2024年5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省济南市主持召开企业和专家座谈会时强调:“要坚持守正创新,改革无论怎么改,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等根本的东西绝对不能动摇,同时要敢于创新,把该改的、能改的改好、改到位,看准了就坚定不移抓。”2024年10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指出:“坚持守正创新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牢牢把握、始终坚守的重大原则。守正和创新是辩证统一的,只有守正才能保证创新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只有持续创新才能更好地守正。改革不是改旗易帜。我多次讲,我们的改革是有方向、有原则的。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人民民主专政,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这些都是管根本、管方向、管长远的,体现党的性质和宗旨,符合我国国情,符合人民根本利益,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有丝毫动摇。”

5.必须坚持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就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部专题文集选收的《切实把思想统一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上来》《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等重要文稿,对这一问题作了深刻阐述。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指出:“坚持把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我们之所以决定这次三中全会研究全面深化改革问题,不是推进一个领域改革,也不是推进几个领域改革,而是推进所有领域改革,就是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总体角度考虑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一个国家制度和制度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国家治理体系是在党领导下管理国家的制度体系,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等各领域体制机制、法律法规安排,也就是一整套紧密相连、相互协调的国家制度;国家治理能力则是运用国家制度管理社会各方面事务的能力,包括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个方面。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一个有机整体,相辅相成,有了好的国家治理体系才能提高治理能力,提高国家治理能力才能充分发挥国家治理体系的效能。”习近平总书记还指出,“我们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总体上是好的,是适应我国国情和发展要求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相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相比人民群众期待,相比当今世界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相比实现国家长治久安,我们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方面还有许多不足,有许多亟待改进的地方。真正实现社会和谐稳定、国家长治久安,还是要靠制度,靠我们在国家治理上的高超能力,靠高素质干部队伍。我们要更好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必须从各个领域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同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就是要适应时代变化,既改革不适应实践发展要求的体制机制、法律法规,又不断构建新的体制机制、法律法规,使各方面制度更加科学、更加完善,实现党、国家、社会各项事务治理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要更加注重治理能力建设,增强按制度办事、依法办事意识,善于运用制度和法律治理国家,把各方面制度优势转化为管理国家的效能,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基础上,明确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即继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到二〇三五年,全面建成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完善,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奠定坚实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的说明》中指出,“要清醒看到,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一个动态过程,必然随着实践发展而不断发展,已有制度需要不断健全,新领域新实践需要推进制度创新、填补制度空白。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必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继续完善各方面制度机制,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不断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指出:“要锚定继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目标,更加注重系统集成,更加注重突出重点,更加注重改革实效,精准发力、协同发力、持续发力,坚决破除各种体制机制障碍,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激发和增强社会活力,有效防范化解前进道路上的重大风险挑战,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动力和制度保障。”

6.必须坚持问题导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问题是事物矛盾的表现形式,强调增强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就是承认矛盾的普遍性、客观性,就是要善于把认识和化解矛盾作为打开工作局面的突破口。”这部专题文集选收的《深化改革开放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等重要文稿,对这一问题作了深刻阐述。

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中指出,“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以重大问题为导向,抓住关键问题进一步研究思考,着力推动解决我国发展面临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

面对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体学习时指出,“改革开放越往纵深发展,发展中的问题和发展后的问题、一般矛盾和深层次矛盾、有待完成的任务和新提出的任务越交织叠加、错综复杂。改革开放中的矛盾只能用改革开放的办法来解决”。

202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外人士座谈会上指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直面问题。强化问题意识,突出问题导向,围绕发展所需,顺应民心所向,着力解决制约高质量发展的堵点问题、影响社会公平正义的热点问题、民生方面的难点问题、党的建设的突出问题、各领域的风险问题,增强改革的针对性、实效性。”

7.必须坚持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就必须坚持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强调,“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这就决定了经济建设仍然是全党的中心工作。”习近平总书记还指出:“当前,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不少集中在经济领域,经济体制改革任务远远没有完成,经济体制改革的潜力还没有充分释放出来。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就必须坚持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不动摇。”2013年12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指出:“我们提出进行全面深化改革,就是要适应我国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变化来推进社会发展。”“同时,只有紧紧围绕发展这个第一要务来部署各方面改革,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为改革提供强大牵引,才能更好推动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适应。”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30周年座谈会上指出:“要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激发各类经营主体活力,加快形成有利于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

关于新时代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届二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指出:“要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进一步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提高国企竞争力;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提升民营经济发展信心,促进民营企业发展壮大。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这里涉及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就是要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我们知道,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它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就必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这要求我们大力推进科技创新,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同时,着力推进发展方式创新,扎实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深化人才工作机制创新。

责任编辑:赵苇校对:王子春(实习)监审:李文鼐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