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基本原则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六个坚持”原则。这一基本原则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中凝练而来。这些理论成果,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重要遵循。
第一,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定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把党的领导贯穿改革各方面全过程,确保改革始终沿着正确政治方向前进。
第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做到改革为了人民、改革依靠人民、改革成果由人民共享。
第三,坚持守正创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动摇,紧跟时代步伐,顺应实践发展,突出问题导向,在新的起点上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
第四,坚持以制度建设为主线,加强顶层设计、总体谋划,破立并举、先立后破,筑牢根本制度,完善基本制度,创新重要制度。
第五,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在法治轨道上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做到改革和法治相统一,重大改革于法有据、及时把改革成果上升为法律制度。
第六,坚持系统观念,处理好经济和社会、政府和市场、效率和公平、活力和秩序、发展和安全等重大关系,增强改革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
三、实践要求:奋力谱写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新篇章
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我们要特别注意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和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把党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转化为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的自觉行动,奋力谱写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新篇章。
(一) 坚持和加强党中央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集中统一领导
党的领导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根本保证。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事关全局,影响深远,必须在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进行。根据《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工作条例》规定,党中央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明确了党中央在全面深化改革中的领导责任。党中央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的依据;涉及全党全国性的全面深化改革重大方针政策问题,由党中央作出决定;党中央全面领导改革各领域各方面工作,对全面深化改革实行集中统一领导。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作为中央决策议事协调机构,在党中央领导下,负责全面深化改革相关工作的顶层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办公室作为党中央工作机关,在党中央领导下,主管或办理中央全面深化改革相关工作,按照党中央决策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召开会议,研究决定、部署协调全面深化改革工作。
我们要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党中央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集中统一领导,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把党的领导贯穿改革各方面全过程,确保改革始终沿着正确政治方向前进。
(二)完善党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决策部署落实机制
对党中央全面深化改革特别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决策部署,必须求真务实抓落实、敢作善为抓落实。
第一,加强组织领导。要精心组织、统筹协调,科学制定改革任务书、时间表、优先序,明确各项改革实施主体和责任。各级党委(党组)负责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谋划推进本地区本部门改革任务落地见效。各级党政主要负责同志要把改革抓在手上,既挂帅又出征,重要改革亲自部署、重大方案亲自把关、关键环节亲自协调、落实情况亲自督察。
第二,坚持整体推进。要准确把握改革的战略重点,合理安排改革举措的先后顺序、节奏时机,根据轻重缓急循序渐进、稳扎稳打,不超前、不滞后。要加强各项改革举措协调配合,增强改革取向的一致性,坚决防止和克服本位主义,不能因部门利益、地方利益影响改革大局。要保持工作连续性,过去已经定下来的改革,要继续抓好落实,新部署的改革要抓紧研究方案、扎实推进。
第三,鼓励探索创新。要树立全国一盘棋思想,自觉在大局下行动,全力以赴把党中央确定的原则、明确的举措、提出的要求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好。同时,要紧密结合实际,因地制宜,主动作为,找准自身面临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制定切合实际的具体改革举措,防止照抄照搬、上下一般粗。对已经确定必须取得突破但一时还没有实践经验的改革,要采取试点先行探索的办法,取得经验、看准了再推开。对新领域新实践遇到的新问题,要充分尊重基层和群众首创精神,鼓励开拓创新,不断创造和积累可复制、可推广的新鲜经验。
第四,务求取得实效。要建立健全责任明晰、链条完整、环环相扣的改革推进机制,从改革方案设计到改革组织实施都要有利于抓落实、有利于解决问题,防止重文件制定轻文件落实等不良倾向。
(三)突出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全面协调推进各方面改革
要顺应时代发展新趋势、实践发展新要求、人民群众新期待,突出经济体制改革这个重点,全面协调推进各方面改革。
第一,突出经济体制改革这个重点。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着眼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加快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加快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坚持和落实“两个毫不动摇”,为各种所有制经济发展提供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坚决破除影响和制约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弊端,完善与新质生产力更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坚决打通影响和制约全面创新的卡点堵点,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牢牢掌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主动。
第二,全面协调推进各方面改革。全面深化改革是全方位的。因此,要坚持系统思维,在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框架下谋划和部署改革举措,不仅突出了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也全面涵盖了民主、法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国家安全、国防和军队建设等方面的体制机制创新以及党的建设制度改革,要全面贯彻落实,力求形成整体效能,既不能单打一,也不能顾此失彼。
(四)运用科学方法指导和推进改革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是前无古人的崭新事业,必须坚持正确的方法论,在不断实践探索中推进。”我们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贯彻落实好党中央关于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特别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举措。
第一,要坚持改革和法治相统一,以改革之力完善法治,进一步深化法治领域改革,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更好发挥法治在排除改革阻力、巩固改革成果中的积极作用,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改革,做到重大改革于法有据,平等保护全体公民和法人的合法权益。
第二,要坚持破和立的辩证统一,破立并举、先立后破,该立的积极主动立起来,该破的在立的基础上及时破,在破立统一中实现改革蹄疾步稳。
第三,要坚持改革和开放相统一,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深化外贸、外商投资和对外投资管理体制改革,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
第四,要处理好部署和落实的关系,改革方案的设计必须把握客观规律,注重各项改革举措的协调配套,增强改革取向的一致性,建立健全责任明晰、链条完整、环环相扣的工作机制,强化跟踪问效,推动改革举措落实落细落到位。
报告人 | 任进
责编 | 赵苇
校对 | 王子春(实习)
审核 | 张一博、孙楠、叶其英
监审 | 李文鼐、刘斌
(根据宣讲家网报告整理编辑,
未经许可,不得印刷、出版,转载请注明出处,违者追究法律责任。)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