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数据要素“一区三中心”,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

建设数据要素“一区三中心”,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

据《北京日报》11月8日报道,《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建设数据要素综合试验区 深化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于11月6日发布。

随着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型信息技术的加速发展及规模化应用,数据已经成为继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之后的第五大生产要素,成为国家基础性战略资源,并快速融入生产生活各个领域,在推动数字经济发展方面的作用日益凸显。

image (2)

这是在第八届世界声博会上展出的长者陪伴机器人(右)(11月3日摄)。新华社记者 汪海月 摄

在全球数字化浪潮加速演进的今天,谁掌握了数据资源,谁就掌握了未来发展的主动权。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健全数据要素基础制度,建设开放共享安全的全国一体化数据市场,深化数据资源开发利用。”

北京数据要素“一区三中心”是围绕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提出的战略目标,包含国家数据要素综合试验区(一区)和国家数据管理中心、国家数据资源中心、国家数据流通交易中心(三中心)建设。

北京建设数据要素“一区三中心”,源于得天独厚的综合优势。首先,科技创新底蕴深厚。作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北京拥有中关村、海淀科技园等创新高地,人工智能、大模型、5G等前沿技术发展迅猛。在大模型领域,豆包视频生成模型登顶国际文生、图生视频榜单;截至目前,北京市累计建设5G基站近15万个,每万人拥有5G基站数达69个,位居全国首位;2024年人工智能核心企业超2400家,核心产业规模近3500亿元;其次,数据基础设施领先。北京市IPv6综合发展指数保持全国第一,北京市算力互联互通和运行服务平台已接入48家算力服务商;依托北京市大数据平台汇聚高频高需求数据超8200亿条,累计为各部门、各区共享数据超2.9万亿条,提供数据服务55亿次,这为数据要素流通提供了坚实底座。再次,制度与政策环境优越。从设立北京数据集团,到支持北京国际大数据交易所积极打造全国一体化数据流通交易市场核心枢纽,再到金融数据专区、“医保+商保”清分结算中心等创新实践,北京正构建起覆盖数据供给、流通、交易、应用全链条的制度生态。

建设“一区三中心”,对北京而言,不仅是经济命题,更是城市能级跃升的战略支点。一方面,它将加速释放数据要素价值,赋能千行百业。例如,海淀区打造的医药健康可信数据空间,整合六大类医疗数据资源,覆盖1300余家医疗机构,为新药研发、精准医疗提供强大支撑;西城区的“医保+商保”一站式结算模式,则让数据真正服务于民生福祉,实现“群众少跑腿、保障更精准”。另一方面,通过推动数据跨境流通,北京正积极融入全球数字治理格局。聚焦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十大行业,探索数据出境跨主体流通标杆应用,不仅有助于跨国科研合作与产业协同,也为我国参与国际数据规则制定积累实践经验。

《实施意见》提出,到2027年,实现数据基础制度建设与实践探索的良性互动,国家数据要素综合试验区试点任务在京率先完成。到2029年,数据要素实现有序流通、高效配置,数据要素成为北京城市竞争新优势,有效赋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这不仅是时间表,更是路线图。站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交汇点,随着“一区三中心”建设深入推进,北京有望成为全球数据资源配置的重要枢纽、数据科技创新的策源地、数据制度创新的试验田,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书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篇章。

作者:李军

责编:吴成玲

校对:邱子凌

审核:于川、张凌洁

监审:彭亚南、刘斌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仅供参考。本文系宣讲家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图片来自新华社,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责任编辑:吴成玲校对:邱子凌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