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组数据显示:北京成为“人工智能第一城”

两组数据显示:北京成为“人工智能第一城”

据新华网11月17日报道,人工智能无疑是未来科技的核心竞争力。中国人工智能创新“顶流”城市毫无疑问是北京!两组数据格外亮眼:148名全球人工智能TOP2000顶尖学者,这里占全国四成;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这里有近3500亿元,相关企业更是突破2400家,两项数据均占全国一半。妥妥的“人工智能第一城”!

人才高地:AI智力资源的“强磁场”。人工智能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北京之所以能在AI领域持续领跑,首先得益于人才集聚效应。作为全国科教资源最密集的城市,北京拥有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等顶尖高校和科研机构,常年培养和吸引着大量人工智能领域的高端人才。数据显示,全国约四成的全球AI TOP2000学者扎根北京,形成了一支覆盖基础研究、算法开发、工程落地的“梦之队”。 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等9部门共同发布《北京市加快数字人才培育支撑数字经济发展实施方案(2024-2026年)》,出台16条措施,计划用3年左右时间,扎实开展数字领域重点人才队伍、培育平台、发展机制和组织保障体系建设,不断提升数字人才自主创新能力,增加数字人才有效供给,形成数字人才集聚效应,为北京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提供有力人才保障。通过建设中关村科学城、未来科学城等创新载体,打造国际人才社区,优化科研评价与激励机制,北京为AI人才提供了从实验室到市场的完整成长路径。“近悦远来”的人才生态环境,使北京成为全球AI智力资源的“强磁场”,为技术创新提供源源不断的智力支撑。

技术策源:从芯片到大模型的“硬核突破”。北京在人工智能核心技术领域的突破,堪称“硬核”。在AI芯片这一“卡脖子”环节,北京已经形成了自主可控的“芯片矩阵”。昆仑芯、寒武纪、摩尔线程、清微智能……一系列国产明星产品性能领先;在前沿领域,更有全球首款全光学人工智能芯片等成果。不仅性能对标国际一流,更在政务、金融、自动驾驶等关键领域实现规模化应用。在大模型这一当前AI竞争的制高点上,北京更是“群星闪耀”“文心一言”“智谱AI”“豆包”“Kimi”等主流大模型均诞生于北京,技术能力稳居全球第一梯队。截至2025年,全国备案上线的大模型中,北京独占183款,占比过半。这种从底层芯片到顶层模型的全栈技术能力,使北京不仅跟跑,更在多个方向实现领跑,成为全球AI技术的重要策源地。

产业集群:全链条生态释放规模效应。北京市AI相关企业超2400家,既有抖音、百度、智谱等龙头企业,也有大量专注细分领域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它们在算法、算力、数据、应用等环节紧密协作,形成高效协同的创新网络。北京还通过百亿规模的市级人工智能产业投资基金,为企业提供硬支持。在全国率先发布“人工智能+”行动计划,围绕机器人、教育、医疗、文化、交通五大领域打造标杆应用。中关村、海淀区、亦庄经开区等地,已成为AI企业扎堆发展的“黄金走廊”。从芯片设计、模型研发到应用落地,北京已形成上下游协同、大中小企业共生的“生态圈”,全链条生态优势让创新效率倍增,规模效应持续释放,产业生态活力十足。

应用赋能:场景融合激活产业价值。北京大力推动AI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和“生活圈”。在智慧城市领域,AI助力交通调度、环境监测、公共安全;在医疗健康领域,AI辅助诊断、药物研发提升效率;在文化消费领域,大模型驱动的内容生成正重塑传媒与娱乐业态。北京鼓励企业“揭榜挂帅”,在真实场景需求中打磨产品。从政务服务的智能升级到医疗诊断的辅助决策,从智能制造的提质增效到消费场景的精准赋能,北京已构建起全域覆盖的应用场景体系。这种“技术-场景-产业”的正向循环,让AI不仅是实验室里的成果,更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质生产力。

作者:李军

责编:吴成玲

校对:邱子凌(实习)

审核:于川、张凌洁

监审:彭亚南、刘斌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仅供参考。本文系宣讲家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图片来自新华社,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责任编辑:吴成玲校对:邱子凌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