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经济> 正文

当前我国经济形势(2)

第二个大问题,目前中国的形势又是如何?

2006年是“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开好局,起好步,是全国上下共同的愿望。从政府的政策目标来看,概括起来是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一个统领,即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切实把经济社会发展转入到科学的轨道,这是一个基本要求。第二,一个保持,即保持宏观经济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第三,三个着力,包括:一、着力推进改革开放,进一步地完善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地提高对外开放的水平,用改革的办法开放的办法解决群众的问题;二、着力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经济结构的调整,包括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内的一些新工作,包括建立一个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这样一些新的内容,也包括要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这种要求,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首先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要以更少的投入来获得更大的产出,要以结构的优化来保持经济的良好的运行;三、着力提高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率。前面说了,我们正处于一个由大国向强国跨越的新起点上,这个时间可能还比较长,但是从现在开始,我们会越来越感受到经济发展的出发点、落脚点不仅仅是速度,而越来越多是质量和效益,只有有效益有质量的速度,才是我们应当追求、应该实现的速度。咱们海淀1到10月,工业速度虽然不高,但财政收入还可以,居民的收入增长也可以,1到10月城市的居民增长收入为19%,工业增长六点几,财政增长也十九点几,速度虽然低了,但效益改善了,这种运行模式是我们国家应当追求的一个模式,就是不以速度优先,而是以质量效益优先,在这个前提下,尽可能保持必要的加快发展速度。从这三个着力的角度看,是要通过改革来解决问题,通过转变增长方式来解决问题,通过提高效益来解决问题,一个基本目标就是实现经济社会又快又好的发展,促进社会的和谐。

从政府的政策面上来看,2006年有一个稳健的政策框架,是一个稳中求进的政策框架,也是一个进中求好的政策框架,这是一个方面。看今年经济形势要先把政策的要求把握好,现在已经走过了五个多月了,今天是6月9号了,就是再有21天,半年就过去了,那么实际情况怎样呢?可以这么说,整个国家的经济继续呈现比较快的发展态势,一季度增长4.3%,从四五月份数字来看,也在4%以上。在这样的形势下,我们来分析经济增长的动力有没有变化?没有。从产业来看,还是工业在拉动、带动;从需求上看,主要还是投资出口、方向驱动;从资金角度看,主要是信贷支撑。还是这样一个格局,就值得我们担忧了,因为这还是一个高投入、高消耗的快增长。到目前为止,“十一五”规划提出的五年内单位能耗降低20%,排污量减少到10%这样一些目标在前几个月运行的情况不是很理想,因为不管是资源的消耗速度还是环境的改善情况,都远远没有达到预期的要求,还是一个粗放型的增长格局,看来落实科学发展观还需要发挥很大的努力。

存在的问题有以下三个:一是投资增长过快,投资已经超过30%了,各地新开工项目还在大量增加,大有投资失控的危险;二是信贷增长过快,1到5月,贷款已经用去了17200多亿了,全年如果按原来的目标25000亿,已经用去了70%了,超过70%;三是国际收支不平衡,1到5月,外贸顺差468亿美元,又比去年同期多了168亿,由于外贸的顺差再加上利用外资,所以到5月末,国家外汇储备已经超过9000亿美元了,很快就要过1万亿了。这就带来了以下几大问题:第一,大量的基础货币,就是人民银行的基础货币要用于控制外汇增多的矛盾,影响了货币政策的使用空间;第二,人民币升值压力进一步加大;第三,经济的不确定性也在增多。一定意义上可以说,国际收支不平衡,正在成为我们国家新一轮经济中一个突出的矛盾,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值得我们关注;第四目前部分地区房价涨得比较高,各方面压力比较大。这些问题如果不引起注意,可能会造成经济新一轮的不稳定,所以最近一段,党中央国务院非常关心经济的发展态势,连续地开会,研究当前经济社会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也陆续出台了一些微调的措施,目的就是稳定经济,实现更长时间的又快又好的发展。

从全面趋势来看,眼下快速增长的格局短期内还不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全年依然会是一个比较快的发展态势。虽然世界银行发出了中国经济增长已经接近临界点这样一个预警的信号,但是中国经济扩大的趋势,如果没有新的措施,短期内很难慢下来。之所以这么说,基于以下几点:第一,整个世界经济眼下都在加速,外部在加快发展,推着中国经济快步的前进。周边国家的发展速度也不慢,印度第一季度增长9.8%,新加坡一季度10.6%,俄罗斯8%以上,日本经济也在复苏。第二,目前整个宏观经济环境相对比较宽松,资金富余比较多。虽然企业感到资金紧张,但从整个国家来看,资金出现了相对宽裕,国家外汇储备超过9000亿美元,银行的存贷差接近1万亿,目前富裕的资金成本还比较低,价格比较低,利率相对物价来说并不算很高,再加上财政总体情况也比较好,老百姓收入也已经增多,因此目前整个国家资金供给相对宽裕,成为各方面上项目、求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外部条件。第三,就是前面讲的四大趋势继续在发挥着很强的作用。工业化、城市化的趋势,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换届效应。现在大家都知道处在一个地区的角度来说,要换届,对国家来说,为了十七大,这种政治周期的效应在强化,为了在政治版图上获得一个更有利的位置,各个地区都想在经济版图上面争先抢位,这一趋势比较明显。一是老百姓求发展求改善的这种压力推动着各级政府,老百姓都在问,为什么人家发展快,我们不能发展快,这种压力是要就业、要收入、要改善的压力。二是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压力。三是周边攀比,竞相发展攀比的压力。谁都不愿意落后,因此就形成了这种你追我赶、快步前进、竞相发展的趋势。当然能快则快,抓住机遇,发展自己,一点也没有错,问题就是切实发展要立足于当前,又要着眼于未来,要实现一个可持续的发展,要能够为后人的发展创造条件,积累力量,而不是只为当代人的发展来拼资源,拼消耗,这个现象可能值得各方面去注意。从以上方面看,我估计8%的预期目标肯定要明显突破,很难打得住。第三,在这样一个阶段,我们面临的中长期的挑战表现在哪里?在一个由大国向强国跨越的新阶段,我们的主要挑战来自哪里?一方面,我们是站在一个新起点上,充满了发展的机遇,可以有一个继续保持快成长的各种有利条件,这是没有任何问题的,产业结构的升级,百姓收入进一步的提升,消费结构的升级,等等,都会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一股强大力量。但另一方面,我们又处在一个发展的重要关口,在由大向强跨越的进程中我们将面临三方面的挑战:

第一,经济的快速增长与资源环境约束增长的挑战。我们处在人均收入2000美元左右的阶段,就是经济起飞的一个点上,因此,快的趋势是必然的,问题就是快必然带来对资源的需求对环境的要求更高。目前无论是耕地资源、淡水资源、石油资源、矿产资源,都无法完全满足我们国家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的需要。我们的人均耕地、人均淡水都相当于世界的40%不到,石油资源更紧缺,从1993年转为进口,到去年我们进口的石油已经达到1.19亿吨,接近1.2亿吨,还进口了数千万吨的成品油。这种对资源国际依赖的矛盾会进一步突出。同样,“十五”时期我们成绩很大,但环境指标远远没有完成,眼下,我们仍然没有完成,人们对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在这个阶段,别的国家也同样遇到了我们目前和将来都将遇到的矛盾,他们是靠什么办法解决的?大家看看这些发展国家,它的成长历史上面,是不是都有几页不光彩的历史,这就是侵略战争殖民政策,他们是靠掠夺人家的资源,靠抢占人家的市场来化解这个矛盾。我们处在这个阶段,也越来越面临这个矛盾,我们要重走他们的路吗?显然不能,也不行,我们只能够走和平发展之路,这是为什么党中央提出对外和平发展的最重要的要求。我们不能够走扩张之路、侵略之路,只有走和平发展之路,只能在发展自己的时候也促进人家的发展,只能走一种互利共赢的发展之路,这首先是由我们国家的文化决定的。我们的文化决定了我们不是一个侵略人家的国家,在历史上,即使再辉煌的时候,我们也不会去掠夺人家的资源。其次,世界经济政治的格局发生了变化,也不允许中国走这条路。一走侵略之路,非和平之路,就意味着中国与世界为敌,哪怕美国这样一个发达的国家,他去侵略,就是与世界为敌,更何况中国,这条路走不通,也不让你走。第三,我们也没有实力走这条路。我们的国防是防卫性的国防,并没有足够的远程作战的能力,而要走出去,靠战争、靠侵略这条老路,没有长途作战的能力是不可能的。所以,我们的文化没有扩张的这种内在的冲动,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动又限制了你的扩张,然后,你的实力不到,也没有办法可走,我们只能走和平发展之路,走一个与世界共赢的发展之路。所以,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是帮助我们解决资源问题、环境问题的正确选择,我们要从这个意义上认识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性。{page}

第二个挑战就是现代化和民主化之间的矛盾在进一步地突出。说实在的,现代化与民主化是既有统一的一面,也有矛盾的一面,从统一的层面来说,一个国家现代化,自然要求民主化,所以,锦涛同志明确提出,民主是现代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民主说到底就是人们对自己权利的关心和维护意识的强化,说到底就是公民对政府权力要行使约束的这种冲动的强化,对自己权利的维护和对政府权力的约束是民主的重要体现。现代化包含了民主,但是现代化与民主化之间又存在着矛盾的一面,这个矛盾就是一方面民众对政府的要求更高,另一方面民众的需求更广泛,给社会的稳定、经济的发展都带来了新的压力和挑战。在民主化程度相对比较低的情况下,我们可以低价从农民手上获得土地,可以轻易把城市居民房子拆迁,也可以低成本地把国有企业改制。但是,随着现代化历史进程的推进,人们这方面的意识越来越强,必然会要求政府有一个约束,我们将无法低价获得土地,无法轻易拆除城市的房屋,无法轻易地去改制国有企业,门槛在提高,而这些提高的门槛必然要进入发展的成本,这就是它矛盾的一面,就是说现代化的成本会随着民主化程度的提高而增加。另一方面,民主化也是一把双刃剑,在带来积极一面的同时,也会给社会带来一些消极的影响,如果引导不好,处理不当,也可能成为一股破坏的力量,所以,这对我们来说,又是一个考验。我们党提出人民当家作主、共产党领导、法制国家三位一体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是完全正确的,也很符合中国的国情,问题是如何具体化,如何变为一个机制一种制度,这还有很多工作要做。人民当家作主,怎么把它进一步具体化?如何坚持共产党的领导,怎么进一步改善党的领导,增强党的执政能力?如何建设一个法制国家?因为民主和法制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只有民主没有法制肯定是无政府主义,是极端的民主,所以法制必须健全,但是法制如何做得公正,又是民主的一个要求,这就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所以我们党又提出了对内和谐发展的新要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其实就是为了更好地发展和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所以我们党提出了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三大文明,又提出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四个建设,核心就是要走一条和谐发展之路,对外是和平发展,对内是和谐发展,我们要把它走好。

第三个挑战就是政府的职能转变不到位,与社会民众对公共产品需求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大。我们国家进入到新阶段,有一个新的变化就是老百姓对政府公共产品的需求,对公共服务的要求越来越多,越来越高,但是政府在很大程度上的职能依然主要是以直接的经济建设主体出现,并没有把主要的职责转到提供公共服务,增加公共产品生产上来。现阶段,大家看到的是在教育、医疗、住房、信访诸多方面群众的不满和意见的增多,虽然这种意见增多和不满是社会进步的表现,而不是社会退步的表现,但另一方面对这种现象政府也不能无动于衷,要尽可能的调节这种需求。眼下为什么说,老年人怕生病,中年人怕孩子上学,年轻人怕买房,普通老百姓怕打公司,不就是因为在这些领域,公共产品的供给和公共服务的提供远远达不到老百姓的期盼,满足不了这种需求,造成本来应当由政府承担的都压到老百姓身上,这样老百姓当然有意见,当然会提出不满。因此我们要加快转变政府的职能,抓紧建立一个能满足基本的医疗、教育、住房的最基本的保障体制,同样,要抓紧建立一个能够更有利于保障司法公正的机制,这样,老百姓对政府的满意度才能提高,才能够更心情愉快地投入到自己的工作当中去,才有利于社会的长治久安。要充分地认识到新时期加大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供给能力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不能够长期拖下去,拖长了就可能出现另一类的矛盾,对我们长久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都不利。

第四,我们将如何应对这些挑战。

我们要靠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更少的投入来获得更大的产出,我们要靠走和平发展之路,既立足于国内,又充分地参与国际的交流与合作,走一条中国与世界共赢之路。同样,我们要抓紧按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基本特征的要求,来切实构建一个和谐的社会,在这个前提面,可以加强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就是要抓紧建立基本的社会保障制度,让城里人更少后顾之忧。说实在的,群众的意见这么多这么大,其实就是人们的后顾之忧在增大,市场经济在给人们带来极大的活力、物质产品丰富的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市场波动的风险和竞争的压力。眼下,人们就在越来越感受到市场的风险,因此,人们的预期在发生变化,一方面对收入的不确定性感受越来越强烈,说不定哪天就下岗了,说不定哪天就分流了,收入可能就减少了,这种预期越来越强烈;另一方面,对未来的支出的刚性认识又越来越强烈,收入不可预见性,支出越来越可预见性,因此,这种心态就使人越来越恐慌,对未来越来越缺乏信心,这就使大家都到银行存钱。所以我们国家的居民储蓄到目前已经超过15万亿了,人们还在存,不断存,除了一部分人是确实富裕把钱存在银行以外,相当一部分人是为了应付未来的风险而存钱,这种风险性储备比重越来越大,如果老这样,消费就很难启动,消费不启动,经济就很难进入良好的循环,就只能靠投资,拼命投资,这就是一个矛盾。所以要抓紧建立社会基本的保障,让城里人更少后顾之忧后,敢于花钱,也舍得花钱,这样才能够真正发挥消费的重要推动力量,进入良好的循环。{page}

第二,应当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大工作力度,让农民看到更大的增收希望。说实在的,中国革命的首要问题是农民问题,中国建设的首要问题也还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实质上是农民的利益问题,农民的利益问题实质上主要表现为农民的收入问题,而收入背后是农民的就业问题,所以我们要借助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加大对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的投入,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环境,为他们创造一个更好的就业环境,这样才能够不断的增加农民收入。而要增加农民的收入,只有解决农民的就业,减少农民的数量,才能够使农民的收入有更快的增加。这些年,政府采取了很多措施,但是农民每年增加的收入也就300多块钱,而城里人每年都是成千成千地增加,所以收入绝对差距越来越大,去年我们农民年收入是3255块,城里人是10493块,差距3.2倍,长此下去,农民肯定难以承受,所以必须把农民的收入问题解决好。当今中国,最落后的地区是农村,最不稳定的产业是农业,最弱势的群体是农民,最不合理的比例关系是城乡关系。在相当多人的心目中,都还是带着城乡分割的有色眼镜来看待农民,没有把农民作为社会平等的一员来看待,这就影响了农民问题的解决。所以,对农业、农民、农村政府怎么投入都不为过,应该抓紧解决“三农”的问题。

第三,要着力落实自主创新的战略,让我们的企业有更强的竞争力。一个国家的强大,不是仅仅是政府的强大,更多的表现为企业的强大和民众的富裕,企业的强大是国家经济强大的主要标志。当今世界有6500家的跨国公司,占着世界经济产出的40%,占着世界贸易的60%,拥有的核心技术占70%,拥有的投资占90%,但是这6500家跨国公司中没有一家是中国的,所以我们还不是一个强国。如何做大做强企业应当是我们应对各种挑战的又一个重要的环节,因此就要围绕着企业强大的三个方面来做好工作:第一,拥有自主的核心技术。第二,拥有自创的知名品牌。第三,拥有覆盖全球的营销网络。必须在这三方面都强大起来,这个企业才称得上是强大的企业。我们要在这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把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具体化,首先要营造一个有利于自主创新的体制环境、政策环境和法制环境。同样,要营造一个有利于自主创新的投融资环境,营造一个有利于自主创新的收入分配环境,营造一个有利于自主创新的文化氛围和人文环境,这样才能够帮助企业做大做强,因为自主创新的主体还是企业。

第四,要不断地增加投入,让我们的国防也更加强大。一个国家的强大,既有经济的强大,也有国防的强大,二者缺一不可,只有国防没有经济不行,只有经济没有国防也不行,这是当今任何一个发达国家的两个标志。我们国防眼下还不强大,虽然我们有原子弹和核武器,但是我们还不具备与发达国家相抗衡的势力,还不具备保护我们的资源能运进来,产品能运出去的国防实力。加强国防,不仅仅是经济的一个新增长点,也不仅仅是维护国家统一、维护国家主权的需要,更是维护经济安全的需要。未来我们肯定要更多地与世界发生关系,如果没有强大的国防,只能处处被动,处处挨打,只有有足够的国防实力,才能在世界上真正站起来。

只要我们在这四个方面做好工作,我们的前景必定是光明的。我们现在跟德国第三名相差也就是4000亿欧元左右,也就是5000多亿美元,相当于40000亿人民币左右,如果我们在“十一五”期间能保持一个快速稳定的发展,在“十一五”末期很有可能赶上德国。同样,如果我们在超过德国以后,再用15年左右时间,在2020年左右,我们大致能赶上或超过日本,到2020年以后,再用15年到20年时间,到2040年左右,能够赶上和超过美国,真的成为世界的一个经济强国。到“十一五”末期,我们大概能够接近人均3000美元,到“十三五”末期,就是2020年,我们大概能够达到5000美元,到新中国成立100周年的时候,我们大概能够达到人均10000美元。如果这个目标能实现,那个时候的中国就是名副其实的一个经济大国和经济强国,就是一个现代化的国家。我想,这一天一定能够实现。

责任编辑:刘晓楠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