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经济> 正文

当前的经济形势和2007年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2)

四是粮食的丰收。中国投资增长快,如果粮食减产,从历史经验来看,往往会出现曾经发生过的经济波动。这几年粮食持续增收,04年增产775亿斤,05年增产291亿斤,2006年粮食可能有接近200亿斤的增产。粮食丰收了,农民也增收,这就为稳定大局创造了有利条件。有人问,粮食丰收了为什么粮价还上升?我们说这里面有些问题还要研究,粮价上升有回归的因素,要全面分析这个问题。

五是煤、电、运瓶颈约束进一步缓解,经济运行外部环境得到改善。近两年加大煤炭、电运、铁路这些部门的投资,不断形成新的供给能力,煤电运紧张缓解了。从这两年情况来看,由于电力供应迅速的增长,加上铁路的迅速增加,运力也在改善,所以总的外部环境相对改善。

六是由于需求的增长,企业的产销衔接比较好,工业企业利润和财政利润都在提高。前三季度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长29.6%,全年估计达到30%左右。企业利润增长了,国家财政收入也增加了。十年以前国家总的财政收入才7000亿,今年增收就超过7000亿,真是不可想象。

政府增收、企业增收、居民增收,大家钱都多了,需求更强劲了,所以总的形势能不好吗?当然,这个好形势也是来自不易的,与中央的宏观调控分不开。2006年以来中央出台很多调控措施,包括利率的调整、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包括定向向商业发行票据来控制信贷过快增长,这使经济没有向过热方向发展,稳定了经济平稳增长的态势。

第三,当前经济潜在的矛盾和问题。当前一些潜在的矛盾和问题也正在日趋的突出,所以,我们说形势好也要保持清晰的头脑,要增强忧患意识和危机感。有哪些潜在矛盾和问题呢?

一是投资增长过快,信贷投放过多问题没有根本解决。为什么没有根本解决?因为它的基础还存在,就是资金过剩,投资有冲动,包括政府、包括企业。政府为了创造政绩,企业为利润驱动。所以,两个结合起来,尽管投资在回落,但是我们现在还不敢下结论说“这种回落是稳定的变化”,因为投资还有反弹的压力。投资高增长会加大产能过剩的风险,现在大家都不觉得过剩,因为需求很大。经济就是这样,有周期变化,积累到一定程度,到了拐点开始往下走的时候,你的产能过剩问题就会很突出,比如说钢铁,钢铁去年需要3.5亿吨,而产能是4.6亿吨,但是各地方上钢厂积极性还是很高,南方很多地方还在筹划上两千万的钢厂。所以说,投资冲动还是非常强劲,包括电力的投资,目前电基本达到了平衡点,但各地上电厂积极性还比较高。这就会带来产能的过剩,一旦市场过了拐点,那么可能带来企业生产的萎缩,甚至有些企业会被挤出市场。

二是产能过剩会带来金融风险。尽管说现在新增投资60%是企业自筹,很多企业的投资用的还是银行贷款,那么一旦投资过剩,出现市场逆向变化,银行的金融风险就会暴露出来。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外贸顺差越来越大,国际收支不平衡矛盾加剧。虽然我们出口与进口增幅的差率在缩小,2006年上半年比2005年同期缩小了14个百分点,但是因为基数不一样,我们的顺差还在持续扩大。  2006年上半年顺差是614亿美元,前三季度顺差达到1099亿美元,接近2005年全年顺差,前十一个月顺差达到1570亿美元。顺差是逐月在增加,五月份是130亿美元,六月份145亿美元,七月份146亿美元,八月份188亿美元,九月份153亿美元,十月份238亿美元,创历史最高点。按照我们外汇管理顺差都要结算成人民币,之后银行把相应的人民币放到市场上,这样我们的资金量又增加了。本来流动性资金就过剩了,基础货币一投放,流动性过剩这个问题更突出了。有的人说顺差不好吗?你可以拿去买东西。其实顺差要结算,结算以后就成中央银行负债,它是每个企业收益不是政府的收入,不是财政的收入,不是你想用就可以用。有人说多买点东西,那就拿我们买飞机来说,飞机是最贵的东西,一个波音小飞机一亿美元,你买一百架才一百亿,现在一个月就两三百亿美元的顺差,买东西能花多少,总不能一个月买一百架飞机。这个问题越来越突出。贸易顺差剧增的原因是跟我们投资高增长分不开的,我们生产能力不断的扩大,但是国内市场又消化不了,就拼命出口。正好经济增长又很快,出口空间扩大了,外部需求很强劲,这样正好企业出口又能有足够市场空间。前一段搞出口退税政策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企业的出口,但现在出口退税调整了,出口在迅速增加,特别是钢材等资源性出口增加很快。我们可能成为世界第一大钢材出口国,我们这么缺水,你出口钢材就是出口水,出口钢材就是出口资源,出口钢材就是进口污染。但是没办法,投资有冲动。河北省就在北京边上,是全国最缺水的地方,人均400斤水,居然搞了七八千万吨的钢铁厂。水不够了就搞南水北调,南水北调又不是埋着管线,又都是明渠,以后管理是一个问题。你说一公里站个岗,付得起这个工资吗?缺水的地方为什么搞这么多工业,干吗不把这些工业放到有水地方去,这里有很多问题值得我们思考。所以说,贸易顺差使贸易摩擦增加,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加大。这个问题短期内很难解决,因为是国际分工的格局造成的,但我们要逐步调整这个问题。

三是农民丰收怎么带来农业稳定增产?历史经验告诉我们,粮食丰收往往容易带来粮价的回落,农民增收难度也在增加。这两个月粮价上升是特殊情况,一般规律是供给多了粮价就下降,完全靠国家财政掏钱直补,是很困难的。再一个农民大概56%收入是来自于外出务工,农民工收入又受到了各种因素的制约,增长很困难。尽管我们各级政府都在维护农民工利益,清理拖欠工资,提高农民工收益,保证农民工收入。但是,农民工收入大幅度增长,怎么从体制上解决也是很困难的。

四是经济增长外部成本不断加大。就是资源成本、环境成本的约束在加剧,这叫经济的外部性在加大。由于粗放型增长,致使能源的消耗、资源的损耗、污染的排放、耕地的占领这些问题越来越突出。现在大家到国外最有体会,最吸引你的不是商店,因为我们中国商店商品比国外还丰富。什么最吸引你?国外的蓝天白云青山绿水,你去了以后感觉真不一样,咱们北京经常看不到,经常上面顶着“锅盖”,这就是代价。现在你的钱是多了,但很多地方水都在变臭,空气越来越脏。这样的经济增长是我们需要的吗?肯定不是。现在我们就在付这种成本、这种代价。为什么好多病的发病率在提高?就是环境破坏导致的。中央下了很大决心,比如提出2006年万元GDP能耗降到4%,但是上半年不但没有降低,还提高了0.8%。为什么降不了?因为产业在不断的发展,投资还在接近20%的增长,能源的消耗肯定也增加,污染的排放也在增加。前三季度工业废水排放增长2.4%,COD增长3.7%,二氧化硫增长4.2%。土地利用还在大量增加,我们说“十一五”要控制在18.5亿,现在是18.3亿,这样今后五年总共只能将3000万亩耕地转为建设用地的量,这个目标显然很难实现。

五是影响社会不和谐的因素还比较多。就是说,我们在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医疗卫生、食品安全、教育收费、司法公正、安全生产、收入分配等方面还有很多问题。建设和谐社会还面临很多这样不和谐的因素,所以,虽然说目前我们经济发展态势很好,但确实也要有忧患意识。当然我们说任何矛盾不是孤立的,这些问题之间都有联系。解决这些问题需要系统的方法,而不是就问题说问题。{page}

二、2007年经济工作指导思想

首先,看一下2007年国外环境。2007年全球经济将会是比较好的,一是世界经济会继续较快发展。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2007年全球经济增长是4.9%、美国2.9%、日本2.1%、欧元区2.0%、亚洲东亚经济8.0%、拉美4.2%。就是说全球经济还是趋好,这个为我们经济增长创造了条件。二是世界经济增长动力日趋多元化。如果说以前比较依赖于美国等发达国家,现在的动力则呈现多元化。在世界经济比重中,美国2004年占28.4,到2005年只有28.1;欧元区2004年是24.3,到2005年22;发达经济体2004年占9.7,2005年只有76.7。反过来是发展中国家比重在上升,中国2004年是4.7,2005年是5;印度2004年1.7,2005年是1.8。三是国际贸易、跨国投资势头良好。全球外商直接投资在增长,2004年增长了22,2005年增长19.1。2006年增长22,可能会达到11600亿美元。同时,跨国投资重点也在转移,向能源、通讯、战略性产业包括服务业转移。

当然,全球经济增长也有不确定因素。一是可能出现周期性减速。通常经济都是有波动的,持续四年高增长,会有周期性减速。二是美国经济正面临下降的压力。因为它的房地产市场在降温,一般预测美国经济2006年增速为3.5%,2007年可能只有2.4%。美国经济对中国经济影响非常大,因为美国是我们主要出口市场,也是投资来源地。所以美国经济的下降,也会关联到我们。三是全球的金融风险。就是美元继续贬值,国际汇率会出现大的调整,这个将对我们金融产生大的影响。四是地缘政治的变化,包括伊朗问题、中东局势,对全球能源价格都会产生影响。就是说国际环境对我们有积极方面,但我们也要去注意不利的方面。从积极方面来说,世界经济贸易快速增长,有利于我们保持出口稳定增长,来拉动经济快速的发展。全球跨国直接投资继续回升和产业转移继续进行,有利于我们稳定吸收外资规模和继续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当然,这种投资方式也在不断的变化,现在异地投资在减少,并购在增加,服务外包在增加,高端制造在增加,非核心的研发环境转移在增加。我们怎么样承接这些转移,不但需要投资硬环境,更需要人力资本的条件,否则你没有能力去接受转移。无论是非核心研发环节还是服务的外包,都不可能靠农民工去做,不像以前做服装、做鞋、做帽,它要有高端人才承接,所以人力资本能不能跟上很关键。还有全球的经济失衡也在加剧,可能引起无序的调整,这也会加大我们外部的风险。

同时,2007年的国内环境也比较有利,因为我们经过多年的发展,产业体系更加完备,配套能力增强,规模经济优势出现了,回旋余地增大了。那么,2007年经济工作指导思想最关键的在哪里?中央提出四个着力,一是着力推进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二是着力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增长方式;三是着力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四是着力促进社会发展和解决民生问题。

应该说这四个着力讲得很清楚,就是工作着力点要往四个方向使劲,这四个方向都是针对当前我们面临的问题和矛盾的。中国经济过去的高速增长在相当程度上是以牺牲增长质量为代价的。中央提出又好又快,我们的体制解决“快”的问题很容易,但怎么解决“好”的问题很关键。我们现在GDP增长很快,但是财富积累量没有GDP增长快。为什么?好多地方建了又拆、拆了又建,有的地方房子都换成第三代了,所以GDP跑哪去了,GDP蒸发了。国外拿坡仑时代的房子都还在,就是财富都积累了。我们是盖两年就拆,都算了GDP,但是积累量有限,质量不够。别人房子用了几百年还金碧辉煌,我们弄几十年就没了。就是说我们没有解决怎么样有质量、可持续发展方面的问题。比如我们GDP占世界5%,但是我们消耗资源太多了,我们消耗的原油是17.8,原煤39.6,粗钢是31.8,氧化铝24.4,水泥是44.7。全世界将近一半的水泥都被我们用了,到处都在搞建设,到处都是工地。我们消耗的每吨标准煤实现的GDP是世界平均水平的30%,我们用水总量与美国相当,但是我们GDP只有美国的1/6。什么叫粗放?这就是粗放,资源消耗量很大,环境破坏很大,发展速度很快但成本代价很大。我们的增长高度依赖资本的投入。我们投资率很高,接近40%,印度只有20%的投资率,但是它的GDP增长也达到8%,我们投资率是它的一倍,投资效率很低。现在有很多人比较印度和中国,哪一种增长更有持续性。国外学者写文章用乌龟和兔子赛跑来比喻中国和印度,说中国是快但怀疑能否持续。

再是我们没有多少技术。我们号称“世界工厂”,搞了很多制造业,因为没有技术,我们只拿一点加工费,技术都是别人的,利润也都是别人的。现在报纸登高技术产业出口增长30%,但那不是高技术产业出口,是高技术组装出口。我们现在是电脑和手机的第一大出口国,但都不是自主产权,不是自主技术。我们技术的对外依存度越来越高,大学办了那么多,但研发能力跟不上。还有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没有扭转,二氧化硫排放全世界第一,二氧化碳排放可能过五年要超过美国,酸雨面积不断扩大,污染就不用说了。这都是我们的代价。资源对外依存度提高,由于国内资源跟不上,进口石油,进口原料。你进口多了就要涨价。大家都知道现在世界上是中国买什么什么就涨,中国卖什么什么就跌。不仅如此,我们进口资源还有很多风险,商业风险、经济安全的风险、军事安全的风险。就说从中东进口油,我们没有远洋舰队,只能租用国际油轮,这在和平年代当然可以,但万一打仗怎么办呢?

诸如此类的问题很多,所以中央经济工作提出,把又快又好转向又好又快,快主要指的速度,好是指质量和效益。这表明我们更加强调好的方面,把快放到第二位置上,只有在好的基础上快才是有意义的。当然,我们还是需要一定的速度,因为我们还是发展中国家,要继续奔小康,要提高人均GDP,这些都需要速度。但是这个速度应当是经济效益比较好的速度,是人民群众得到实惠的速度,是资源消耗比较少的速度,是环境得到保护、经济波动比较小的速度,是增长可以持续的速度。如果单纯追求速度,不管资源环境代价、不管收入分配,不管经济是不是波动,那这样的速度我们是不需要的。所以指导思想可以归结为四个字:又好又快,四个着力就是解决又好又快的问题,主要解决好的问题。

三、2007年经济工作的主要内容

第一,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把平稳增长好势头保持下去。因为当前的形势需要我们稳政策、控投资、促消费。一是稳政策。就是要坚持双稳健政策,稳健的财政政策、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但是,可以根据形势变化做一些微调。为什么要继续坚持稳健的财政货币政策,是为了把经济平稳增长周期能够保持下去。从实际情况来看,财政货币政策还有不稳健方面,就是地方各种预算、项目建设投资增长非常快,财政是扩展性的,2006年前八个月就把全年计划的两万五千亿元信贷指标用光了。但是稳健也要有相应的结构调整,就是我们财政政策在保持必要的基础设施投资的同时,要大量增加公共服务的投资预算,加大对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公共卫生、公共服务的投入,要加大对自主创新建设的投入,加大对社会保障的投入,加大对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投入。二是控投资。要控制固定资产过快增长,现在投资不完全是审批制了,除了财政以外,企业投资实行备案制。所以要加强新建项目的准入,包括环保的准入、安全的准入、能耗的准入。还要调整投资结构,要增加服务业的投资,增加农业的投资,要建立增加新生产能力与淘汰落后产业挂钩的机制。控制投资还有很重要的一关就是把握好土地这个闸门,工业用地不能低于当地基本地价,不能搞零地价。要提高征地的补偿标准,还要保证失地农民生活水平不能下降。现在全国两三千万失地农民没地,就业又没有技能,成为社会不稳定因素。三是促消费。我们说投资过快,生产的东西怎么消化掉,就是要消费。现在老百姓敢消费吗?不敢。因为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基本问题没有解决。还有,目前要扩大消费就要提高农民、城镇低收入居民等低收入者的收入,只有这些低收入者最有消费激情。经济学家叫边际消费倾向,低收入者增加一块钱都会买东西,不像有钱人,增加钱对消费来说没有多大意义。所以,怎么样增加低收入者的收入是我们的当务之急。因此,农村公共服务,如合作医疗、基础教育的支出能力要提高,城镇的低保和最低工资的标准也要相应提高。另外,政府也要增加一些消费,我们可以购买公共服务,提供给老百姓。比如农民工的培训就可以由政府掏钱进行,劳动者的素质提高了,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就更强。我们也可以购买文化活动,无偿提供给老百姓。{page}

第二,发展现代农业、加快新农村建设。农业粮食丰收的情况下,很容易放松农业,特别是放松粮食生产。一定要把“三农问题”放在重中之重,不能放松、不能动摇、不能减弱。怎么样稳定增加三农投入的机制?现在提出“三个高于,两个主要用于,一个明显增加”。就是国家财政资金增加要高于上年,国债用于农村建设的比重要高于上年,其中直接用于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资金要高于上年;今后财政新增教育、卫生、文化等事业经费主要用于农村,国家基本建设资金增量主要用于农村;政府征用土地收益用于农村的比例要明显增加。现在的情况是,土地收益全堆在城里了,城里越修越漂亮,外国人到北京、上海,好多人都晕了,搞不清楚中国城市都这样了,怎么还是发展中国家?等中国农村都变得像国外一样,那中国就真正小康了。

第三,节能环保为主调整结构。工业不断扩大,经济规模不断扩大,怎样节能?现在国家有目标责任制,目标责任制要分解到地方,分解到企业,特别是重点耗能企业,超过年耗能1万吨标准煤的企业,政府都要跟它签订合同。特别是重点行业如钢铁、有色、电力,重点企业都要明确节能责任,加大以节能降耗为主要目标的技术改造。节能降耗问题很复杂,能源消耗增长受到多种因素制约。一是工业化进程加快。任何国家在工业化过程中都有一个能源消耗上升的历史时期,比如80年代初期的日本,六、七十年代的美国,90年代的新加坡、韩国,能源弹性系数大于1,都有这么一个阶段。还有,城市化也会加快能源的消耗。因为生活水平提高,以前一周洗一次澡,现在每天都洗澡,消耗的都是能源。我们正处在爬坡期,这个爬坡期任何国家都有,工业革命越早,山峰越高,发展中国家峰低一点,但是我们也处在爬坡阶段,节能很难。我们单位GDP能耗改革开放以来实际是下降的,但是近两年由于产业结构变化,能耗又上升了。为什么?钢铁业发展了,石化、有色金属等高能耗产业发展过快。节能不光是技术的问题,还有产业结构的问题,结构性因素大概占70%,技术因素占30%。产业结构不变,节能怎么结?当然,我们说节约要有激励机制,便宜的东西大家不会节约,水价便宜不会节水,现在好多小区有热水,但很多人不用,因为感觉用热水贵。如果自来水跟热水一样贵,不节约才怪呢。为什么现在浪费严重,就是因为资源价格太低。怎么建立激励机制?就是要靠价格。提价以后,低收入者怎么办?政府给他补贴。怎么让他不排放污染?要设立环境税制度,收排污税,要用经济的办法来解决资源环境问题。

第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这个关系中国经济之未来。中国经济可不可持续,中国能不能从大国变为强国,有没有自己的创新能力是关键。要不你永远强大不了,你就永远贴别人的牌子,永远挣血汗钱,挣了血汗钱又把孩子送到国外念书,又把钱还给别人了。如果知识经济上不去,你只有永远当苦力,这就是新的体力和脑力的分工,是以知识为基础还是体力为基础,你自己选择。所以,我们一定要加快自主研发能力建设,关键是企业。怎么把企业研发能力搞上来?原来科技资源都集中在国内大学,而国内大学缺乏科技产品市场化、商业化机制,做出的东西可能很好看,但是不能市场化。怎么解决这个问题?中央明确了要以企业为主体,但我们的科技资源很难往企业流动,现在的本科生、研究生毕业后都往政府机关、事业单位钻。所以,要形成机制,让高端人才愿意往企业去。企业没有一流的人才,怎么有研发能力?最近,国家出台了中长期科技政策配套60条,里面有很多特惠政策,比如企业的研发投入所得税按100抵扣,不仅奖励50%,而且那100也不用交税;政府采购制度规定,要优先采购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产品。就是要通过一系列优惠政策来推动国内企业的研发,把国内自主研发能力做强。我觉得自主创新最重要的就是知识产权,就是说你必须有最后自主产权。我们可以利用外部资源,可以整合国际科技资源,但是一定要把知识产权拿到。为什么要自主创新?因为单纯资源的投入、资金的投入已经走不下去了,因为资源的边际产出率、资金的边际产出率都在下降,增加单位投入到了一个拐点以后它的产出就开始下降了。怎么改变呢?只有提高生产率,就是科技进步和创新。现在我们生产一台电视机出口,利润10块钱,一个鼠标器美国卖41美元,我们企业拿3美元。我们老没有技术,只有老打工,流血流汗。当然不是说所有技术都要自主开发,我说以我为主,并不是所有。我们可以集成创新,把别人技术拿来整合起来创新,不是关起门来创新,科技也在全球化,全球科技资源也是流动的,你不用别人就用,你不用高端人才,美国就用。

还有,中央提出区域的城镇化问题。这个涉及房地产问题。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住房是完全商品化的。连美国都没有,美国人均GDP三万多,你到它的很多城市,廉租房一片一片的,香港房价很高,全世界都数得上,但是老百姓没有意见。为什么?40%人住的廉租房,富人才不管它涨不涨呢,他有钱,两万元一平方米也无所谓。政府在这里的责任是什么?是提供廉租房。我们老说房价高的问题,但忘记了个重要的东西,就是没把高收入者和没有能力购买商品房的人区分看。我觉得只要没有泡沫,商品房价格上升没有什么不可以,相反还可以增加政府财政收入。政府财政收入增加了,还可以建更多的廉租房,提供更多的廉租房。所以不要把问题搅合在一起,找问题就要找到症结,政府要做的是提供廉租房。当然,政府在稳定房价上也可以采取措施,包括提供中小户型等。就是说,在房子问题上政府不能缺位,但也不可能使所有居民都去买商品房。

再一个就是城市群的问题。这次中央工作会议提出,经济发展是不均衡的,全国城市分布很不均衡,经济也很不平衡,就是说经济在集中。为什么集中?生产要素在向大城市集中,比如长三角、珠三角集中接近40%的GDP,而且还在集中。为什么?市场化流动向回报高的地方流动。哪个地方回报率高?城市回报率高。而且它每年比重还在提高,上海2006年要过一万亿,2005年是9000多亿。什么叫城市群?不是城市堆在一起,它就像企业集群一样,城市群有内在联系,有专业分工,都是由高速通道连接的,而且城市间有内在经济联系的。长三角现在就是三小时通达,就是说16个城市相互间任何地方三个小时都能到,城市间全部轻轨化。这种形态发育出来以后,行政的壁垒慢慢打破了,异地就业、异地上学这种现象很普遍。现在北京和天津修京津高速公路,如果火车站能连上,异地活动都会大量增加。就像欧盟一样,你会发现很多德国人跑到法国上班,荷兰人跑到德国上班。早晨开车去了,晚上回来。有的是周一去了,周五回来了。城市网络化,异地就业出现,要素流动大大加强,要素流动一加强专业分工就出来了。我们说这种城市群的形态很值得研究,经济发展离不开空间这种形态。

还有,就是改革的问题。改革也涉及很多领域,包括国企改革、能源资源价格等。我个人看法是,财税体制一定要做一些调整,要不然以增值税为主的体制,就会导致地方拼命搞工业,只有工业有增值税,服务业没有,只有投资才有增值税。人大正在讨论物业法,西方很多国家地方政府收税主要是财产税,40%以上是财产税。如果是财产税40%,加上居民个人所得税占20%,有70%是直接税而不是间接税。是财产税和所得税的话,搞工业的激情就会变化,因为有钱人肯定不会到烟囱多的地方居住。

最后一点就是开放问题。现在我们顺差很大,国际收支严重不平衡,所以要找到一些办法适当抑制出口,扩大一些进口,包括战略性资源的进口。要限制加工贸易的发展,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实行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并轨。要加强国际收支管理,外汇储备多了,要增加企业对外投资渠道,包括企业去并购一些资源性的企业,并购一些高新技术的企业。政府要在体制上、经济上能够鼓励企业对外并购。并购有什么好处?把它的技术、品牌、市场都能拿过来,有实力的企业可以去做,当然这条道路不是那么容易,可能会曲折,但是企业都是要国际化的,要走出去,就得要学。还有,就是要进一步推进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汇率要增加弹性。外汇储备结构也可以适当做调整,我们现在美元大概占70%,但是美元在贬值,我们抛美元也不行,抛一点国际就有反应,美元会更贬值,导致咱们手中的美元更不值钱。所以,这些问题需要慎而又慎。

时间关系,我就给大家汇报这些,说的都是个人观点,不代表任何机构,也不代表任何单位,只是给大家参考,谢谢大家!

责任编辑:刘晓楠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