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多元化社会思潮(4)

核心提示:不少西方人士认为,中国还不能称为真正的大国,因为中国还不能输出自己的价值观。我们没有把社会发展、经济发展取得的成果转化为对社会主义的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理念和价值观如何得到国内外的广泛承认,这是我们面临的严重挑战。另一挑战是我国的国家软实力不强,这意味着抵御西方分化、西化的能力不强。

第四个问题,是意识形态的党性、民族性和人类性的关系。意识形态的本质是党派的思想体系,但是,意识形态如果没有人类性,没有全民性,就没有渗透力。这两者怎么结合?实际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力图把党派性和人类性揉合在一起。比如全中国人民、海外华人都能够接受民族精神、爱国主义精神。开拓创新的时代精神全世界人都能够接受。把人类性和党派性、阶级性统一起来。这是一个特点。当然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跟西方意识形态不同是西方意识形态明明代表着某个阶级的利益,但是硬要表达为全人类的利益。我们公开声明代表广大人民,尤其是中国最广大人民的利益,也同时表达了全世界人类进步的想法和要求,所以跟西方意识形态是不同的。

那么,西方提出的普世性话语如民主、自由、人权,我们要不要讲,怎么讲?这就是我们遇到的难题。马克思分析得很清楚,自由、人权、民主都是资产阶级在发展市场经济过程中提出的,带有浓厚的资产阶级印记。那么,我们怎么谈这些呢?以民主为例,现在我国学者有三种典型的表达。第一个是中央编译局的愈可平研究员,他提出一个口号叫“民主是个好东西”。这个口号很多人批评,讲民主是个好东西,就把民主抽象化,把它变成了一种超越国家性质,超越时代要求的抽象的东西。第二个提法是在瑞士日内瓦一个亚洲研究中心当研究员的张维为提出的,他的口号是“好的民主是个好东西”。实际上是针对愈可平的。他认为民主有两种,一种是好的,一种是不好的。南美洲、亚洲、非洲的很多国家学欧美的民主,结果搞得国家混乱不堪。所以他一再强调民主是个手段,即使作为一个价值,也不是最高的价值,更不是唯一的价值,而是服务于其他的价值的。第三个口号是中国社科院政治所研究员房宁提出来的,他提出的口号是“民主还是国产的好”。就是把民主分成是西方产的和中国产的。这三种对民主的解释,实际上就涉及了不同的看法,我觉得这种状况就比较好。对于西方的一些流行话语,我们能够拿过来,经过改造吸收,不仅可以将一些我们特有的内涵丰富原有的内涵,而且还可以通过这个渠道让它走向世界,这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走向世界的一个通道。所以不能简单地拒斥西方的普世性话语,也不能简单照搬,要经过我们的消化,赋予新的内涵,有选择、有条件地加以利用,这恐怕是我们面临的又一个重大任务,要进行词语方面的清洗和审视。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多样化的社会思潮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多样化的社会思潮,这是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最根本的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能够引领多样化社会主义思潮,引领文化建设,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大繁荣、大发展。

怎么引领?比较关键的是这么几点:第一点就是要充分阐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创新,并且转化为全体人民的共识,这是根本的问题。我们现在最大的矛盾是什么?一方面社会有很大的发展,但是另一方面,人们认为这不是社会主义的功劳,都把它归结到搞资本主义。我前年访问日本时,日本共产党的一位老理论工作者说他们感到目前中国最大的一个问题,就是提高国民的自觉性,也就是如何把中国发展建设的成就转化为国民对国家的认同,对国家制度的认同。首先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创新之处讲清楚,而且能够通俗易懂地让人民群众接受。简单而言,马克思主义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最大难题就是革命没有像马克思预料的那样在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爆发。首先爆发在俄罗斯,然后是资本主义很不发达的亚洲,包括中国。这不但出乎马克思的预料,列宁也没有解决的一个问题就是这些资本主义不发达地区进行革命之后,社会主义怎么搞?所以,既然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要解决三大问题:第一什么是社会主义,怎么建设社会主义;第二,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么建设党;第三,需要什么样的发展,怎么发展。这三大问题,马克思、恩格斯、列宁都没有解决,斯大林和苏联也没有解决,毛泽东也没有真正解决,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创新的伸展点。

这些国家搞社会主义以后,必须要面对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跟资本主义长期共存的问题。这个问题是马克思从来没想象过的,因为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发达地区爆发社会主义革命,将很快带动整个世界潮流,却从来没想过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还要长期共存。但是,由于社会主义在资本主义的外围——不发达地区爆发,就不能够形成核心层轰动效应,不能产生多米诺骨牌效应,外围搞社会主义不能影响整个资本主义核心地区的走向。事实表明,想通过武装革命来根本推倒资本主义是不可能的。这个问题直到毛泽东晚年才意识到。所以,邓小平的改革开放就意识到和平发展是时代主题,社会主义要和资本主义长期共存。这是从根本上影响马克思主义发展的一个重大的问题。

第二个问题是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关系的问题。在马克思、恩格斯的设想里,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搞了社会主义以后,可能会超越市场经济实现一种新的经济形式。但是,现在社会主义在不发达的地区首先建立,世界经济的主导力量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要跟资本主义长期共存,就必须搞市场经济,必须融入到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中去才能够发展壮大,不然就不可能积累力量,真正在经济上、在社会发展上超越资本主义。所以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就不可避免地对接。这也是从根本上改变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方向。

第三个问题是社会主义自身的改革开放。在马克思的想象中,社会主义不存在自身改革开放的问题,应该是自我完善,不存在着参照别国自我改革的问题。但是现在我们要跟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接轨,就必须改革,要按照世界通行的规则跟资本主义打交道,做生意,把国门打开,向资本主义开放,这又是一个崭新的问题。

这三大绕不开的问题对社会主义建设形成了三大尖锐挑战。第一个挑战就是社会主义的多样化问题。不能再像马克思原来设想的,社会主义只能搞一种模式。现在是千差万别的不同国情的国家不少都在搞社会主义,但必须要有民族特色,要符合一个国家的具体国情。所以中国共产党有两个口号体现了创新,第一个是毛泽东提出的,马克思主义要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要民族化;第二个口号是邓小平提出的,社会主义要特色化,要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不根据本国国情,社会主义不可能立足。

第二个挑战,如何善于向资本主义学习。向资本主义开放,向资本主义学习是没有问题的,但是怎么善于向资本主义学习,在这个学习过程中怎么不被资本主义吃掉,这是值得深思的。所以小平一再讲,改革开放这件事是很冒险的,但是我们又必须打开国门,关起门来搞社会主义死路一条,打开国门有可能杀出一条血路,但也可能走到邪路,被资本主义吃掉,所以要善于学习资本主义。这个善于学习资本主义,就是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始终结合十七大讲的“十个结合”。把坚持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和推进马克思主义创新结合;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结合……有十个结合的经验,我们就坚守了底线,既改革开放又不被别人吃掉。

第三个挑战就是共产主义理想的挑战。要和资本主义长期共存、实现共产主义是一个相当漫长的历史过程,这点在今天大家都很明确了。小平同志强调,实现共产主义是需要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努力才能达到的。以前说跑步进入共产主义,共产主义理想是实实在在摆在我们面前的,所以共产主义力量激动人心、鼓舞斗志,今天共产主义理想变得很遥远了,它能不能成为我们的理想?能不能激励斗志,鼓舞人心?所以我们面临的一个重大挑战是怎么确立全党的共产主义信念?现在很多人将共产主义看成是遥不可及的,所以怀疑共产主义理想的现实性、科学性,这形成又一个新的挑战。我们看到,十七大以来共产主义理想有两个转变,一个转变是提出了很多阶段性目标,把阶段性目标作为实现共产主义理想的过渡。比如说21世纪有三大目标,头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头50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本世纪内基本实现一个富强、文明、和谐、进步的社会主义国家。另外一个很重要的转变是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用共产主义的价值目标来鼓舞人。现在宣传共产主义不是宣传它的制度构架,更多的是宣传它的价值目标。共产主义的价值目标,也是社会发展的价值取向,有两条是坚定不移的:一个是劳动的解放和劳动的复归。也就是马克思提出的把人们从奴隶般的、服从分工的劳动中解放出来,使劳动成为人的第一需要。劳动成为人的第一需求,人才有健康的精神追求,才有无穷的创造力,才有真正的自由发展的空间,整个社会才充满着健康活力。第二个是每一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这个大家都讲得很多,我就不多讲了。

(作者系中国社科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副院长

据宣讲家网站报告录音整理)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印刷、出版,违者负知识产权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李贤博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