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认为,应该民以孝为先。按照自然顺序,有天地后有万物,有万物后有男女,有男女首先有家庭,有家庭之后才有社会,所以首先对生你养你的父母感恩,有这样的心情,有这种孝,才可能做到对朋友的信、对君主的忠。总体上说来,古人认为是看你对你的父母怎么样,就知道你对待朋友会怎么样。“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等,孔子说的孝是什么呢?不是物质上的满足,这不叫孝。孝的核心是什么?敬。是精神层面的,孝敬。
第四,忠信,诚实守信。在现代社会这太重要了。孔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人要没有诚信怎么交流?哪句话是真的?不管是作为个人,还是社区工作,还是国家管理,这一点都太重要了。商鞅变法很大胆,限制既得利益者的权利。当时地位高的人可以分封一个城,商鞅认为国家土地有限,这样分下去,国家土地越来越少,个人力量越来越大,对国家整体的发展不利,所以就规定封城只能继承三代,超过三代国家收回。这样一种改革的变法,颁布出来没人信,认为太不可思议了。他怎么办?在城门那儿立一块木头,谁能把这根木头扛到城北门去,赏银十两。没人信,就再加十两,达到二十两。这时,有人说反正无所谓,扛着玩,不给就不给,于是扛着木头到北门,商鞅马上兑现承诺,这就是诚信的重要性。晋国的晋文公姬重耳在外逃亡19年,有时候饭都吃不上。他到郑国的时候,郑国不给他开门,不招待他,于是他向在田野工作的农夫要饭吃。农夫能带多少饭,自己吃都不够,就给了他一个土块。他拿着土块生气,认为是在戏弄他。刚准备打农夫,手下人劝阻说这是吉兆,农夫给你土地呢。于是,重耳就不认为这是一个玩笑,他认为这是天意,给你土地意味着自己将来有朝一日会拥有土地,回国能够做君主。重耳把土块恭恭敬敬放在车上拉走了。由于经历民间的种种辛苦,他能了解老百姓的苦,知道民心的重要性。后来晋国的力量强大了,就要继续扩张,有手下说还不行,虽然晋国在诸侯国之间有威望了,物质有一定基础了,兵力也很强了,但是现在缺最关键的一样东西:信。于是晋文公派兵去攻克元,一个很小的国家,之前告诉士兵只带三天干粮。打仗哪有三天就完成任务的,士兵都不理解。到了元,围而不打,到第三天这小国家一看国内储存有限,就准备开门投降了。晋文公这时却命令撤军。那他包围这个元国的目的是什么?不是要打下这个城,而是要证明说话算数,说三天就三天。在他看来,攻打一城的重要和取得信的重要,两者权衡,他认为信更重要。信用的建立是需要时间的,通过一件事证明不了自己的信誉,但是失去信誉则是瞬间的。南京冠生园是百年老店,用隔年的馅儿做月饼,百年老店一下子就没法经营了。所以我们做领导的,不说则已,说了就要做到,要谨慎,诚实守信。对待知识也是这样,“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都是传统文化的闪光点。所以说中国人是最讲诚心的,讲诚心讲到什么程度?都有点迂了。尾生和女朋友约会,约会地点在桥下柱子那儿。结果大水来了,他怕女朋友来了找不到他,抱着那柱子,水把他淹死,宁可淹死他不改变地方。孟子说,“杀身成仁,舍生取义”,这就证明生命和信用,血肉之躯的存在和精神层面,中国人是更注重精神的。
第五,谦虚恭敬。中国传统文化里把谦虚恭敬提高到很高的高度。周公《易经》里有一道,“大足以守天下,中足以守国家,小足以守其身:谦之谓也”。周易64卦,乾卦是64卦之首,就是让人谦诚、谦虚。从山的角度来看,哪怕像山一样的伟岸,也把自己屈尊在大地之下,不管是包容还是忍,最终的指向都是谦。当然,孔子反对过分做作地谦恭,说“巧言令色鲜矣仁”。有些人点头哈腰的,只要比他地位高一点,他那个腰就好使。《周易》里认为谦的最高程度是损己而利人,宁可自己受到损失,也要让更多人受到救助、恩惠。所以,中国古代哲学更多是引人向善,就是人格的自我完善。见利思义,舍生取义,任何一种文化没有提到这样的高度来表述。苏武牧羊19年,始终也不放弃手中的节,那是国家的象征,作为国家的使节,他始终不失尊严。“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我给西方人讲国学他听不懂。“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就是个体的生命和精神的追求,这种抉择让人敬佩,很难模仿,这个境界太高了。
坤卦要看大地,大地的特点是“直、方、大”。在陕西关中平原,看到的就是直方大。往远处看,大地是水平线,是直的,由水平线的直想到人应该像大地的水平线一样正直。方,天圆地方,地是方的,人也应该是方,方就是有原则。更重要的是大,君子也应该像大地一样心中要大,要容得下一切。
第六,以民为本。孟子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以民为本,这是从管理者的角度考虑的。要使这个国家兴旺发达,继续发展,谁最重要?“水可载舟,亦可覆舟”。“依礼而行”,就是遵纪守法。孔子说“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矩是规矩、礼法、社会道德,就是你内在的欲望和社会规范已经融为一体,这是最高境界。庄子也提到这个,他说,人生活在世上,要“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名是名誉,刑是刑法。你做事在这之间掌握这个尺度,淡薄名利,保持一种乐趣心态。不同的学派有不同的特点,儒家更多是忧患,道家更多是乐观,但是他们也有兼容的地方,面对未来更多是忧患,面对坎坷更多的是乐观。汶川大地震可以震倒房屋,但震不垮中国民族这种奋进向上的精神。
以上所讲,是我个人的认识体会,仅供大家研究参考。
(作者系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据宣讲家网站报告录音整理)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印刷、出版,违者负知识产权法律责任)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