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要解决的重点问题
按照中央的要求,这次学习实践活动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一面旗帜,突出一个主题,围绕一个总要求,明确三个着力点。高举一面旗帜,就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突出一个主题,就是科学发展;围绕一个总要求,就是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明确三个着力点,就是要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的思想观念,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着力解决党员干部在党性党风党纪方面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我们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要紧紧围绕这三个着力点下工夫,求突破,见成效。
第一,要解决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的思想观念,也就是解放思想。最近胡锦涛总书记反复强调这个问题,与1978年的真理标准大讨论以及1992年小平同志南方讲话这两次思想大解放相比,新一轮思想解放有四大特点:
首先,这是更高起点上的思想解放。和前两次在经济濒临崩溃或改革停滞不前亟需寻找出路的历史情况不同,这次是在我国已经连续五年实现两位数高度增长、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基础上的解放思想。这次强调的是居安思危,抓住历史机遇,形成新的发展思路。其次,这是更加民主的解放思想。在思想发动上更加注意营造宽松、宽容、宽厚的环境,广开言路,倡导讲真话,在取得更多共识的基础上推进科学发展。再次,这是更加理性的解放思想。最后,这是具有更强实践性的解放思想。前两次解放思想以解决关键问题为主,这次思想大解放除了要转变观念,核心是要变革阻碍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开创改革开放的新局面。
中央提出,要通过学习实践解决发展中思路不清、信心不足、方式落后、质量不高、后劲不足的问题,其中主要的问题就是观念太陈旧、思想不解放,而这跟个人的学习能力弱、知识更新速度慢是分不开的。应该承认,我们的经济社会发展存在着结构不合理、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干部队伍的知识构成也存在结构不合理、发展不平衡的问题,特别是受传统政治生态的影响,少数领导干部在谋官、谋人上花的精力太多,在谋事上花的精力明显不足,甚至对本部门、本行业的专业知识,特别是前沿科学知识都不甚了了,长期当领导内行的外行,这是不行的。不了解本行业的经济运行规律,不掌握必要的科学知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然会沦为空谈,甚至会形成一种用盲目跟风的不科学方式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第二,要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重心是实践,检验学习实践活动是否取得成效,最重要的标准就是,是否联系了本单位、本地区的实际,解决了影响、制约发展的突出问题。三鹿奶粉事件发生以后,影响非常大,农业部就把奶站整顿、奶业扶持和饲料行业整治这三件大事作为其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行动,从奶畜饲养、生鲜奶的收购生产这些环节加强监管。
有的同志认为自己思想已经很解放了,其实这可能就是思想不解放的表现,因为看不到差距,就是最大的差距;看不到危机,就是最大的危机。我们只有深刻认识到自己存在的优势和劣势,认识到自己在观念和工作上存在的差距,才能跟得上新一轮思想解放的要求。
此外,学习实践活动的成果不仅要体现在观念和思路的转变上,还要落实在机制和制度的建设上。政绩工程的危害讲了这么多年,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搞政绩工程?今年四月,人民日报就把清明节期间各地搞公祭、抢祖先的现象总结为四句话:伏羲东奔西走、皇帝四海为家、诸葛到处显灵、女娲遍地开花。有的地方搞文化政绩工程甚至到了令人吃惊的地步,有人说,搞政绩工程是“花老百姓的钱,露当官的脸”。我认为,在这样浩大投资的背后,等着吃唐僧肉的人还不知有多少呢!虚假政绩的背后,往往隐藏着严重的腐败。为什么政绩工程屡禁不止?如果只重视显绩、统计数字,而不重视潜在的成绩这样一种干部考核的趋向不改变,那些符合科学发展的事儿就会没人做,那些眼前得利却有害长远的事儿就会有人去干。所以,要用科学的政绩观和用人观推进干部制度的改革创新,这是落实科学发展观要解决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制度导向。
第三,着力解决党员干部在党性党风党纪方面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离不开科学的世界观,有些发展问题本身是清楚的,但因为受很多因素的掣肘而久拖不决。久拖不决往往是地方、部门和个人利益的牵制和博弈。因此有人说,领导干部的人品也是生产力。
胡锦涛总书记强调,这次学习活动要着力解决党性不强、党风不正、执政不严的问题,要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坚持讲党性、重品行、做表率。
咱们的改革是从全党、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的,但不一定每个地方、每个人都会同步受益,当改革措施和领导干部自己所在的部门、地区发生利益冲突,甚至和个人利益向背时,能不能识大体、顾大局,处理好个人和组织,局部和全局的关系,就是对党员干部党性的最大考验。
这样的考验时常都在发生,例如中央从产业升级和节能减排出发,决定关停一些地方的高耗能、高污染企业,对地方来说,这就意味着财政收入的减少和就业难度的增加。还有机构改革、转变职能、并镇撤乡也涉及到很多干部的升降去留。是积极贯彻中央决策,还是拖着不办或者打埋伏,这些都检验着我们的党性。
讲党性还必须牢固树立宗旨意识。党在群众中的形象也是以我们每个党员干部的党性和作风来表现的。现在咱们社会有四大矛盾:贫富矛盾、城乡矛盾、劳资矛盾、干群矛盾。其中干群矛盾起主导作用,我们有些干部“为穷人说话,替富人办事”,为穷人说话有形象,替富人办事有好处。话是假说,事是真办,这是一种作风严重不正的表现。
重品行就是要自尊自重自警。十七大报告把个人品行和履行家庭责任都写进党代会报告,这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是第一次,说明了我们党对品行问题的重视。其实品行反映了党员干部的权力观、地位观和利益观,而这三观又来自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正是渗透于一言一行中的、没有任何矫揉造作的优良品质,形成了很多优秀共产党人风华绝代的特殊气质。
大家知道,过去国民党有两大特务组织,一个是军统,一个是中统,军统局长是戴笠,中统局长是徐恩增。我们党的高级领导李克农将军打入了中统的核心,他送出了很多重要情报,使我们很多领导人免于被敌人捕杀。后来党中央出了叛徒,李克农将军才紧急撤退,直到李克农将军脱险之后,徐恩增才恍然大悟,拍桌子砸板凳,捶胸顿足地说,我怎么光欣赏他的才干了?我怎么早没注意到啊?这个人每天工作十几个钟头,不贪、不奢、不赌又不嫖,怎么看都不太像自己人,更像个共产党。所以,品行问题是内心世界的自然流露,有什么样的内心世界就有什么样的品行。党员干部不能做模仿秀,更不能搞人格分裂,做“说一套、做一套”的两面人,必须在长期实践中,不断磨炼和内省,刻苦改造世界观。
其实每个人一生中都会经常面临一些可能使自己脱离正确人生轨道的诱惑,而对党员干部来说,这种诱惑尤其突出,因为对一般人来说,诱惑主要是来自外界环境的被动刺激,但掌握着重要权力的党员干部,会成为市场主体公关的对象,这种诱惑是主动的。党员干部作为普通人,也有七情六欲,有物质需求,有不平衡的心理。面对金钱、美色等诱惑,高素质的党员干部会断然拒绝,而有些人会出现动摇、犹豫也是不奇怪的,关键就在于他的自控力能不能战胜诱惑。所谓自控力首先就在于对道德底线的坚持,我们不要求每个党员干部都是圣人,但每个人都要知道自己不能超越的道德底线在哪儿。
现在有些堕落腐败的党员干部喜欢把自己犯错误的原因归结为不学法、不懂法,其实他们多数不是真糊涂,而是装糊涂,是因为自己心存非分之想和侥幸心理。这次中央强调,要解决好党性不强、党风不正、执行党纪不严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把干部队伍建设成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骨干力量。
在这次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实践活动中,中央再次提出,党员干部要带头参加学习实践活动。总书记要求,首先从中央常委做起,带头调研,带头解放思想,带头分析检查,带头整改落实,这样就能把科学发展观转化为推动科学发展的坚强意志,谋划科学发展的正确思想、思路和领导科学发展的实际能力,以及促进科学发展的政策措施,才能使老百姓感受到一种新变化和新气象。
以上就是我学习中央精神和总书记讲话的几点体会,不对之处,欢迎同志们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报告人系红旗出版社副总编,
据宣讲家网站报告录音整理)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印刷、出版,违者负知识产权法律责任)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