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经济> 正文

魏杰:宏观经济热点问题

 (本稿未经报告人审核。作者观点不代表宣讲家网立场。未经宣讲家网站同意,请勿转载。)

今天,就中国当前的宏观经济问题,我与大家做一些沟通。

现在,宏观上最主要的压力就是增长速度急剧下滑。关于经济增长,国家曾经制定过一个目标,就是我国GDP每年的增幅要保持在8%—10%之间,简单地讲,就是“八九不离十”。最高不要超过10%,尤其不要超过11%或者12%,因为一旦超过10%,我们的能源、原材料和交通运输这三大资源供给就会出问题,尤其超过11%以后,煤电油气运就全面紧张。当然,增长速度也不能低于8%,因为低于8%的话,就业就会出问题。大家都知道,2030年我们要完成工业化和城市化,所以从今年起,每年必须新增就业人口一千万。因此,2009年我们的重要任务是保经济增长。具体来讲,就是保增长速度不能低于8%。

怎么样实现这个任务呢?决定经济增长速度有三个因素:一是投资,二是消费,三是出口。2009年我们要保经济增长,靠出口拉动显然已经不可能了,这里有两个原因。一个原因是如果继续靠出口拉动的话,中国的增长方式就仍然是出口导向型的经济增长方式,而出口导向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在全世界都已经失败了。1987年日本出问题和1997年东南亚出问题,都是出口导向型经济惹的祸。因此,出口导向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已经不可能保证一个国家的正常发展。我们这次出问题,实际上也是由这个增长方式引发的。所以,不能只把责任算在美国人头上,我们的问题在于1998年后我们所实行的出口导向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到了2007年,我国出口对GDP的贡献接近40%,而这个数字在1998年只有12%。接近40%,那是典型的出口导向型经济的结果,使得中国出现了双顺差,即贸易顺差和资本顺差。贸易顺差是指出口远远大于进口,其实质是我们辛辛苦苦生产了一大堆产品,换回来一大堆别的国家的纸币。资本顺差是指大量的外资涌入中国,而我们资本流出去的少。双顺差的一个结果是国内通胀。大量的外汇涌入中国,迫使中国的中央银行发行人民币收购这些外汇,结果人民币发得太多了,国内通胀压力很大。从2003年5月起,我们的通胀压力基本上没有减缓,原因即在于此。而双顺差导致的另一个结果是财富缩水。我们手里的外汇成了烫手的山芋,因为外汇在国内是不能用的,它是对外购买力的符号,所以只能用于对外投资。为了我们外汇的增值保值,只有对外投资,就买了美国5000多亿美元的国债,结果美国人宣布美元贬值,首先受损害的是我们。此外,我们还买了美国一些企业的债券,比如说两房债券,一共买了4千多亿美元,结果企业也出了问题,最后还成了美国人迫使中国一起救市的一个筹码。美国说,中国应该继续买两房债券,如果不买,美国就完了,中国的4千亿也就没有了。所以,外汇成为中国财富缩水的重要通道,现在对外投资基本上都是亏的。我们成立了中国投资公司,进行主权经营,基本上没有赚钱。出口无法再拉动经济的另一个原因是,因为美国的次贷危机,全世界出现了金融危机,对中国产品的需求也在减少。

所以,要保增长,只能靠国内的投资和消费。2009年我们的基本思路是靠内需拉动中国的经济增长,保持增长速度在8%以上。

保增长如何靠投资拉动

投资和消费对于经济增长都有作用,但一般来讲,投资见效比较快。就中国的实际情况来看,我们的投资一旦运作得好,最快六个月到九个月,最慢一年就可以见效。消费见效比较慢一点,从启动到见效,最快需要一年,鉴于我们现在的增长压力很大,那么,首选当然是投资了。

怎样通过投资来保经济增长?一般来讲,投资分为三种。

第一种投资叫“民生投资”。民生投资就是我们讲的公共产品投资。公共产品有四种: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社会保障、基础设施。民生投资的主体是政府。

第二种投资叫“生产性投资”。生产性投资就是对各个产业的投资,比如说对制造业的投资,对资源类、产业类的投资。生产性投资的主体是企业。

第三种投资叫“资产投资”。资产投资在中国主要指股票投资和房地产投资,有时称为资本市场投资和房地产市场投资。资产投资的主体是公众。

 民生投资的主体是政府,是我们首先启动的一种投资。国务院讨论启动经济保增长,主要讨论的就是民生投资,我们讲的4万亿投资,主要指的也是民生投资。所以,民生投资成为2009年投资拉动经济的一个重要途径。

我们刚刚讲了民生投资包括四个内容,其中资金运作最大的是基础设施投资。基础设施投资又分了四个方向。

一是轨道交通。就是城际的高速铁路和城市内部的地铁。按照铁道部的规划,到2010年差不多是两万亿元的投资。而我估计可能会超过这个数字,因为最近国务院要公布第三批可以建地铁的城市,其中包括一些地市级城市。

二是高速公路、港口机场。按照规划,高速路七纵十八横,在2012年以前要封网。最近批准新建的机场相当数量都在地市级城市,而且原有机场还要进一步的改造,所以我估计这部分基础设施投资数量肯定会超过原来的设想。这部分投资对经济拉动的力度可能会比较大。

三是农村投资。就是建设县乡以下的公路网、电网、通信网和中心镇的上水系统和下水系统。这块的投资可能是近几年最大的一个部分。

四是环境投资。就是指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工业污染的治理,这也是这次基础设施投资中讨论最多的方向。

这四个方向的基础设施投资已经开始运作,对经济的拉动影响可能很快就会见效,因为它们的投资量都比较大。上个星期,我去京沪高铁德州到济南段调研,我发现京沪高铁就等于在北京和上海之间架了一座桥,所有的轨道不在地表而都在桥上。大家想想,这需要多少钢材、水泥?这样拉动的力度就会比较大。所以我估计,由于基础设施投资的运作,今年六月份像钢材、水泥等相关的产业就会开始回暖。最近,我还调研了几个钢材批发中心,他们告诉我,2008年的存货已经大幅度减少了。我估计存货一旦用完,生产就会起来,对这些产业的带动很快就会显现出来。今年我们的基础设施投资力度应该是1998年以后最大的一年。因此,我估计保增长应该问题不是太大的。我曾经算过一个账,我们国家的民生投资,大概投五个单位就会增加一个单位的GDP。今明两年我们民生投资这部分,中央4万亿,地方18万亿,估计最少在20万亿左右,按5:1的产出来算,形成四五万亿的GDP没有问题。2007年出口占了GDP的40%左右,也就是10万亿左右,如果2009年的出口减少一半,这减少的五万亿需要内需来解决的话,应该说投资的拉动能填补上。

因此我估计,2009年增长速度到8%以上是没有问题的。对此,学界没有什么不同的意见。但对民生投资,我们学界有四个担心。一是担心我们的投资最后会不会形成一些既没有社会效益又没有经济效益的项目。这次鼓励地方投资,会不会有些人由于政绩的原因,弄出一些没有社会效益或者没有经济效益的投资项出来?比如说高速路修好了,可是没有汽车跑,只好闲置在那。二是担心会不会出现太多的权钱交易。基础设施投资是最容易产生权钱交易的一个部分。三是担心会不会损害已经形成的民营经济。因为这次民生投资基本运作的都是国有部门,受惠的也主要是他们。如果这次投资使国有经济获得了好处,而损害了民营经济,对我们新体制可能会有损害,会不会产生国进民退的情况?在最近的调研中,民营企业对这点意见也比较大。尤其是政府投资力度太大,会不会影响到市场配置资源的原则,我们是有所担心的。四是担心虽然保8%能够实现,但解决不了就业问题。为什么?因为过去8%能解决一千万新增就业人口的时候,我们的产业结构里中小企业比较多,劳动密集型企业比较多,出口企业比较多。但这次产业结构发生了变化,大量的中小企业、劳动密集型企业、出口企业倒闭了,我们的8%是靠机械化的投资来完成的,像京沪高铁、京广高铁,基本上是现代化设备,这实际上对增加就业没有太大的意义。所以,这四个担心也就是在下一步运作民生投资中要注意的四个问题。

在整个社会投资里面,民生投资所占的比例大约在1/3左右,所以还需要启动别的投资才行。我们要启动的第二种投资就是生产性投资。不像民生投资的主体是政府,生产性投资的主体是企业,所以要启动生产性投资,就必须解决企业在投资中的困难才行。

现在企业遇到什么困难呢?主要有四个。

第一个困难是融资难。企业要投资,可是没有钱。国务院的“金融九条”以及后来国务院办公厅的“金融三十条”很大一部分内容是关于解决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最近在这方面放开的力度比较大。比如说企业并购贷款放开了,并购贷款就是企业之间的重组贷款。尤其为了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国家还加大了对担保公司的投资力度。一般来讲,中小企业没有多少资产可作抵押,大量的中小企业需要担保进行贷款,可这种担保公司通常收益比较低而风险比较高,很难完成这个任务。这次国务院加大了对担保公司的投资或贴息,使担保公司有力量来担保,就可能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另外,国家对于直接融资的放开力度也很大,比如提出来在适当的时候推出创业板。创业板实际上对技术创新型的企业很有意义,可以打通它们的融资渠道。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如果能够解决,生产性投资就会起来。

第二个困难是企业负担过重。如果负担过重,企业就不可能投资。另外,企业负担太重,它就无法用价格杠杆来开拓市场,最后投资就会很难。现在,企业的负担主要有三个。第一个是税收负担。2009年我们将准备大幅度减税,尤其降低中小企业税收负担。第二个是关于各种费的负担。国务院各个部委制定的收费,在2009年将陆陆续续取消。第三个是社会保障的负担。2008年1月1日,我们实行了新的《劳动合同法》,对企业来讲,产生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增加了成本,尤其是社会保障交纳的钱比较多,压力很大。所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同意,2009年社会保障基金可以晚交半年,这实际上是适当降低了企业负担。

第三个困难是政府对企业的服务效率问题。政府在项目审批、各种标准的制定上要提高服务效率;不然,各种审批、准入条件卡得很死,企业没法投资。

第四个困难是企业启动市场能力不足。现在好些企业之所以不敢投资,就是因为没有市场,银行也不敢贷款,所以最近我们一再强调银行要支持企业,给企业贷款。为什么银行不贷、惜贷?因为银行从自己利益出发,它明白一旦把款贷出去,如果企业生产的产品卖不掉,就变成呆坏账了。关于启动市场,我觉得这不只是流通的问题,可能还涉及到后面我们要讲的其他问题。

责任编辑:刘晓楠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