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个建议,由批发者监督贷款公司运行的资金安全问题。刚才说的是两个风险,一个是变相吸存。一个是如果小额贷款公司运营不好会拖累批发机构。对此类风险我谈三点认识,一是承担起监督责任。谁批发钱,谁就应该对自己的钱负责任。银行贷款管理最重要的内容就是要了解你的客户,我们要给一个大企业放款的时候,你是不是要了解这个客户?这个大企业你要审个够吧?所以,资金批发者要对贷款公司进行充分审查,要制定审核办法。二是从理论上我们要认识到给贷款公司批发资金,风险会小于给单一大客户。如果一个亿的资金贷给一个企业,这个企业一倒闭的话,这笔资金会暴露在风险之中,尽管说好企业倒闭的风险概率小得多,但是他只要一倒了,这一个亿损失就很大。但是,如果你把一个亿贷给一个贷款公司,他要贷给几千个客户,这几千个客户怎么可能同时倒掉呢?所以,贷款零售商倒下的风险要小于一个实业企业的风险。三是我们可以在实践过程中探讨一套跟踪贷款零售商风险的方法,要在贷款的集中度、贷款的质量和贷款的止损点等方方面面做工作。我们听说有的大银行已经开始去做这种批发业务了,希望他们能够在这个过程当中总结经验。国开行引入欧洲复兴银行的技术之后与台州商业银行合作,技术是和资金一起走的,是先有贷款人员的培训,后面才有资金的跟进,还有后面的监督。
第三个建议,银行监管者要对资金批发行的资质和批发资金比例做出限制,防止风险传递。银行要做这种批发业务的话,有的银行自身风险管理非常好,它可以去做批发业务。自己的风险管理都不好的,它就不能够做这种批发业务。而且为了不让零售商的风险过多地拖累大的机构,应该对于大机构能够给零售商的资金批发比例有一个限制。就跟限制单一客户比例是一样的,甚至可以低于单一客户比例要求。
第五,我们需要完善政策扶持环境。政策扶持环境可以有三个方面:
一是健全担保体制和政府贴息制度,因为中小企业和微小企业的风险比较高,一方面需要社会的商业担保机构,另一方面也需要政府的支持,现在刺激经济的过程当中,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都拿出很多钱在充实政府担保机构和担保基金,对于产品有市场、现在遇到暂时困难的中小企业贷款有一些贴息和担保,这是非常好的。
二是要建立正向激励的引导机制。我今天讲的是信贷市场,我希望未来中国信贷市场应该是三级牌照制度,这个思想是来自于香港银行业立法。香港有放债人条例,它是警署管的,到警署备案的。然后,它再往上有接受存款公司,有限持牌公司,他们都是吸收大额存款,发放贷款的金融机构。国外有很多非银行金融机构,比如金融公司,咱们翻译成财务公司,它本身就是吸收大额存款,或者是到市场发债,或者是从金融机构批发资金,然后放小的贷款。比如汽车租赁,汽车分期付款,还有过去耐用消费品的分期付款等等。其实就是香港的第二级牌照的金融机构——接受存款公司和有限持牌银行。第三级是全牌照银行,就是商业银行,它能够吸收储蓄存款、活期存款,可以开支票,可以办结算,它有创造货币的功能,因而对它要有非常严格的监管。香港1975年修改的银行业法规定,所有的要申请全牌照银行的人,除了资本金要远远高于有限持牌银行之外,必须要有限持牌银行十年的经历。就是说你必须先学会放款,然后才能玩别人的钱。我常说一句话,玩自己的钱给他自由,玩别人的钱要对他监管。有限持牌银行就是玩有钱人的钱,可以稍微放松一点。如果按照这样想法的话,我们是不是可以有只发放贷款的贷款公司,还有向社会公众吸收存款的金融公司,还有全牌照的商业银行。去年银监会和人民银行发布的小额贷款公司的规定当中有一条使社会引起了很大兴趣,就是办得好的小额贷款公司将来可以变成村镇银行,这一句话调动了很多人的积极性。时间长了,他们发现这句话对他们的吸引力又下降了,为什么?你要变成村镇银行的话,就要把控制权交给银行,因为村镇银行的条件就是银行控股20%以上,这就使得民间资本介入到小额贷款公司的积极性降低了。我们能不能做这样一个设计,未来五年,你小额贷款公司干得非常好,就可以让你申请变成金融公司,金融公司再干五年干好了,就是说你放款十年都非常好,将来搞社区银行的时候是不是可以让他办呢?我想如果我们设计这样一个正向激励的机制的话,就可以把很多想介入金融的民间资本规范起来。有些民间资本宁可搞民间融资,而不愿意浮出水面,是因为他看不到前途。如果我们有一个美好的前途摆在他的面前,我想很多人都会去努力做好人,做合规的放贷人。
三是希望能够建立普惠制的税收引导政策。财政部最近也在研究对发放五万元以下的农户贷款的税收优惠政策和涉农贷款增长到一定比例以后的税收优惠政策。我希望这些优惠政策也能够给到这些为微小企业、为个体工商户和农户服务的贷款公司当中去。用我们普惠金融的税收政策,引导大家解决社会的这些问题。其实有一定的能力的人,都是能够改变自己的命运的,给他一次融资的机会,就给了他一次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在金融危机的情况下,我们既要认真地总结高端金融给我们的金融业所带来的创伤,我也希望大家能够研究一下低端金融,为我们广大的低收入人群改变自己的命运、缩小城乡差别做出我们的努力。
(报告人系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原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本文是他在北京大学ACoM金融信息化中心、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联合举办的内部研讨会上的报告)
(根据宣讲家网报告整理编辑,
未经许可,不得印刷、出版,转载请注明出处,违者追究法律责任。)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