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完善工作体制和机制,大力营造有利于理论创新的良好环境。深刻的观念变革和理论创新是社会变革的先导,是引领一个国家和民族不断攀登时代高峰的号角。改革开放30年来,我们党之所以能成就今天这样的伟业,就在于始终高度重视和十分自觉地在推进实践探索中不断推进理论创新,从而有力地推动了社会的变革和发展。面对国内外形势的新发展新变化,面对人民群众的新要求新期待,我们必须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创新,充分发挥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对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作用。要把改革创新精神贯穿到理论工作全过程,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不断打开新的理论视野,作出新的理论概括,使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始终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要努力在新的实践中探索做好理论工作新的思路、办法和途径,在坚持过去积累的宝贵经验和成功做法的同时,积极探索建立充满生机活力的理论工作新体制和运行机制。要进一步整合科研力量,合理配置科研资源,进一步激发广大理论工作者的创造活力和创新潜能,促进理论成果更充分地运用于党和政府决策、运用于经济社会发展、运用于学科建设。
5.加大人才培养和队伍培训力度,着力造就一支宏大的、高素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队伍。理论事业,人才为本。开创理论工作新局面,必须造就一支政治坚定、与党同心同德、具有广泛影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队伍和哲学社会科学人才队伍,培养一批学术拔尖人才和领军人物,培养和造就一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理论工作是崇高的创造性劳动,理论人才的成长是长期努力、艰苦磨炼的过程。要遵循理论人才成长规律,创新理论人才培养模式,努力营造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人尽其才的良好环境。要坚持把思想政治建设放在首位,引导广大理论工作者深入学习掌握党的理论路线和方针政策,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观察和思考问题,不断提高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学术研究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继续组织开展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骨干、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骨干教师的培训,继续推进“四个一批”人才培养工程,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宽培养途径、完善培养措施。要继续深化拓展“三项学习教育”活动,当前特别是要扎实开展好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引导广大理论工作者把国家的发展与自己的学术追求统一起来,把政治方向与学术自由统一起来,把做人、做事、做学问统一起来,为祖国和人民作贡献。要研究落实国家荣誉制度,表彰有杰出贡献的理论工作者。要大力宣传和推介优秀理论工作者,宣传和推介他们的研究成果,扩大他们的社会影响,使他们的贡献得到应有的尊重。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