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加强高校创新基地平台的建设与管理
目前依托高校建立的国家重点实验室有137个,占总数的62%;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共583个;依托高校建立的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有102个,占总数的30.5%;依托高校建立的国家工程实验室共有27个,占总数的29.7%。
2.强化竞争前培育,加强高水平海外合作
“十一五”期间我部共资助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和重大项目1877项,投入经费超过2亿元。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资助课题数由6000多项增加到11011项。2006年-2008年期间分批共设立了126个创新引智基地,17个培育基地,累计投入经费11.8亿元。
3.高校科技竞争力稳步增强,取得一批标志性创新成果
“十一五”期间,高校承担了30%左右的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06-2010年,高校作为第一承担单位承担973计划项目232项,占总数的56.7%;承担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118项,占总数的49.4%;承担863计划课题4376项,经费75亿,占总数的30%;承担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1055项,经费46亿元,占总数的20%;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0523项,占总数的81.05%,重点项目1272项,占总数的66.88%。
“十一五”期间,全国高校累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102项,技术发明奖151项,科技进步奖711项。2010年的国家三大奖项中,高校获奖比例均超70%。高校授权专利数累计达115489件,年均增长40.1%。
四、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迈上新台阶
(一)留学生教育事业快速发展
“十一五”期间,我国出国留学和来华留学生人数迅猛增长。2010年度各类出国留学人员总数为28.5万人,比2005年增长140.2%;各类留学回国人员总数为13.5万人,比2005年增长285.4%。截至2010年底,以留学生身份出国,在外的人员有127.32万人。2010年,来华留学生人数为26.5万人,比2005年增加12.4万人,其中接受学历教育的外国留学生占40.5%,同比提高了8.7个百分点。
(二)国际合作与交流不断推进,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稳步增加
目前,我国与世界上188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教育合作与交流关系,设立了18个双边教育高层工作磋商机制,构建了若干双边及区域性教育合作与交流平台。签署并尚在执行的教育合作协议达154个,正在实施的政府间教育合作项目共有77项。与36个国家和地区签订了学历学位互认协议。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40多个重要国际组织建立了教育合作与交流关系,开展了大量的项目合作。
中外合作办学与高等学校境外办学稳步发展。目前,国内经审批机关依法批准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共1200多个。截至2010年12月,全国23所高等学校举办境外办学项目达到56个。
(三)汉语国际推广取得新突破,教育对外援助成效显著
截至2010年底,我国已经在96个国家(地区)设立了322所孔子学院和369个孔子课堂;“汉语桥”大学生比赛已举办九届,中学生比赛已举办三届,为弘扬中华语言文化,促进各国人民之间的友谊发挥了巨大作用。
目前,我国建立了10个教育援外基地,在10所高校成立非洲研究中心,实施了“非洲高等教育国别研究工程”并开始选派涉非专业研究生赴非留学深造。(来源:教育部发展规划司)
[1] 高中阶段在校生未含成人高中和技工学校数据。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