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是加强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目标。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发表的重要讲话(以下简称“讲话”)中指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我们必须“不断推进党的建设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深刻理解和切实践行这一科学论断,对于提高我们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推进党的建设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是我们党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从社会发展的历史看,制度文明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制度化是人类社会的必然选择。人类社会的发展总是向着规范化、有序化的方向前进,这是不可改变的历史规律。世界政党发展史也表明,科学制度在政党建设中具有特殊作用,不依靠制度建设而依靠别的方式来加强党的建设,不仅成本过高、代价昂贵,而且风险大,难以从根本上起作用。综观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各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建设最大的教训是制度的缺失。回顾我党建设的历史,制度建设也始终是党的建设重要内容。邓小平在总结建国以来的历史经验时曾指出:“我们过去发生的各种错误,固然与某些领导人的思想、作风有关,但是组织制度、工作制度方面的问题更重要。这些方面的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证明,消极腐败、脱离群众等危险之所以存在,很大程度上缘于制度建设不足。正是基于对我党90年来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胡锦涛总书记在讲话中特别强调,“建设好、管理好一个有几千万党员的大党,制度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必须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健全民主集中制,不断推进党的建设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
推进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是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内在要求。党的建设科学化,就是党的建设走上科学化轨道的状态与过程。它重在通过一系列科学理论、科学制度、科学方法的运用,努力使党的建设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以达到切实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和完善党的建设总体布局、切实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提升党的建设水平、党的执政水平和党的领导水平,不断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与领导地位之目的。但是,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衡量必须有一个标准,这个标准的制定不能依赖于“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也不能依赖于约定俗成、心照不宣的“潜规则”,必须上升到制度安排上,即以制度的形式明确规定什么样的党建模式、党建思维、党建做法才是科学的,才是符合推进党的建设科学化运行模式所要求的。这就表明党的建设科学化包含了制度的建立健全过程,它同时意味着党的建设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而就当前来看,在党的建设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方面还存在着不少需要解决的问题:如对制度的普遍重视程度还不够高,制度意识薄弱;有些制度过于原则、过于笼统,缺乏操作性;制度执行力度还不够大,过程缺少透明,程序紊乱,对违反制度的追究不到位。这些势必使制度的权威和效力得不到应有的发挥和保障。因此,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转型需要,迫切要求不断推进我们党的建设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