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我们党积极推进干部任用制度的改革,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形成干部选拔任用科学机制。而苏共在干部选拔权力高度集中的领导体制下,必然出现很多当面一套、背后一套的“两面人”,使看人“走眼”成为苏共领导共同的致命伤。斯大林从没有认为赫鲁晓夫多能干,最欣赏他农民式的憨厚及对自己无保留的热爱,赫鲁晓夫曾创造在20分钟发言中歌颂斯大林32次的纪录。但斯大林做梦都不会想到,死后把他拉出红场墓地的就是赫鲁晓夫。而1964年4月27日,苏共中央隆重庆祝赫鲁晓夫70岁寿辰时,勃列日涅夫宣读了由所有苏共领导人集体签名的贺信,称赫鲁晓夫才度过自己一生的一半岁月,说他起码还能再活70年,也会“活得这么光辉,这么富有成果”。可到10月14日,他就被这些致贺信的人宣布因健康原因辞职,相隔还不到半年。赫鲁晓夫下台前的最后申辩中含着泪说:“同志们,你们说了我这么多问题,可当初会上讨论时,你们谁也没有反对、谁也没有给我指出过呀?”在缺乏党内民主的情况下,谁又会在会上和第一书记争长短是非呢?
导致赫鲁晓夫垮台的最重要因素,是他提出的领导干部任期制和轮换制,得罪了党内既得利益阶层,因此勃列日涅夫一上台就废除了这些措施。到20世纪80年代初,领导职务终身制的弊端已表现到极致。两年四个月中,就有勃列日涅夫、安德罗波夫、契尔年科三位年迈的最高领导人病死在岗位上,党员群众不止被刺疼了心,也对苏联的未来丧失信心。也就是这时,中国的邓小平带头从领导岗位退下来。正如胡锦涛在讲话中所说:“我们废除了实际上存在的领导干部职务终身制,确保了国家政权机关和领导人员有序更替。”
还有,在邓小平宣布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时,勃列日涅夫却宣布苏联已进入发达社会主义阶段。初级阶段的我国,通过改革开放,实现了消费品市场极大丰富,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成为被短缺经济长期困扰的社会主义国家中的唯一例外。而“发达社会主义”的苏联把绝大部分资源用于和美国争霸,一方面把卫星、飞船送上了天,一方面消费品供应紧张、质量低劣。那时由于苏联产的电视机经常爆炸,苏联老百姓相互调侃,你要恨谁就送他一台电视机。苏共执政74年,人们也排了74年的购买日常生活必用品的队,全国每年用于排队购买食品等生活用品的时间,相当于1500万劳动者的全年工时。人民对苏共的信任,就在这种令人难捱的漫长等待中流失了,耗尽了。对于苏共有关理想信念的宣传,也从冷淡变为嘲讽。有个流传很广的故事,有个苏联人家中总是被偷,很郁闷的问邻居:“什么时候我们家的东西才能不被偷?”邻居说:“到了共产主义社会就不会被偷了。”“为什么?”“因为在社会主义阶段就被偷光了。”联系当时苏联权贵阶层大肆侵占国有财产,其政治寓意是很明显的。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