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文化> 正文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2)

 

到了十七大成为四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跑进个“社会”来了。现在我们讲四位一体,就是整个社会结构分为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四部分。

“一、二、三、四”说起来好像很多,实际上就是二分。一个是广义的文化“一”,是大文化观。“二、三、四”属于一类,都是把文化看作是观念形态的东西,这是我们通常讲得狭义的文化观,小文化观。

大文化观就是人类所创造的一切都是文化。过去经常有人这样说,梁启超就持这样的观点。他说,“文化者,人类心能所开释出来之有价值的共业也。”文化就是人的生活样式,这基本上是大文化概念。小文化观是“二、三、四”,把文化限制在观念形态。西方有名的人类学家泰勒提倡小文化观念的定义,认为文化包括知识、信念、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习惯以及人的其他一些能力。陈独秀讲的也是小文化观,他认为文化就是文学、艺术、美术这一类的事。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讲的,整个社会分为政治、经济、文化,作为观念形态的文化是政治经济的反映,观念性的文化又作用于政治和经济。这基本是一个小文化观。

从我个人来看,大文化观、小文化观从功能来说各有其用,大文化观对于人类学、考古学来说是有用的,像考古学里的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等,实际上讲的就是整个人类的生产观念总的状况,包括生产工具、生活工具,也包括生产工具、生活工具所附带的观念。而狭义的文化观或者小文化观,是把文化限制在观念性上,对于哲学、社会学的研究来说是非常必要的,因为它能区分整个社会的结构。社会是怎么构成的?有政治、经济、文化,可以区分出物质、意识。大文化观在哲学里没有办法用,你穿衣服不能穿文化,你吃饭不能用吃文化,你喝酒不能用喝文化。所以要区分社会结构、社会存在、社会意识,区分经济基础、上层建筑,必须是小文化观。只有这种小文化观,才能知道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要建设什么。小文化观念对于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来说,应该是有效的指导原则。你要培养民族精神,培养创造力、凝聚力等,你就必须发挥作为观念形态的文化概念的作用,不能用无所不包的文化概念。所以文化只有作为观念形态的文化,才能显示文化的重要性,才能显示文化对于经济政治的渗透性。我个人一直坚持着小文化观,作为观念形态的文化是精神领域的东西。

根据文化唯物史观的观念,文化应该是社会结构的一个部分,它应该与经济政治相结合组成一个社会形态,一个社会结构,而不应该把文化等同于文明,等同于整个社会。我们经常说,文化是什么?经常使用的是文化底蕴,是一种内涵。人与动物不一样,动物只有一种需要,就是生存的需要。人既需要有物质生产来满足自己的生存需要,又需要有文化来满足自己的精神需要,所以才有文化和物质之间的区分问题。你要把一切都叫做文化,那就混在一起了。至于马克思一再强调,人是按两种尺度来建造的,结合这项尺度和自己内在的尺度,按照美的观念来进行生产,人是一种文化创造。所以动物只有一个世界,那就是它所依赖的自然世界,而人是有两个世界的,既有客观的自然世界,也有人自己所创造的世界,也叫人化的世界。人化的世界既包括人化自然,也包括人从改造世界中所创造出来的文化形态、观念形态。说文化是观念形态,是精神领域,是意识世界,但绝不意味着文化是一种纯粹的观念。文化离不开物质,必须有物质载体,离不开人与自然的关系。比如树根不是文化,根雕才是文化;石头不是文化,但是石雕是文化;沙土不是文化,但沙雕是文化;冰雪是自然物,但是冰雕是文化。这是因为各种雕塑、各种艺术品都要人类对自然物进行加工,加上自然界本身没有的东西,多出来的一点东西就是人的文化观念、人的审美情趣,所以自然界不是文化,但是文化离不开人对自然的改造,离不开自然的物质。

在文化里,有对于自然物的改造所形成的文化观念,也有一种虽然不对自然物进行改造,但是可以通过对自然物的审美把握,形成具有象征性的、符号化的文化观念。但是这种象征性的文化也不能离开物质的载体,是对自然物的一种把握。比方说,大家知道夕阳、芳草都是自然物,但是“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就变成了具有诗意的文化观念。袁枚的《随园诗话》讲了这个问题,“夕阳芳草寻常物,解用都是绝妙词。”只要你能理解它,都是绝妙好词,它就是一种文化的把握了。再比如山、水,都是自然物,不是文化,但变成山水画就是文化了。山水画是中国绘画里的非常重要的内容。天下的自然物,花鸟虫鱼都是自然物,但是艺术化以后,都变成文化。花的文化在中国文化里非常多,莲花代表高洁、牡丹代表富贵、菊花代表一种气节、杨柳代表送别,这都表现了一个民族所具有的文化象征,可是这种文化象征又不能够离开自然物本身的属性。这一点说明什么问题呢?就是说文化虽然是观念的,但决不能把它归结为内心世界,它离不开人与自然的关系,离不开人对自然的改造和把握。

文化不仅是一种审美观念,一种文学艺术,还包括各种实践的理论升华。哲学、道德、法律、宗教、风俗习惯等都是文化。总而言之,文化的观念世界是精神世界,但是以物质为载体的一种观念世界,而不是单纯的内心世界,所以文化离不开人与自然的关系,或者说离不开人对于自然的改造,离不开人对自然的艺术加工,离不开人对于自然的审美把握,也就是说没有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类就不可能产生文化。文化不仅离不开人与自然的关系,文化也离不开人与人的关系,离不开社会关系。既然文化是一种观念形态、一种精神世界,表达的是人的情感、理性、精神,可是为什么同样都具有理性、具有精神、具有观念的人在不同的时代会有不同的文化观念呢?这是因为文化离不开每个时代的社会关系,包括经济关系、政治关系,也就是说文化是不能用人性来解释的,每一个时代的文化只能由它所产生的社会关系、经济关系、政治关系来解释。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理论里特别提了,观念性的文化是作为政治经济的一种反映。这就是我讲的什么是文化?文化是属于上层建筑的观念形态,但是它离不开物质载体,离不开人与自然的关系,更离不开人与人的经济关系、政治关系。

责任编辑:采编二部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