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一九五四年国家决算和一九五五年国家预算的报告

关于一九五四年国家决算和一九五五年国家预算的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向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提出关于1954年国家决算和I955年国家预算的报告。
  一、1954年国家决算
  1954年国家预算是在我国国民经济逐渐高涨的前提下实现的。预算执行的结果又帮助了国民经济的发展。
  1954年国家决算中收入总数为三百零七亿四千五百八十三万元(新币,下同),其中本年收入合计为二百六十二亿三千六百八十三万元,上年结余(包括历年存下来的结余)收入为四十五亿零九百万元。本年收入完成预算的113.15%。在收入中,各项税收共收到一百三十二亿一千八百零八万元,完成预算的99.74%,占本年收入总数的50.38%;其中工商税收到八十九亿七千一百五十四万元,完成预算的94.44%;农业税收到三十二亿七千七百五十一万元,完成预算的二6.74%。国营企业收入收到九十九亿六千一百五十万元,完成预算的119.53%,占本年收入总数的37.97%。信贷、保险和其他收入收到三十亿五千七百二十五万元,完成预算的190.98%,占本年收入总数的11.65%。
  在1954年国家决算的收入来源中,除国外贷款外,国营企业向国家的缴款(包括上缴的企业收入和税款在内),占各种社会经济成分向国家缴款总数的65.24%。这说明了国营企业的缴款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资金积累中已占多么重要的地位。
  1954年工商税收没有完成计划,这一方面是由于轻工业和商业受了水灾的影响,另一方面是由于公私经济比重的变化超过了预计的速度,一部分税款是以利润的形式缴给了国家.1954年的农业税收入因为公粮从财政部门拨交粮食部门的实际结算价格比预算中的预计价格为高,同时又把粮食部门补缴以往年度的公粮价款也列入本年度农业税决算,所以超额完成了预算。
  1954年信贷保险收入大大超过原计划数,除因公债收入超收二亿三千六百一十三万元外,主要是由于这一项收入中增加了苏联政府的贷款。这是苏联政府对我国建设的又一次慷慨的援助。
  1954年国家决算中本年支出合计为二百四十六亿三千二百四十四万元,完成预算数的98.74%。
  1954年国家决算用于经济建设的支出一百二十三亿五千八百二十二万元,为预算数的109.15%,占本年支出的50.17%,居于各项支出的第一位。
  1954年在基本建设(包括经济、文教、行政各方面)完成的投资总额比1953年增加了15%;其中各工业部比1953年增加了31%,占1954年基本建设投资总额的48%。进行建设的限额以上的工业建设单位有四百一十一个,中央五个工业部已全部完工的主要工程有三十三项。规模巨大的鞍钢的薄板厂和六号高炉、沈阳风动工具厂、重庆电厂等重大建设项目已经开始投入生产。炼铁、炼钢、采煤、发电、机械等工业的设备能力和固定资产有了很大的增加。
  1954年虽然部分地区遭受了严重的水灾,全年工农业总产值仍然比1953年增长了9.4%。工业总产值比1953年增长了17%;其中国营工业增长了27%.1954年同1953年相比,在工农业总产值中,现代工业所占的比重已由30%上升到33%。在工业总产值中,国营工业所占的比重已由54%上升到59%,合作社营工业所占的比重已由3.4%上升到3.8%,公私合营工业所占的比重已由5.7%上升到12.3%,私营工业所占的比重已由36.8%下降到24.9%;同时,生产资料生产所占的比重已由41.2%增加到42.3%,消费资料生产所占的比重已由58.8%下降到57.7%。这说明我们的国家正在沿着社会主义工业化的道路逐步前进。
  1954年的农业、林业、水利、气象的拨款共达十三亿七千五百零八万元,其中包括防汛、抢险、堵口和复堤的费用二亿四千三百八十四万元。农业的拨款对于全国农业生产的改进、改良农具和农药农械的推广。农业病虫害的防治、水土的利用、畜牧兽医的发展都起了重要的作用。此外,1954年国家支出的以救灾为主的农村救济费三亿七千三百九十四万元,国家发放的农业贷款最高数达到九亿三千二百七十八万元,国家向农民收购的工业原料、土产、特产、副产总值达到六十亿元以上,这些也都使农民得到不小的利益.1954年全国各地方政府帮助农民新修和整修了许多渠塘堰坝,并贷放了水车十一万多辆,这就扩大了灌溉面积一千一百七十万余亩,改善了灌溉面积三千六百九十万余亩。在林业方面,1954年完成造林一千七百四十万亩,林区采伐后的迹地更新五十八万亩.1954年在水利建设方面共完成土方六亿五千万公方,石方八百七十九万公方,混凝土十九万公方。永定河的官厅水库、淮河的薄山水库和五河县以下干支流分流工程已全部完工,淮河的佛子岭水库已基本完工。这些水利工程在1954年防御洪水的斗争中收到了显著的效益.1954年全国农业生产虽因灾荒未能完成原定计划,棉花产量虽比上年有所减少,但由于全体农民的努力,农业及其副业的总产值以及粮食的产量仍然比1953年有所增长.1954年国营机械农场发展到九十七个,耕地二百七十八万亩;农业拖拉机站发展到八十九个,服务面积六十五万八千亩。到1954年底,全国农业生产合作社发展到将近五十万个,参加农户约占全国农户总数的11%,经营的耕地占全国耕地面积14%。
  手工业的生产和手工业的合作化在1954年也有发展。全国个体手工业的产值增长了11%,手工业生产合作社的产值增长了76%。组织到手工业生产合作社和生产小组的从业人数已达一百二十一万人,比1953年增长二?五倍。
  在交通运输方面,铁路货运总量完成了计划的103%,比1953年增长了20%;汽车货运总量完成了计划的117%,比1953年增长了43%。在1954年开始和继续施工的新建铁路十七条,其中1954年铺轨的有十二条,共铺轨八百三十一公里。沟通中、苏、蒙三国的集宁棗二连线已铺轨完成,兰新线已越过乌鞘岭到达武威以西的九坝,宝成线已越过广元接近陕西省境。新建和改建的主要公路有二十条,共计五千八百二十八公里。贯通祖国西南边疆的工程艰巨的康藏公路和青藏公路已经通车。其他沿海航运、内河航运、民用航空和邮电事业比1953年都有发展。
  1954年全国社会商品零售总额达到三百九十一亿九千万元,比1953年增长了约12办。全国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中国营和合作社营商业所占的比重,已由1953年的41%增加到58%。同时,已经有大量的私营商户同国营商业、合作社营商业建立了代销、经销或代购关系.1954年的进口和出口贸易都超额地完成了计划,贸易总额比1953年增加4.5%。进口和出口大体平衡。
  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进一步的提高.1954年国营、合作社营和公私合营工业企业的职工人数增加了大约五十余万人,工资总额增加了19%。职工的劳动条件和福利设施也有改善。全国享受劳动保险的职工已达五百三十八万余人,比上年增加了11%。中央五个工业部门1954年为职工直接支付的劳动保险费、医药费、文教费和福利费,平均相当于工资总额的16.4%。国家建筑的住宅面积完成了一千三百万平方公尺;如以每户占用二十四平方公尺计算,新建住宅可以解决五十四万户职工的住宿问题.1954年底,城乡人民的储蓄和上年同期比较,增加了26%。
  1954年国家决算中,社会文教事业支出三十四亿六千零五十一万元,为预算数的94.31%,占本年支出的14.05%.1954年高等学校学生达到二十五万八千人,比1953年增加四万二千人;中等学校学生达到四百二十四万六千人,比1953年增加六十一万七千人;小学校学生达到五千一百一十九万人,因水灾影响比1953年略少。卫生部所属全国医疗病床达到十七万八千张,比1953年增加二万二千张。其他文化、科学、图书、出版等方面也都有新的发展。优抚和社会救济费支出六亿一千七百六十万元,其中优抚费支出一亿九千八百零二万元,社会救济费支出四亿一千九百五十八万元。如前所说,社会救济费的绝大部分用于农村,特别是灾区。
  1954年国家预算注意了少数民族地方的需要.1954年国家决算对少数民族地区运输交通投资约为一亿二千七百万元,教育支出约为九千六百万元,卫生支出约为三千一百万元。这些拨款以及同它们有关的各方面的工作,帮助了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状况和文化状况的改善。
  1954年国家决算中国防支出五十八亿一千三百五十三万元,为预算数的110.38%,占本年支出的23.6%;国家行政管理费支出二十一亿六千二百零七万无,为预算数的90.56%,占本年支出的8.78%;信贷保险和其他支出八亿三千八百一十一万元,为预算数的109.77%,占本年支出的3.4%。
  1954年国家预算保证了国家建设所需要的拨款。但是基本建设和其他某些支出项目的预算拨款没有用完,这除了由于节约,由于利用过去的积压物资,由于某些技术上的原因以外,更重要地还由于某些部门有“宽打窄用”的思想,在设计预算时没有严格核实,计算偏高。后面的这种情形不但造成了浪费的条件,而且直接积压了国家的资金,妨碍了国民经济的发展;这种缺点必须在今后努力加以消除。
  1954年国家决算中本年收入超过本年支出十六亿零四百三十九万元,加上1953年和1953年以前历年存下来的结余四十五亿零九百万元,本年结余共达六十一亿一千二百二十九万元。从表面上看,这是一笔不小的数字,但是它一般地并不能成为国家预算的实际收入,因为这笔钱已经通过银行存款的方式投入国家银行的信贷流通过程中去了。我们的国家财政和国家银行的信贷工作是互相结合互相支持的,国家预算的平衡同国家银行信贷计划的平衡是不可分的,因此,历年的财政结余已经陆续充作国家银行的信贷资金,贷给工业、农业、商业、粮食、合作等部门作为流动资金,而对干这些本来缺乏资金、却在几年内迅速大量发展的国营企业,这种支持是必要的和正确的。这样,历年的财政结余基本上不应再作财政支出之用;如果硬要从国家银行和国营企业部门抽回,就必然要破坏国家银行信贷计划的平衡,并使有关的国营企业的经营陷入混乱状态。过去几年内由于我们在编制国家预算时没有注意使预算的平衡同银行信贷计划的平衡相结合,把历年结余一年一年地都通过预算滚存下来,以致1954年国家决算中形成了这样一笔从表面看去数额很大、而实际上并不能完全支用的结余资金。为了使国家预算能够正确地表现这一情况,财政部已根据国务院的指示对上述六十一亿一千三百三十九万元的历年结余作如下的解决:转出已经作为地方预算周转之用的周转金二亿零七百四十二万元;归还革命战争时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政府向国家银行透支的款项二十一亿五千八百八十三万元;专户存入国家银行五亿零四百四十万元;其余三十一亿四千二百七十四万元转入1955年国家预算作为上年结余的收入,在1955年的国家预算中作适当的处理。上述归还历年财政透支和专户存入国家银行的两笔款项,实际上都早已充作国家银行的信贷资金贷放出去了。如上所说,过去几年来国营企业流动资金的很大一部分是通过国家银行采取贷款的方式解决的,而国家预算的历年结余存款则是国家银行发放这种贷款的主要的资金来源。所以现在把1954年国家预算中历年结余作上述的处理,是完全符合实际状况的。
  二、1955年的国家预算
  1955年是我国进入第一个五年建设计划的第三年,完成这一年国民经济计划,对完成整个五年计划有重大的意义。根据1955年3月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关于第一个五年计划草案的决议,1955年国家预算必须坚持贯彻增加生产、厉行节约的方针,以便积累资金,保证国民经济建设首先是重工业建设的需要,并保持相当的财政后备力量。
  1955年国家预算根据前一年度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国家预算的执行情况,依照本年度发展国民经济计划的要求,规定收入总数为三百一十一亿九千二百五十二万元,其中本年收入合计为二百八十亿四千九百七十八万元,结转上年结余收入为三十一亿四千二百七十四万元;本年支出合计为二百九十七亿三千六百七十二万元,其中包括由上年结余增拨国营企业部门流动资金十六亿八千六百九十四万元;本年收入总数超过本年支出十四亿五千五百八十万元,成为本年结余。
  1955年国家预算同1954年国家决算比较,本年收入增长6.91%(扣除苏联贷款和其他不可比的因素,实际增长6.55%)本年支出增长20.72%。支出增长这样多,一方面是由于财政支出适应国家经济发展的需要而逐年增长,由于1954年基本建设和其他某些支出项目的预算拨款没有用完,需要结转到1955年继续支用;另一方面,更重要的却是由于1955年国家预算中由上年结余增拨了国营企业部门流动资金十六亿八千六百九十四万元,用以偿还它们历年所欠国家银行的一部分债款,由于国防费用在苏联军队从旅顺口撤退后有了相应的增加,还由于1955年公债还本付息和偿还苏联贷款本息的债款支出比1954年增加了四亿一千五百三十万元。所有这些因素,就便1955年预算支出总数比1954年有了比较大的增长。
  1955年国家预算本年收入中,各项税收为一百三十七亿八千零五十七万元,占预算本年收入的49,13办,比1954年增长4.26%。其中工商税收为一百亿元,占预算本年收入的35.65%,比上年增长11.46%,扣除不可比因素,实际增长8.95%;农业税收入为二十八亿元,占预算本年收入的9.98%,公粮征收数量仍维持1952年的水平。
  其次,国营企业收入为一百一十一亿一千五百八十一万元,占预算本年收入的39,63%,比1954年增长11.59%。国营企业收入所以有这样大的增长,除了由于国营企业的生产增长和商品流转扩大外,还由于国营企业的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和降低成本.1955年计划规定,国营和公私合营工业的劳动生产率将比前一年提高7%,国营和公私合营工业生产成本将平均降低6%。国营和公私合营交通运输的成本将平均降低2.7%。国营商业的商品流转费用将平均降低12.9%。
  信贷、保险和其他收入共列三十一亿五千三百四十万元,占预算本年收入的11.24%,比1954年增加3.14%。其中信贷保险收入比1954年增加;而属于特殊性临时性的其他收入,则因财政逐年走向正规,比1954年减少。信贷收入的增加,主要是因为苏联政府在1955年5月底前自中苏共同使用的旅顺口海军根据地撤退苏联军队时,除无偿地向我国政府移交了设备外,并以贷款形式转让了许多军用物资。苏联政府对我国这样巨大的援助表现了苏中两国牢不可破的伟大友谊的日益增长,我在这里代表我国政府向苏联政府表示深切的感谢。
  上述国家预算收入的来源,除国外贷款外,如果从各种社会经济成分缴纳所占的比重来看,同1954年比较有如下的变化:来自国营经济(包括上缴的企业收入和税款在内)的部分,由65.24%增长到69.47%;来自合作社经济的部分由3.65%增长到4.77%;来自公私合营经济的部分,由1.66%增长到1.98%;来自农民的部分(包括农业生产合作社),由14.23%下降为11.76%;来自私营工商业的部分,由13.34办下降为10.7%;来自不同社会经济成分的其余部分,由1.88%下降为1.32%。这种变化的原因是:社会主义的经济将有更大的增长;私营企业将继续有一部分转变为公私合营;国家对农民仍继续实行稳定负担的政策。
  应当指出:鉴于1954年好几个省的农业遭受自然灾害,因而影响了去年的秋收和今年的很大一部分轻工业生产,1955年国家预算本年收入比1954年只增加6.91%,而1954年国家决算本年收入却比1953年增加20.56%。因此,实现这个预算的收入计划应当说没有很大的困难.1954年预算执行的结果表明,在社会主义和半社会主义性质的企业中还存在着很大的潜力。努力发掘这些潜力,不但可以保证1955年的经济计划和财政计划的完成,而且还可以争取它们的超额完成。
  1955年国家预算支出的首要任务是根据发展国民经济的计划,保证发展重工业并相应地发展轻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和文化教育事业。
  1955年国家预算规定经济建设支出为一百四十一亿八千八百七十六万元,比1954年增长14.81%,占本年支出的47.72%。在经济建设支出中,工业支出为六十三亿八千八百万元,占经济建设费总数的45.02%,比上年增长11.32%。其中:用于电力、煤炭、原油、冶金、化学、机械制造等重工业的拨款为五十六亿九千八百零七万元,占工业支出总数的89.20%;用于纺织、造纸、糖、食盐等轻工业的支出为六亿八千九百九十三万元。占工业支出总数的10.80%。农业、林业、水利、气象的支出为一十三亿一千二百二十一万元,占经济建设费总数的9.25%。比上年下降4.57%。交通运输支出为二十一亿四千五百七十三万元,占经济建设费总数的15.12%,比上年增长21.89%。商业、粮食、对外贸易等部门的支出为二十八亿四千四百六十三万元,占经济建设费总数的20.05%,比上年增长61.51%。此外,储备物资支出、市政建设支出、公私合营企业投资支出和其他经济建设支出共为十四亿九千八百一十九万元,共占经济建设费总数的10.56%。
  1955年基本建设的规模是巨大的。全部国家预算支出中用于基本建设(包括经济、文教、行政各方面)的部分将有九十五亿九千一百六十四万元,占本年预算支出的32.26%,比上年增长10.43%。五年计划所规定的大批重点建设单位,将在今年开始施工或继续施工。本年内施工的限额以上建设单位共有一千零七十九个,其中本年开始建设的二百八十七个,继续建设的七百九十二个。苏联为我国设计的一百五十六个重要项目中,本年内开始建设的有三十七个,继续建设的五十四个.1955年建设的结果,中央五个工业部将有六十七个重大建设单位,包括鞍钢五号高炉、鞍钢十一号和十二号炼焦炉、吉林电极厂、抚顺发电厂、太原热电站、鹤岗东山立井、哈尔滨量具刃具厂、沈阳低压开关厂、北京第二棉纺织厂、西北第四棉纺织厂、广州造纸厂等,完成建设或完成重要工程的建设。某些新的工业城市将要在我国内地开始建设起来。计划规定的基本建设的建筑安装费用比上年约节约10%。
  1955年全国工业总产值,将比上年增长7.7%;其中,国营工业增长11.2%,合作社营工业增长21.3%,公私合营工业增长33,9%,私营工业可比部分增长,.2%。国营工业除棉纺业、卷烟业因上年水灾原料减产和部分机械工业在改制新产品过程中不能增产外,其他绝大部分的产品数量都比上年有所增长。中央各工业部门所属企业的产量增长情况是:发电量增长19.3%,煤增长14.7%,原油增长,1.6%,生铁增长13.8%,炼钢增长18.3%,水泥增长21.7%,机制纸增长8.9%,糖增长17.8%,盐增长50.1%。
  1955年农业及其副业的总产值将比1954年增长6.4%。增长的速度比较大,是因为1954年各种农作物的产量的基数比较低。计划规定,本年内粮食产量比上年增长5.3%;棉花比上年增长20.6%,烤烟比上年增长38%,甘蔗比上年增长16%。国营机械化农场将增加到一百一十七个,耕地四百三十三万四千亩;拖拉机站将扩大到一百零六处,服务面积一百二十万零五千亩。在粮食增产的条件下,饲养牲畜也要求有所增加。计划规定本年内开荒一千万亩,造林一干八百万亩,迹地更新六十万零六千亩。水利方面,本年内将在1954年冬堵口复堤工程的基础上,继续整理长江中下游、淮河、辽河、珠江和华北各河的堤堰,恢复洞庭湖湖滨的堤垸,增修黄河下游临时防洪措施,举办汉江下游分洪工程,续建河南南湾水库、安徽佛子岭水库和梅山水库、辽宁大伙房水库、安徽华阳河蓄洪垦殖工程,并治理淮河流域和河北等地的内涝;同时大力开展农田水利,扩大灌溉面积一千四百万亩。
  适应工业和国防建设的需要,交通运输也将有相应的发展.1955年铁路拨款一十四亿三千三百六十四万元,比上年增长25.94办。新建铁路将铺轨一千零六十一点九公里,其中兰新铁路将铺轨到张掖,宝成铁路在本年以内将完成大部工程,广西黎塘到广东湛江和北京丰台到河北沙城的铁路都已于本年上半年修成。铁路货运总量将增长9.4%,客运总量增长2.7%.1955年修建公路一千三百四十二点八公里,汽车货运总量将比上年增长27.6%。沿海航运货运总量比上年增长22.3%,其中国营航运业增长19.6%。
  1955年全国社会商品零售总额预计将达到四百二十六亿元,比上年约增长10.4%,其中国营和合作社营商业占51.7%,私营商业(包括经销、代销和合营的部分)占48.3%同1954年相比,前者略有减退,后者略有增长,这是由于1954年前者进得过快的原故。公私商业主要商品的零售计划同上年比较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其中,棉布增长6.8%,植物油增长20%,煤炭增长10.8%,糖增长6.7%,煤油增长1.1%,机制纸增长10.4%,针织品增长8.5%,胶鞋增长11.7%。
  1955年国民经济计划的实现,将使我国工农业总产值比上年增长7%。现代工业在工农业总产值中所占的比重将上升为33.7%,而在工业总产值中,生产资料的产值将上升到45.1%。各类工业在工业总产值中所占的比重,国营将上升到59.3%,合作社营将上升到4,3%,公私合营将上升到15.4%,私营下降为21%。同时,将有不少的私营工商业要经过加工、订货、代购、代销、经销等国家资本主义形式,走上国家计划的轨道。手工业生产合作社将发展到二万二千八百个。农业生产合作社在本年春季已经发展到六十七万个左右,本年内将在坚持自愿互利的原则下努力巩固并继续积极发展。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人民生活将有进一步的改善。本年内,国民经济各部门企业职工的平均工资(包括提级)将提高3.3%.1955年中央各部及其所属企业为职工修建的一千一百万平方公尺住宅完成以后,广大职工的居住条件将有进一步的改善。
  在物价继续稳定、币值巩固的前提下,本年3月发行了新的人民币,新币每元等于旧币一万元,消除了历史上通货膨胀所遗留的痕迹。新币的发行大大便利了货币的计算和使用,在发行过程中既没有使人民受到任何损失,也没有影响物价。这是我国经济状况健全的一个显著的标志。
  1955年国家预算规定社会文教事业支出为三十八亿五千零六十九万元,占本年支出的12.95%,比上年增长11.28%。
  在社会文教事业费内,文教卫生支出为三十一亿八千六百三十三万元.1955年全国高等学校新招学生九万一千一百人,在校学生将达到二十九万人,比上年增加12.4%;中等学校新招学生一百六十七万人,在校学生将达到四百五十七万六千人,比上年增加7.77%;小学校新招学生一千五百八十六万人,在校学生将达到五千五百零二万人,比上年增长7.5%.1955年卫生部所属全国医疗病床将达十九万九千张,比上年增长约11.6%,1955年科学研究人员将增加36.3%。在文化方面,I95,年计划摄制和译制影片一百六十九部,出版图书九亿九千零二十万册。
  在社会文教事业费内,优抚和杜会救济支出为六亿零一百一十六万元,其中优抚费二亿四千五百一十七万元,社会救济费三亿五千五百九十九万元。社会救济费中用于农村的救济费占二亿七千一百六十五万元。社会文教事业费中的其他支出为六千三百二十万元。
  我们的国家坚持和平政策。我国人民都在从事着建设伟大祖国的和平劳动.1955年我国预算中经济建设费和社会文化教育费占本年支出的60.67%,这就充分反映了我国人民和平建设的愿望。但是帝国主义者还在包围着我们,侵占着我国的领土台湾,并用新的世界战争威胁着我们。为着保卫我们祖国的独立,保卫我国神圣主权和领土的完整,保卫国家的建设,并解放我国的领土台湾,必须继续增强国防力量,巩固国防。本年预算规定国防费支出七十一亿九千三百一十五万元,占本年支出的24.19%,这是完全必要的。
  1955年预算规定国家行政管理费支出二十二亿四千一百五十六万元,占本年支出的7.54%,比1954年的比重下降1.24%。从1955年7月1日起,取消尚未实行工资制待遇的一部分国家工作人员的供给制待遇,一律改为货币工资制。对乡村干部的工资过低的,应作适当的调整。
  1955年预算规定信贷保险和其他支出一十二亿四千五百三十三万元,占本年支出的4.18%;总预备费十亿零一千七百二十三万元,占本年支出的3.42%。
  如上所说,1955年预算收入总数超过支出总数十四亿五千五百八十万元,这是上年结余收入三十一亿四千二百七十四万元减去拨给国营企业部门充实流动资金的十六亿八千六百九十四万元的余数。这笔余数除补充地方预算周转金八千五百一十一万元外,将由政府根据本年国家预算执行结果和国家银行信贷计划执行结果来处理。
  从以上的说明可以看出,我们的预算支出的项目和数字都是必要的。预算的大部分是用于工业建设,而这是为了加速社会主义工业化,从根本上改善我国人民生活以及加强我国国防力量所绝对必需的。预算规定的总预备费还很不充分。为了既能保证我国的工业化应有的速度,又使财政状况较为充裕,我们的出路就是厉行节约,尽可能地进一步节省支出,使每一元资金都不致浪费,使我们的建设计划能用更少的钱来完成和超额完成。
  上述1955年的国家收支预算是就全国收支的类别和性质加以区别的,这个数字包括中央预算和地方预算在内。如果按中央预算和地方预算的区别来划分,则中央预算支出为二百三十三亿二千六百八十八万元,占国家预算的78.44%,比19.4年支出增长25.47%;地方预算支出为六十四亿零九百八十四万元,占国家预算的21.56%,比1954年支出增长6.1%。地方预算支出中社会文教费占39.86%,地方经济建设费占25.69%,行政管理费占26.01%。经济建设费中主要是农业、林业、水利和地方交通运输的支出。
  1955年地方预算中,除了本年支出六十四亿零九百八十四万元之外,还列有设置预算周转金三亿九千二百五十三万元,其中由1954年结转的部分为三亿零七百四十二万元,在1955年补充的部分为八千五百一十一万元。这项周转金的设置是为了供给地方在现金收入少而支出多的时候的周转之用,在现金收入多而支出少的时候则必须归还;无论使用和归还,都由财政部负责监督,因此,这顶周转金必须长期保持,不能减少。
  对于中央预算和地方预算的这种划分是符合统一领导、因地制宜的原则的。中央预算的增长速度大于地方预算,这是由于国家需要集中使用资金,以保证重点建设和各种全国性的支出。地方预算中各个地方的增长速度不同,有的地方增长较快,有的地方增长较慢或者没有增长,这是因为各个地方原有的经济基础不同,条件不同,国家重点建设的地区分布也有不同,而这是合理的。少数民族地区预算的增长一般比较快,这也是完全合理的,因为这些地区的经济文化都比较落后,需要给以更大的财政上的援助。但是在地方财政问题上,中央和地方收支范围和地方各级国家机关管理预算的职责还有一部分没有明确规定,有一部分原有的规定已经不适合目前的情况,特别是民族自治区的财政制度需要从新规定,这些问题必须在今年内加以解决。
  地方预算占国家预算的比重虽然不大,但是国家预算收入的54%以上都要经过地方财政机关来完成。因此,地方财政机关工作的状况,不但直接影响着地方预算的完成,而且直接影响着整个国家预算的完成。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各级人民委员会必须根据中央的统一计划,一方面认真审查监督本地的预算并严格保证它的正确的实现,另一方面严格保证地方财政机关对国家收入任务的完成。这是全国各级地方机关对国家所担负的重大任务之一。
  三、增产节约,反对浪费,为完成1955年的国家预算而奋斗
  从上述的1954年的国家决算和1955年国家预算的内容可以看出,我们的国家预算是为有计划地发展国民经济服务的,是直接地或间接地为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服务的,是为巩固国家的独立和国防力量服务的。由于实现了1954年的国家预算,我们在发展国民经济、改善人民生活和巩固国防力量方面已经有一定的成就,而实现1955年的国家预算就要使我们在这些方面得到进一步的成就。完成1955年的国民经济的计划对于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是有重大意义的,而1955年的国家预算的首要目的,就是要集中和供应大量的资金来保证完成1955年的计划。为实现1955年的国家预算而斗争,这是党、政府和全国人民的光荣的政治任务。
  为了胜利他实现1955年的国家预算,这就要求政府各部门、各级地方人民委员会和各企业各机关的领导人严格遵守财政纪律,保证完成各个企业的产销计划、利润计划和按时地完成各种预算缴款计划,坚决地消除不按时缴纳税款和不按时不按计划缴纳利润的现象,并在增产节约,超额完成生产计划和降低成本计划的基础上争取超额完成预算缴款计划。除政府各部门应当负责经常检查和改善所属企业和机关的财务状况并监督它们准确地执行预算缴款计划外,财政部门尤其应当积极负责组织收入,并对各部及其所属企业进行监督和检查,以保证预算计划的实现。对私营工商业户,财政部门和工商行政部门必须加强税收的稽征管理工作和守法纳税的教育,贯彻执行国家政策,防止偷税漏税现象。
  1955年3月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的决议和中共中央的多次指示都曾着重指出增产节约、反对浪费在当前经济工作和财政工作中的严重意义。在这次大会上,国家计划委员会主任李富春同志在他的关于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报告中已经对增产节约问题作了重要的说明。现在我从财政工作方面,从1954年国家决算的情况和1955年国家预算执行的要求方面,根据中共中央的号召和国务院的指示,再对增产节约、反对浪费的问题提出一些意见。
  我国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是从1953年开始的,现在已经过去两年半了。从已经过去的两年的成绩看来,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的财政状况虽然有一些困难,但是这些困难是完全可以克服的,我们是完全有把握解决五年计划中的财政问题的.1953年的财政工作,如邓小平同志1954年6月在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会议上所作的关于1954年国家预算草案的报告所说,虽曾有过一些缺点,但国家预算执行的情况基本上是良好的.1953年的预算保证了国家在经济、文化、国防等方面所需要的拨款,而且收入超过了支出.1954年的财政工作和预算执行情况,在克服了1953年的某些缺点的基础上得到了更大的成绩。如我在报告的第一部分所说明的,1954年国家预算的执行状况是良好的.1954年无论国家财政工作和各企业各机关的财务管理工作比往年都有进步。国家预算的编制注意了国家预算平衡和银行信贷计划平衡的结合。国家预算的管理进一步贯彻了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使国家预算建立在稳妥可靠的基础上,并充分发挥各地区、各部门管理财政的积极性。同1953年比较起来,国营企业部门的生产财务和建设单位的基本建设财务也有了进步。国营企业收入的缴库比较均衡和及时;国营企业中流动资金的周转比较迅速;基本建设的预算拨款进度同工程完成的进度比较接近。这些都为1954年国家预算的胜利实现造成了有利的条件。
  1954年国家预算执行得良好,基本上应当归功于全国的工人和农民。他们努力地发展了生产,战胜了灾荒和其他困难,挖掘了各种潜在的经济力量,从而不仅完成了生产计划,并且在很多项目中超额完成了计划。工人阶级用种种方法提高了劳动生产率,降低了成本,使国营企业利润计划得以大大地超额完成,这对于保证国家预算收入起了决定性的作用.1954年全国国营和公私合营工业生产工人的劳动生产率比1953年平均提高了约15%,交通运输营业人员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了12%。中央六个工业部(燃料工业部、重工业部、第一机械工业部、第二机械工业部、纺织工业部、轻工业部)所属国营企业工人由于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在1954年就增加了产值十亿零二千一百二十万元。其中,燃料工业部所属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比原计划提高3.39%,产值增加一亿二千四百三十七万元;纺织工业部所属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比原计划提高4.52%,产值增加一亿一千六百八十一万元。许多国营企业积极依靠职工群众,采取了各项有关的技术组织措施,部分的企业并在车间中推行了每班每组的经济核算,从而大大节约了原材料的耗用量,降低了生产成本。1954年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同1953年相比,发电标准煤耗率降低了2,1%,原煤回采率提高了4.3%,页岩采油率提高了10.4%,高炉有效容积利用程度提高了4.7%,平炉利用系数提高了5.6%。在1954年内,仅中央六个工业部所属国营企业由于超额完成了降低成本计划,就为国家增加收入二亿一千零五十九万元。例如重工业部所属鞍山钢铁公司初轧厂1954年实行了“班组经济核算”和“定尺切钢”,全年节约钢锭一万七千吨。轻工业部橡胶工业管理局所属企业努力降低原材料耗用量,去年全年共节约混炼胶一百二十四吨。纺织工业部所属棉纺织厂1954年普遍采用了“纤维杂质分离器”和安装了“吸棉器”,因而使每件纱的用棉量由三百九十四?五市斤降为三百九十三?四市斤,全年共节约棉花二百八十一万市斤。铁道部铁路运输成本原计划降低1.1%,实际降低了3,27%;只是机车用燃料一项,由于每万吨公里消耗量比1953年降低4.7%,全年就节约了燃料二万一千五百六十九吨。商业部中国食品公司长沙第一仓库由于改进对生猪的饲养管理,不但大大地减少了死亡、急宰、饿瘦等现象,并且做到全部存猪从1954年3月到1955年3月长肉增重一百六十七万斤,除去饲养成本,为国家净积累资金三十八万七千元。北京市油脂公司由于推行先进经验,1954年全年增产食油十三万二千三百一十一斤,麻酱一万二千二百五十八斤;由于用豆饼代替黄豆制豆浆等复制食品,全年就扩大油源十五万六千斤。粮食部1954年在粮食仓库的设计方面采用了苏联先进经验,使每平方公尺的造价由1953年的七十一元降低到四十九元,即比1953年降低了约31%。其他部门和其他单位还有很多类似的事例。
  但是必须指出,我们在努力动员群众、发掘潜力,增加生产、厉行节约、健全制度、反对浪费的斗争中还是有很严重的缺点,因此我们绝对不能满足于现状。
  基本建设拨款占国家预算支出的很大比重。我国在基本建设方面已经有了伟大的成绩,但是也有严重的浪费。在1954年完成的基本建设工程,基本上是符合国家需要的,但还有不少工程项目是不急需的或不合理的,也还有不少项目的计划中途改变,这些都造成很大的浪费。一般地说,非生产性投资(包括各种文化教育建筑、卫生建筑、公用事业建筑、住宅等建筑的投资)在基本建设投资总额中所占的百分比太高。在1954年这个百分比在全国约达24.3%,而在地方范围内,根据二十八个省市和内蒙古自治区的统计,则达49.6%。非生产性建设的无计划性可以从下面的事实看出来:北京各系统机关在过去两年建筑了八十六个礼堂,结果平均每周只利用二十小时。这种情况,显然是同目前我国必须集中资金用干重点建设的方针不相符合的。在生产建设中的非生产性投资也过多。许多企业违反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迅步改善职工生活的原则,甚至在还没有生产赢利的时候就已经花了很多钱办礼堂、俱乐部、休养所等福利设施,建设非急需的绿化环境。中央六个工业部在1953和1954年非生产性的建设投资高达21.6%,而苏联工业部门的非生产性投资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只占全部投资的14.5%。
  基本建设计划中另一个严重的缺点是缺乏正确的定额,因此工厂、铁路的设计标准都一般地偏高,而民用建筑中设计标准过高的情形尤其严重。民用建筑的标准应当服从于整个生产发展的程度和广大劳动人民生活改善的程度,脱离这些条件去考虑建筑标准是完全错误的。目前,人住得简朴些,不但不会妨碍工业的发展,而且由于腾出了资金,正是工业发展的重要条件。有些民用建筑造价很高而使用面积所占建筑面积的百分比很低,这里的铺张浪费是惊人的。以每平方公尺的平均造价来说,北京饭店新楼高达二百六十八元,北京某疗养院洗衣房高达三百四十六元。铁道部在四川绵阳的一个小车站,不但铺了十四股道,而且修了十一个厕所,每平方公尺造价高达一百五十五元到二百九十八元。地质部所属东北地质学院,由于模仿宫殿式,使每一平方公尺造价高达二百二十元,加上原有基础的造价,则达三百元,超过1954年国家规定高等学校校舍最高造价每平方公尺一百二十五元的140办。在鞍山的重工业部黑色冶金设计院办公大楼,每平方公尺造价二百四十元,而使用面积却不够建筑面积的50%。齐齐哈尔机车车辆厂新盖职工宿舍,由于标准过高,每户房租最低一个月十八元,最高四十一元,比旧宿舍高二倍至六倍,工人因为出不起房租,不愿意进去住。
  对基本建设的工程成本估算过高也是产生浪费的重要原因之一。在1954年中国人民建设银行审查的四千三百零八件工程设计预算中,预算总值共六亿三千零六十二万元,由于高估工料数量工料费用和运杂费用等原因而高估了工程造价,抬高了预算四千九百八十六万元,占工程总值的7.88办。该行1955年第一季度审查了价值一亿三千二百一十万元的工程设计预算,发现高估的部分占原预算9.6%,其中汉口肉类联合加工厂护岸工程的设计预算高估了29%,梅山水库设计预算中移民经费部分高估了24.92%。但是经过中国人民建设银行审查的工程设计预算目前还只占全国基本建设工程的一小部分,其余设计预算中所包含的浪费可以想见。这种抬高预算的情形就使不少建筑企业虽然在施工中有很大的损失浪费,仍然能得到高额利润。华东水电安装公司1954年上半年的利润率竟达32%,其绝大部分就是由于设计预算高估成本得来的。
  在基本建设中,由于建设单位的部分工作人员不负责任、由于在施工准备工作中的错误、由于施工过程中组织和管理不好而造成的损失和浪费,也很严重。建筑工程部洛阳工程局修建洛河大桥,未经测量即行开工,损失了七万元;水利部辽宁大伙房水库土坝工程,由于事前对当地土壤性质未作详细调查,开工后被迫停工,仅直接损失就达到二百万元左右;铁道部工程总局1954年停工旷工共达九十七万余工日;鞍山钢铁公司1954年停工窝工共二百余万工日,损失各种材料共达五百九十七万元。据1954年全国一千一百一十二个施工单位不完全的统计,历年积压的器材,经过调剂处理了二亿一千七百六十万元以后,仍达三亿二千二百三十六万元。这些器材的积压,一部分是由于备料过早不合计划不合规格,一部分由于备料时没有切实地计算实际需要和检查储备,也有一小部分简直是由于极端的粗心。建筑工程部直属长者工程公司,就是由于误将1953年已经完工的铁道专用线列入了1954年计划,就多买了钢轨四百七十吨。
  基本建设的计划、设计、施工、财务等方面的浪费,一方面说明了各个建设单位和主管部门没有重视有重点地使用资金和严格节约地使用资金,另一方面也说明了财政部没有认真地审查和核定各部门基本建设财务计划和财务决算,说明了中国人民建设银行在拨款监督方面的工作还远远落后于国家建设的需要。
  在生产财务方面,1954年中央各部总的利润计划虽已超额完成,但所属的企业仍有17%的单位没有完成利润计划。有些企业在编制利润计划时都有低估利润和高估成本的倾向。例如铁道部太原铁路管理局全年计划亏损四百五十一万元,实际上却盈余了一百九十万元。有些企业虽然表面上完成了降低成本计划,实际成本却并没有按计划降低。在中央六个工业部所降低的产品成本二亿一干一百二十九万元中,就有三千五百七十二万元是由于原材料价格降低所造成的。沈阳低压开关厂全年降低成本八十二万元,其中竟有七十九万元是由于计划规定的原材料价格过高的结果。
  有一部分企业在1954年没有完成成本计划。这样的企业重工业部有二十九个,燃料工业部有四个,纺织工业部有二十七个。第一机械工业部有三十四个企业成本超支达八百六十万元。铁道部各路局成本超支和无计划支出达二千二百四十万元。形成企业成本超支的原因之一是废品损失。中央六个工业部1954年废品损失五千二百一十六万元。根据重工业部建筑工业材料局检查,该局因产品质量不够规格,损失六十三万七千元。第一机械工业部铸件废品率达12.5%。成本超支的另一个原因是原材料的浪费。重工业部第一水泥厂将材料卸在离厂一公里的水坑里,淹没页岩六千五百吨,石膏三百吨。劳动组织管理不好和管理费用过高也造成成本的超支。中央六个工业部1954年因为停工一项就损失了一千九百三十万元。第一机械工业部非生产人员对生产工人的比例,在1954年为24.5%,而在苏联机械工业中这一比例却是百分之七至八。
  贸易部门商品损耗现象极其严重。商业部1954年仅超额损耗即达三千四百五十万元,其中食品公司和百货公司合占半数以上。粮食部1954年超额损耗和失职所造成的损失达二千二百九十三万元。对外贸易部在订货、运输中的错误也造成了很大的浪费。
  铁道部所属全国铁路在1954年共编发了三万四千八百一十八列不满轴列车,共欠重一千零七十六万三千二百零七吨,等于浪费了一个北京铁路管理局全年的货运能力。由于单机走行和在车站信号机外停车而形成的运输力量的损失,都超过了1953年。
  许多企业没有完成1954年的流动资金周转计划。有些部门的资金周转,比1953年还慢。
  上述这些生产企业中的低估利润、高估成本、浪费、损失和资金积压现象,都严重地妨碍着社会主义建设资金的积累。这些现象,不但表明了许多企业的经营管理方面的缺点,而且表明了财政部门审核企业利润计划和对它们进行财政监督工作中的缺点。此外,某些企业中的资金积压,在很大的程度上,也是由于财政部门规定给它们的自有流动资金过多和银行信贷制度不严。企业除了可以从预算上领取一定的流动资金外,其余一切财务收支相抵后的差额,还可以向银行去借款弥补,这在实际上就助长了企业中资金的浪费。银行的结算工作开展迟缓,没有能积极促进国营企业取消商业信用(互相拖欠、赊销,预收预付货款等),也使经营不善的企业可以占用别人的资金,掩盖自己财务上的缺点。
  浪费现象在文教事业中也存在着。除了基本建设中的浪费以外,许多高等学校还有行政职工人数过多和设备购置费用控制不严的缺点。哈尔滨工业大学在库房存放着八十多台的车床和仪器两年没有安装,却又买进了一批不该做实习用的精密的车床和仪器。
  在国家行政费用中也有浪费。首先是机关人员编制过大。中央一级机关,在1954年编制数是九万三千九百四十三人,到今年2月底已达十万零七千三百一十二人。在各省市机关中也有类似的情形。行政管理费预算,无论中央和地方都偏高,并且有一部分开支还缺乏一定的开支标准和定额管理。
  财政纪律还不严格。许多企业常常迟缴利润和折旧费,而将其留在企业中非法占用,使国家财政受到损失。许多部门尤其是商业部、建筑工程部、林业部、粮食部、高等教育部和卫生部,不按规定时间编送经济活动的表报和预算执行情况的表报,妨碍了财政监督工作的进行。许多单位有任意挪用资金的现象。鞍山钢铁公司八个基本建设项目,在1954年决算中共超支八百九十七万元;其中,除属计划遗漏、工程预算不准确部分应由投资部门审查处理外,属于虚报重报的占36%。商业部所属单位,在1954年内,挪用流动资金进行基本建设的款项共达三百九十万元。黑龙江省合江专署为了少缴结余,年终抢花钱两万余元,购置各种奢侈品,甚至没有买到的也要合作社先开空头收据报销。
  财政纪律不严给贪污现象开了门。虽然在1952年“三反”运动中,国家工作人员和经济工作人员曾经普遍地受到了一次深刻的反贪污的教育,贪污和盗窃国家资财的现象已大为减少,但是由于许多领导人员没有注意在这一基础上经常地进行反贪污的教育和斗争,加上许多财政经济工作单位对于管理国家财产缺乏严密的制度,以致贪污盗窃现象近来又在财政经济部门的许多单位中有了滋长。根据1954年和1955年年初十个省市的财政监察报告,在经过检查的五百九十四个县区以下的财政经济机关和事业机关中,在1953、1954年两年内共发现犯贪污的人员一千零七十九人,贪污现款十六万零四百二十六元,粮食二十六万二千零一十二斤。另据全国税务部门不完全的统计,在1953年年初至1954年6月的一年半时间内,就发现了犯贪污的人员一千四百五十七人,贪污盗窃税款十七万七千六百六十七元。在同一时期内,据国营商业系统十八个省市的检查统计,发现了犯贪污的人员一千八百二十六人,贪污现款二十六万三千三百七十九元。问题的严重性还在于某些财经部门的领导人员对于自己身旁发生的贪污现象熟视无睹,使得有的贪污分子在贪污和盗窃了国家财产之后,长期逍遥法外。例如山东省济南市税务局有一个工作人员长期用虚填税票的方法贪污税款,不仅月月贪污,甚至有一段时间内天天贪污,直到被依法逮捕的当天,他还贪污了七十元。就是这样,他在二十个月的时间内,贪污盗窃了国家税款达一万一千余元。这种危险的现象能不引起我们极大的警惕并进行严格的查究吗?
    以上的一切情形,说明国家资金的不应有损失是严重的,是不能容忍的。
  大家都知道,我们每年的收入的大部分都用在经济、文化和国防的建设方面,在这些方面我们的成就是巨大的。历史上没有任何一个政府能够在这样短的时间里办这么多福国利民的事。但是我们的问题不是要同过去比较,我们的问题是要保障国家资金不受任何不应有的损失。我们的建设资金现在还受到这样大的损失,原因究竟在哪里呢?
  当然,我们在建设工作中还缺少必要的经验。由于计划制定得不准确,设计常常赶不上施工并且常有错误,许多必要的定额还没有规定或者规定得不正确,在施工和生产中缺乏必要的技术力量,缺乏合理的组织和管理,加上财政制度不完善,财政部门对于国家预算的收入和支出又缺乏严格的监督,所有这些,都是形成资金的浪费和损失的原因。但是最重要的原因,却是很多国家工作人员和经济工作人员的思想上的错误。
  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同志指出:很多工作人员缺乏经济观点,不了解在建设时期厉行节约和艰苦奋斗的特殊必要,这是大部分浪费现象得以产生和发展的主要原因。很多工作人员只对资金的占用有兴趣,而对资金的积累却不感兴趣。他们不知道,没有资金的积累,我们就不能建设社会主义,而为了积累资金,就必须实行严格的经济核算和严格的节约制度,就必须保证资金的合理的、集中的、有效的使用。节约是社会主义经济的方法,在整个经济建设过程中的任何时候都是头等重要的问题,而在目前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时期尤其重要。我们用大量的资金建设现代化的工业,特别是重工业,这是因为它们可以最迅速地改进国家的经济状况,从根本上提高全国人民的生活水平;但是,如果我们用这些资金来建设“现代化,的办公室、宿舍、礼堂和其他非生产性建筑,那么,它们能对全国经济状况有什么贡献呢?很多企业和机关的领导者对于购置小汽车、沙发、地毯、钢丝床以及其他高级消费品,对于请客、送礼、招待纸烟水果等等,简直是习以为常了,几乎觉得非此不足以表现他们是在建设社会主义。恰恰相反!社会主义的好日子是需要艰苦奋斗来创造的;今天不艰苦奋斗,不积累资金,就永远不会有明天的好日子。苏联在生产技术上的一切最新成果,我们要尽可能“迎头赶上”,但是苏联在生活消费上的最新水平,我们却决不能也来“迎头赶上”,那只能是全国上下长时期艰苦奋斗、工农业生产大量发展的结果;至于我们有些国家机关和企业管理机构的办公室设备水平和办公费用水平比今天的苏联还要高,这就是更加不能容许的错误了。很多企业和机关的领导者还有一种错误的想法,就是以为他们的责任只是完成工作任务,至于他们的任务要花多少钱,有什么方法可以少占用和少耗费国家的资金,有什么方法可以把国家的资金运用得最为经济,哲理得最严格,并且为国家积累最多的资金,那就都是一些“小事情”,他们管起来就该犯“事务主义”的错误了;这些事办得不好,他们的任务还是“完成”了,他们还是心安理得的。他们不但不重视经济核算,不重视本企业经济活动的分析,不重视社会主义建设的整体利益,有时还认为提出这种要求的人是跟他们找麻烦。他们向国家要钱的时候总是要得愈多愈早愈好,建设的成本和生产的成本总是要高估,事业费、办公费总是要多支,而对应当上缴的利润、折旧费等等总是希望交得少些,晚些。他们在考虑他们所担负的国家收入任务的时候,不愿意向先进的标准看齐,拿出种种理由来证明和原谅本单位的落后,而到要求国家支出的时候却很积极地同人家比“阔气”。在生产方面他们是保守派,在建设方面他们却是冒进派。有许多人也许主观上不是这样想的;他们在制定支出计划的时候主张“宽打窄用”,在制定收入计划的时候主张“少列多收”,只是以为这样才“稳当”。而实际上的结果却相反:不但宽打很难窄用,少列也不容易多收;而且即令真的做到了,也是破坏了整个国家的预算,并且造成资金的积压和虚假的“超额利润”。
  为了积累资金来建设我们的祖国,我们全体公民都应当同这些错误的思想和作风展开坚决无情的斗争,使它们今后再没有容身之地。
  应当指出,对于这些错误的思想和作风的流行,财政部门要负一定的责任,财政部门过去没有同这些思想和作风进行严肃的斗争,财政部门工作中的缺点和错误还直接造成了一些资金的浪费。
  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政府各部门和全国人民的当前任务就是要贯彻增产节约的斗争,尽一切可能来克服浪费现象,来增加国家的收入,节省国家的支出,来充实国家的财政后备,加速社会主义建设资金的积累。这是顺利完成1955年国家预算的重要的和必要的保证。
  为了增产节约,反对浪费,需要采取哪些具体步骤呢?
  根据国务院和中共中央的指示,我们必须采取如下的步骤:
  第一,在工业、运输业、商业各部门中要努力增加生产,为全面地完成和超额完成国家计划而斗争。要在国家计划的基础上动员广大职工群众开展劳动竞赛,挖掘潜力,在工业中努力提高产品的数量和质量,努力试制新产品并开始生产,降低废次品率,节约用电、用煤,节约原材料特别是钢材、木材、有色金属、粮食、棉花、烟叶,油脂等;在运输业中努力提高运输效率和车辆船舶周转率;在商业中努力降低商品流转费用特别是降低商品损耗率;减少一切企业中的非生产性开支,努力争取超额完成成本计划和利润计划。一切这些努力,必须是为着全面地完成和超额完成国家计划,这就是说,必须不是片面地、突击式地和脱离计划地争取产量和产值的表面增加,以免反而破坏了产品质量和品种的计划,破坏了生产的节奏和比例,损害了工人健康和生产设备。在降低成本方面,中央各主管部除国家计划规定的指标外,应当定出超额完成计划的指标作为奋斗的目标,例如工业成本应争取降低7.5%,交通运输成本应争取降低3.7%,商品流转费用应争取降低14%。为着争取超额完成成本计划和利润计划,国营企业应当切实改善财务管理工作,财政部门应当加强对各企业生产财务的监督。在农业方面,要努力完成今年的粮食、棉花、油料和其他作物的生产计划。
  第二,在基本建设方面,除了预算已规定节约基本建设的原定费用10%以外,在保证工业建设按计划完成的条件下,1955年下半年要争取在除生产性建设主要设备外的其他建设中再节约费用15%左右,并争取继续降低工厂、铁路和其他生产性建设的建筑安装成本。必须大大降低各种民用建筑的设计标准,例如办公室和高等学校教室每平方公尺降至四十五到七十元,住宅每平方公尺降至二十到六十元。必须迅速按厉行节约的原则制定和推行标准设计。
  第三,各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要加强对于基本建设的计划、设计、预算的审核和施工、拨款的监督,力求消除每一环节的浪费。应当加强中国人民建设银行对基本建设拨款的监督,争取在1955年内对全国半数以上的基本建设单位进行这种监督,使它们的设计预算都受到严格的审查,使国家的拨款严格按照工程的实际进度支付。
  第四,在各机关和各事业单位降低事业费、购置货和办公杂支费的开支标准,各企业的这类费用的开支标准也实行降低。禁止一切铺张浪费,取消相互间的请客、送礼和纸烟水果等不必要的招待,树立为建设社会主义而艰苦奋斗的作风。
  第五,精简国家机关,以便加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避免人力和财力的浪费。凡是应当直接为生产和建设服务的工作人员都必须尽先抽调到生产和建设的岗位上去,以便发挥工作人员的能力和创造性积极性,满足经济建设单位和基层生产组织的迫切需要,并且给一部分需要职业训练的人员以适当的训练,以便使他们胜任愉快地转入生产战线。对其余人员,也都应当在精简国家机关的前提下,给以妥善的安置。为了合理地使用人力,一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和国营企业中的职工,都应当服从国家的调动;同时,国家也应当对被调动的职工和工作人员的困难,予以适当的解决。各事业单位编制过大、各企业单位非生产人员过多以及各企业任意招收职工使企业职工超过实际需要等缺点,也应当在实行全面节约的原则下加以克服。
  第六,各主管部门应当在执行上述各项节约措施的过程中积极改善和加强制定定额的工作和定额管理工作,以便使这些措施逐步地法律化,制度化。基本建设的各项设计预算定额,各机关和事业单位的各项费用定额,事业单位的人员定额,都应当根据国务院和中共中央的指示进行修订。目前各生产企业的原材料消耗定额和流动资金定额都偏高,也应当加以修改。
  第七,应当有准备有步骤地健全各种财政制度,加强财政监督。在最近一两年内,应当陆续解决一系列的在财政制度方面急须解决的问题,例如改善预算决算制度,消除预算决算的编制和报送不严格不正确不及时的现象;确定各级国家机关(包括民族自治机关)管理财政的范围和责任;调整调拨价格和银行利息;改善国营企业缴纳利润的状况,防止拖欠和占用;改善基本建设的拨款办法和各单位预算拨款的办法,防止资金的冒领、挪用,积压和浪费;确定各单位的会计主管人员对出纳款项的法律上的责任,限制贪污浪费现象的发生;确定财政监督的基本方法和财政纪律的基本原则,以便于经常利用财政机关和监察机关的力量来向浪费现象、贪污现象和其他违反国家财政利益的现象作有系统的斗争,使贪污分子受到法律的严格制裁,而浪费和损失国家资金的人员也受到经济上、行政上或刑法上应得的处分;等等。正确地解决这些问题将使我国的财政工作和各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得到巨大的进步。此外,银行也应当改进对国营企业的信贷结算工作,并通过自己的业务加强对它们的财政监督,以便促进国营企业中增产节约、反对浪费的斗争。
  第八,要开展增产节约、反对浪费和贪污的群众运动。群众是财富的创造者和各种先进经验的创造者、推广者,群众能够揭露并且克服我们工作中的一切缺点,离开群众,我们在上面所说的各种措施是无法贯彻的。因此,我们必须动员千百万群众起来增产节约,反对浪费和贪污,并且经过群众的力量来健全各种必要的制度。这就是说,要把我们的要求变为每个企业的职工群众自己的要求,使基层的职工群众完全了解本单位产值和成本的数字,展开班组经济核算和其他基层单位的群众经济核算工作,来为超额完成生产计划、成本计划和利润计划而努力。这就是说,在各企业、各机关、各学校每年要在党组织的领导下有准备地召集一次适当范围的群众大会或群众代表会议来讨论本单位的财务状况和浪费现象,进行广泛的批评和自我批评,提出各种关于增产节约的合理化建议,并通过适当的决议交给主管方面执行。这就是说,要在企业和机关中,逐步推行按月或按季的决算会议或费用检查会议制度,在会议上分析企业的经济活动状况或机关的开支状况,听取参加者的质问、批评、建议,并在上级的主持下作出具体的决议,这样在上下跟前监督下来促使各单位的财务工作不断改进,浪费现象不断克服。这就是说,要发动和鼓励群众对各种违反节约原则,违反财政纪律、不执行合理化建议的恶劣现象和贪污盗窃国家财产的罪恶行为,向政府的和党的监察机关告发,向报刊揭露,要把财政工作放在最广大的群众的监督和舆论的监督之下。
  在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同志的领导下,依靠国家机关和人民群众的共同努力,我们相信,我们将逐步消灭目前还存在着的大量浪费现象,逐步形成严格的节约制度,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积累充分的资金,从而能够经过几个五年计划,把我们的祖国建设成为一个伟大的富强的社会主义工业国。到那个时候,人们将进一步认识到,我们今天的艰苦奋斗是完全正确的。
  各位代表!1955年的国家预算是国家的利益和人民的意志的反映。人民群众是拥护国家的建设的,是拥护增产节约、反对浪费和贪污的斗争的。政府决心依靠全国人民群众,坚决实现1955年的国家预算,坚决展开增产节约、反对浪费和贪污的斗争,保证我国的经济状况和财政状况的不断改进,保证1955年国民经济建设计划的完成,并且为我国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顺利完成奠定基础。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法规汇编》
  (1955年7月―12月)刊印
  * 这是李先念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的报告。
责任编辑:孟庆闯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