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天津市南开区的一家京东MALL超级体验店,顾客在选购空调。新华社记者赵子硕摄
据《经济日报》报道:进入暑期,多地高温催热“清凉经济”。清凉商品不断上新,制冷家电迎来销售旺季,避暑旅游持续火热……一系列创新产品及服务为消费市场注入新活力。
炎炎夏日,催生出一片火热的“清凉经济”。从一杯融合花香的清爽茉莉花茶饮,到一件采用创新面料、触感冰凉的速干运动服;从搭载AI节能技术、智能调节的空调,到融合露营观星、夜游避暑与民俗风情的综合景区……这股持续升温的消费热潮,其核心驱动力正是无处不在的创新。正是通过产品迭代、服务升级与产业链协同发力,“清凉经济”不仅精准满足了消费者在酷暑中的多元需求,更强劲推动着消费市场向着品质化、智能化、国际化的方向不断进阶。
产品创新构成了“清凉经济”持续发展的基础引擎。在饮食与服饰领域,商家通过口味融合与材质创新,巧妙地将清凉元素融入日常消费。北京大栅栏张一元“元来是茶”新茶饮店推出的茉莉花口味饮品,凭借花香与茶底的清爽搭配赢得了消费者的喜爱;SN户外品牌推出的小清风系列、超轻系列凉感运动服,通过升级混纺面料和轻量面料,实现了优异的速干、透气和抗异味功能,成功赢得市场青睐。家电领域的技术迭代则让制冷产品更贴合用户痛点,例如海尔推出的净省电系列空调创新应用AI节能技术,有效缓解用户的夏季用电焦虑。数据显示,6月下旬至今,苏宁易购全国新一级能效空调销售同比增长82%。我们期待企业在追求技术创新的同时,也能通过规模化生产和简化非核心功能等途径降低成本,让“品质清凉”真正成为普惠性的消费选择,惠及更广泛的群体。
服务场景的创新重构了“清凉经济”的体验维度。湖北神农架巧妙地将原始森林的自然奇观与星空露营、民俗表演等活动相结合,打造出沉浸式的清凉秘境;吉林松花湖度假区精准聚焦家庭避暑度假需求,推出“上青山看花海”“上青山享露营”等主题活动……实践证明,如今避暑旅游不再是简单的“躲热”,而是通过场景再造实现体验升级。此外,夜间经济的崛起更是打破了夏季消费的时间边界。长白山华美胜地度假区的夜间视听音乐会、音乐篝火派对,黑龙江集贤县七星山国家森林公园的森林峡谷漂流夜游等项目,将“清凉”从单一的物理属性转变为承载着情感联结与多元乐趣的体验符号。这种对“情绪价值”的深度挖掘,使得清凉消费从满足功能性需求升华为了提供精神享受。面向未来,我们要深耕本地独特的非遗、民俗、自然风貌等资源,将其有机融入场景设计,避免同质化竞争,打造真正具有“人无我有”特质的核心吸引力。
产业链的创新推动着“清凉经济”实现整体能级的跃升。以福建晋江的功能性面料产业为例,当地数百家企业多年深耕,形成了涵盖防晒、凉感、抗菌、速干等多个品类的强大供应链,其产品广泛应用于运动服、户外装备及日常夏装。家电领域的国际化布局同样亮眼,海尔空调凭借其本地化解决方案和专业渠道优势,成功登顶意大利专业渠道和西班牙零售渠道的份额榜首,在欧洲多国遭遇高温时迎来销售热潮,这充分验证了其“技术创新+标准适配”国际化策略的有效性。这种产业链的协同创新,不仅让“清凉经济”突破了地域限制,更助力构建起兼具本土韧性与全球竞争力的产业生态。企业需在全球竞争中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推动“清凉经济”产业链实现从依赖“规模优势”向构筑“技术壁垒”的关键跨越,从而在全球价值链中牢牢占据有利位置。
“清凉经济”的火热并非偶然现象,而是创新力量在多个层面集中释放的生动体现。从满足即时需求的产品革新,到提升体验价值的服务场景重构,再到支撑长远发展的产业链升级,创新贯穿始终,为“清凉经济”注入了不竭的活力。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持续而强劲的创新驱动下,“清凉经济”的热度必将更加持久,为消费市场乃至整体经济发展注入澎湃的新动力。(宣讲家网 黄登明)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仅供参考。本文系宣讲家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图片来自新华社,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