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制定“七五”计划建议的说明

关于制定“七五”计划建议的说明


同志们:
  我完全同意耀邦同志所作的开幕词。现在,我受党中央委托,对《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七个五年计划的建议(草案)》作几点说明。
  (一)文件的性质和特征。这个文件是在中央书记处和国务院主持下,经过一年多来反复酝酿、讨论制定出来的。它还不是“七五”计划本身,而是关于如何制定“七五”计划的建议。它所包括的主要内容是:一、“七五”期间我国经济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方针和主要政策措施;三、经济体制改革的设想和实施步骤。这些指导思想、发展战略、方针政策和改革设想,是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和对国际形势的分析提出的,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建设经验的总结,是十二届三中全会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的具体化。在起草过程中,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力求体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要求。《建议》中没有列很多数字,只讲了关系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与方向的一些重要指标。着重研究发展战略和方针政策,是计划工作的一个重大转变,是这个文件的特征。它将有利于把注意力集中在研究经济工作的大的矛盾上面,解决经济建设中的关键问题。编制“七五”计划和我国以后的中长期计划,都要这样做。这个《建议》经这次代表会议审议通过以后,将由国务院据以制定第七个五年计划草案,然后提请明年春天召开的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审议批准,颁布实行。  

    (二)当前的经济形势。正确估计当前的经济形势,是拟定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依据。对形势的估量,对我们已经取得的成就的估计,估高了不好,估低了也不好,总的原则是实事求是,如实估计。《建议》既充分肯定了成绩,也指出了当前经济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建议》指出,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根本好转的任务已经基本实现。作出这个论断,主要的事实依据是,我国国民经济已经开始出现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的新局面。经过前几年的努力,我国农业、轻工业、重工业之间的比例关系,积累和消费之间的比例关系比较协调。农业生产从缓慢发展走向全面高涨,轻工业生产从远远不能满足人民需要走向日益繁荣,能源生产从停滞不前转为持续增长,各项建设事业都有新的发展,城乡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看经济形势,主要看重大比例关系是否协调,看经济能否以适当的速度,持续稳定地发展。这几年总的情况是一年比一年好。在整个“六五”期间,全国工农业总产值年平均增长速度,有把握达到百分之十。在编制“七五”计划时,我们对经济发展速度进行多方面测算,看来仍将继续保持这种蓬勃发展的好势头:工农业总产值年平均增长率可达到百分之七左右,国民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率可以超过百分之七。在这样长的时期连续保持百分之七、八乃至百分之十的增长速度,在世界各国经济发展史上是少有的,只有某些国家和地区在“经济起飞”阶段才出现过类似情况。这说明我国经济的活力越来越旺盛。现在的情况,与一九八○年底我们提出进一步调整国民经济,解决比例关系严重失调时的形势已经大不相同了。过去我们的经济工作主要是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当前消费结构和生产结构已发生明显变化。作为中国经济水平发展的重要阶段,今后将开始由温饱型逐步转向小康型,使我国人民在本世纪末达到小康的生活水平。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但这种发展趋势日益明显。对此,我们一定要有充分的认识。
  随着经济的发展,国家财政改变了一九七九、一九八○两年收入连续下降、存在巨额赤字的状况,近几年在收入大幅度增长、支出显著增加的条件下,保持了收支基本平衡。前两年虽然还有些赤字,但数额较小,今年有可能做到消除赤字。我们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正在开展大规模的建设,有少量财政赤字,影响不大,不能以此作为判断财政经济情况是否根本好转的主要依据。今年国家一年的财政收入预计达到一千七百亿元,加上地方、部门和企业拥有的预算外资金,总数将达到三千亿元以上,比一九八○年增长将近一倍。这说明我们国家的经济实力确实增强了。
  我们说我国财政经济状况根本好转的任务已基本实现,并不是说已不存在问题和困难了。对去年第四季度以来出现的工业生产增长速度过快、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过大、信贷资金和消费基金增长过猛、部分物价上涨过多、国家外汇储备下降等问题,中央和国务院已经和还在采取一系列的措施,这些问题是能够逐步得到解决的。我们要保持冷静的头脑,认真解决新任务和新问题,扎扎实实地做好工作,为巩固和发展当前良好的经济形势和安定团结的政治形势而努力奋斗。
  (三)“七五”时期的任务。概括地说,“七五”期间的任务主要有三条:一、为经济体制的改革创造良好的经济环境和社会环境,使改革顺利展开,基本上奠定新的经济体制的基础;二、加强重点建设、技术改造和智力开发,在物质技术条件方面为九十年代经济和社会的继续发展准备必要的后续能力;三、使人民生活继续有所改善。这三条任务中,最重要的是第一条。改革的意义,不仅在于当前,更重要的是为下一个十年和下一个世纪的前五十年奠定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良好基础。不改革,就没有今后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从根本上说,改革是为建设服务的,从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来说,建设的安排要有利于改革的进行。追求过高的建设速度,经济生活各方面都绷得很紧,改革就难以顺利进行。为了给改革创造好的经济环境,我们一定不能片面追求过高的经济增长速度,不能脱离国力的可能盲目扩大建设规模。但是,也必须保持适当的发展速度,进行必要的骨干项目的建设,加强工农业基础设施,使经济发展有后劲,使人民的实际收入在生产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有所增加。
  “七五”期间,大体上可分为两个阶段。前两年要着重控制社会总需求,解决增长速度过快、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过大和消费基金增长过猛的问题,在保持一九八五年固定资产投资总规模的条件下,作一些小的调整,改善投资结构,加强重点建设。这样用两年多的时间逐步解决当前存在的问题,比在今年下半年集中解决效果要好些,可以避免由于刹车过急而造成的损失和震动。但分散在两年解决,不易引起大家的重视,搞不好也可能控制不住。这一点需要各级领导特别加以注意。“七五”后三年,再根据情况,适当增加建设投资。但对建设总规模仍需进行必要的控制,这是多年来的重要历史经验。改革也大体上参照这两个阶段来安排,这样做比较积极稳妥。
  (四)经济体制的全面改革。第七个五年计划期间,是全面改革我国经济体制的关键时期,我们一定要坚持把改革放在首位,争取在今后五年或者更长一些的时间内,基本上奠定有中国特色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基础。
  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改革,是一项十分艰巨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建立新的经济体制,要适应在公有制基础上发展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要求,主要抓好三个方面:一、进一步增强企业特别是全民所有制大中型企业的活力,使它们真正成为相对独立的、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社会主义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二、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市场,逐步完善市场体系;三、逐步减少国家对企业的直接控制,建立健全间接控制体系,主要运用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并采取必要的行政手段,来控制和调节经济运行。企业活力的增强,商品市场体系的形成,间接控制手段的完善,三者必须互相配套。
  整个经济体制的改革,必须坚决地、有步骤地展开。过去几年,在放开放活方面做了许多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效。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面临的任务,是在进一步完善微观经济活动和机制的同时,从宏观上加强对经济活动的间接控制,也就是说,要发挥各种经济杠杆的调节作用,完善经济立法和经济监督。必须认识,从宏观上加强间接控制,也是改革的重要内容,它比之微观搞活、比之直接控制,更为复杂,更为困难,我们也更缺少经验。只有解决好这个问题,才能与现在已采取的改革措施配起套来,并为进一步搞活企业创造条件,使企业能够对市场变化作出积极反应。在“七五”的前两年,改革的重点要围绕稳定经济的要求,从宏观上加强、完善间接控制体系。除了必须采取的某些价格改革措施以外,应更多地利用利率、税率、汇率等经济杠杆。要抓紧制定一批经济法规,建立和加强经济监督、经济信息系统,加强银行、税收、审计、统计、质量检验、工商管理和社会公证等部门的职能。与此同时,要继续落实和完善国务院关于扩大企业自主权的各项规定,特别是要下大力把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的大中型骨干企业搞活。除了引导企业眼睛向内,挖掘潜力,继续落实企业内部的经济责任制,调动企业经营者和生产者的积极性以外,当前还必须注意分别不同情况适当调减它们所负担的调节税,减少局以下公司等中间层次,制止向它们乱摊派、乱集资,减轻它们的负担,以增强全民所有制大中型企业的自我发展能力。不能使这些骨干企业越搞越困难,而应当使它们越搞越有活力。这是我们今后经济发展的希望所在。“七五”后三年,要围绕发展社会主义商品市场的要求,进一步加强间接控制,认真搞好生产资料价格体系和价格管理制度的改革,完善税制,改革金融体制,为企业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我们的改革是在实践中不断完善的。要按照既定的改革方向,鼓励探索,鼓励创新。这里必须指出,减少直接控制微观经济活动的范围、程度和步骤,应当同国家加强间接控制的能力互相适应,互相配套。
  (五)“七五”期间生产建设的两个关键。“七五”期间要为改革创造好的环境,又要为今后的发展准备后续力量,又要改善人民生活,矛盾很多。解决这些矛盾,关键有两条:大力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积极增强出口创汇能力。
  产品质量差、物质消耗高是我国经济的致命弱点,也是今后发展的巨大潜力所在。开辟国家财源,增强企业自我发展能力,改善职工生活,出路就在于把这种巨大的潜力挖掘出来。要紧紧抓住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物质消耗这两个环节,来提高企业素质。我国企业技术落后,管理更落后。“七五”期间应当进行必要的技术改造,但从现实的情况看,改进和加强管理,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具有更大的紧迫性和更加现实的意义。“七五”期间,我们一定要通过改革和工作,加强全面质量管理,加强劳动纪律,搞好职工培训,提高职工队伍的素质和企业各方面的素质,真正把企业的工作转到以提高效益为中心的轨道上来。要使全体职工和干部明白,为提高质量、降低消耗而奋斗,就是实现“七五”计划的最好的实际行动。
  “七五”期间我们面临着进一步开放的形势。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外汇短缺将不是短期的。我国与国际市场联系的程度如何,决定于自己的创汇能力如何。开放不能只进不出,必须有进有出,进多少取决于出多少,出得多才能进得多。“七五”计划能否实现的又一个关键,是要创造更多的外汇,实现国际收支平衡。要认真研究和制定外贸出口发展战略和系统的政策措施,建立出口生产体系,充分发挥沿海经济特区、开放城市和开放地带的作用,带动内地,发展更多的重点出口商品,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开拓国际市场。在增加出口的同时,要努力增加旅游、劳务等非贸易外汇收入。在这个基础上,随着偿还能力的增强,要适当地多利用一些外资,包括优惠贷款和商业贷款,以弥补国内建设资金的不足。我们既要学会创汇的本领,又要学会用汇的本领,使有限的外汇用在刀刃上,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这是我们面临的新课题。
  提高效益和增加创汇是互相联系的,我们要把立足点放在提高企业的素质上,使我们的企业在国内外竞争中上水平、求发展,使产品经受国内外市场的检验,不断更新换代。这样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六)坚持“两个文明”一起抓。第七个五年计划,应该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同时并进的计划。我们一定要坚决做到:一、任何时候都要坚定地、鲜明地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和抵制资本主义、封建主义和其他腐朽思想的侵蚀,反对和抵制资产阶级自由化;二、进一步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对于一切严重破坏社会主义经济秩序和社会秩序、危害人民利益的犯罪分子,必须绳之以法,对于一切严重败坏社会风气的丑恶现象,必须予以制止和取缔;三、切实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在全体人民中坚持不懈地深入进行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教育。解决思想领域的问题,必须始终坚持以疏导即说服教育为主的方针,不能重犯过去“左”的错误。在经济领域中,要大力提倡良好的职业道德,树立企业信誉,实行文明经商,文明办厂,为人民服务,遵纪守法,勤劳致富,抵制各种歪门邪道和腐朽的经营作风。各级党政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都要坚决贯彻“两个文明”一起抓的方针,充分重视和认真抓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的顺利发展。
  同志们!
  第七个五年计划时期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时期。做好这五年的工作,对于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大好形势,对于更好地保证九十年代经济的振兴和繁荣,顺利实现本世纪末的宏伟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党中央希望全党同志和全国各族人民更紧密地团结起来,同心同德,满怀胜利的信心,以改革创新和开拓前进的精神,为推进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而奋斗。
    * 这是赵紫阳同志在党的全国代表会议上作的说明。
责任编辑:孟庆闯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