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改革政治体制会阻碍生产力发展
现在我们的经济体制改革进行得基本顺利。但是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不可避免地会遇到障碍。对于改革,在党内、国家内有一部分人反对,但是真正反对的并不多。重要的是政治体制不适应经济体制改革的要求。所以不搞政治体制改革就不能保障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果,不能使经济体制改革继续前进。
我们提出改革时,就包括政治体制改革。现在经济体制改革每前进一步,都深深感到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不改革政治体制,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阻碍四化成功。政治体制改革的内容现在还在讨论,因为这个问题太复杂。每项改革涉及的人和事都很广泛,很深刻,触及许多人的利益,会遇到很多的障碍,需要更加审慎从事。我们首先要确定政治体制改革的范围,弄清从哪里着手,要先从一两件事上着手,不能一下子大干,那样就乱了。这个问题太困难、太复杂,究竟从哪一点开始着手,我们还没有拿定主意。
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的目的,总的来讲是要消除官僚主义,调动人民和基层单位的积极性。要通过改革,在中国处理好法治和人治的关系,解决党和政府的关系问题。党的领导是不能动摇的,但党如何领导,这个问题要提上议事日程。党要善于领导,党政需要分开。我们近几年,在一些工厂搞了实行厂长负责制的试点,都很成功。在权力下放方面,我们也做了不少工作,但问题并没有完全解决。我们把权力下放了,有些人却又另外设立一些机构把权力收回来,所以下面的活力仍然不够。这里还有个精简机构问题。现在各级领导机关太庞大,人员太多,人多就要找事做。带来的最大问题是处理事务拖拉,决策慢,解决问题不力,妨碍下边的积极性。再如人才的开发和使用问题,发展社会主义民主问题,也都没有很好解决。我们需要发扬民主,调动基层单位和人民的积极性。
在今年将要召开的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上,来不及对政治体制改革问题作出决定,但这项改革的某些方面会接触到。我们还要理一理从哪里着手进行改革。国家这么大,情况太复杂,改革不容易,因此决策一定要慎重,看到成功的可能性较大以后再下决心。
* 这是邓小平同志会见日本公明党委员长竹入义胜时谈话的一部分。
本文关键词:
李长春
相关阅读
责任编辑:孟庆闯校对:总编室
精选专题
精选文章
- 徐辉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人类学价值——写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20周年之际
- 2025年前三季度北京经济展现出强大的韧性、创新与活力
- 【新思想引领新征程】不断提振干事创业的精气神
- 快评丨“五年规划”,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新、高、绿、强” 牢牢把握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公报鲜明特征
- 陈昭彦: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与青藏高原实践
- 文旅市场“热”力足,点燃经济发展强引擎
- 周峰:中国理念与中国智慧的集中展现——深刻把握《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的逻辑旨向
- 展示发展新成果,促进农产品消费
- 金秋"丰"景遍华夏 颗粒归仓稳国基
精选视频

读懂中国的五年规划
如何继续传承和发扬伟大抗美援朝精神
伟大抗美援朝精神的时代价值与现实意义
始终发扬为了人类和平与正义事业而奋斗的国际主义精神
始终发扬为完成祖国和人民赋予的使命、慷慨奉献自己一切的革命忠诚精神
始终发扬不畏艰难困苦、始终保持高昂士气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